中国互联网未来


   10月13日,神马搜索宣布推出了全新的移动搜索交互产品——蓝光模式。据神马搜索总经理曾洪雷介绍,蓝光主打的就是“APP化”移动搜索交互,同时利用大数据和知识图谱,对用户需求和场景的人工智能识别,准确匹配信息和服务。具体表现为以下三大特征:高颜值,交互APP化;全聚合,聚合高质量内容;场景化,移动场景精准匹配。

传统搜索结果的简单卡片式的单一呈现不同,蓝光模式的神马搜索将搜索结果与图片展现融为一体,很有APP化的趋势。移动互联网一个重要的产品变化就是APP的出现,移动搜索结果也将越来越往APP体验上改变。而这种UI上的变化其背后产品逻辑上的变化主要有两点:

首先,搜索结果内容的前置。传统搜索结果以链接形式呈现,框计算之后部分内容会直接呈现,但是基本在PC搜索上。神马蓝光搜索结果上首先更聚焦,强调手机首屏只放一个需求,比如视频搜索只放海报和播放键。其次是变链接点击为浏览,在搜索结果中直接呈现的信息增多,例如搜索旅游相关内容,百科、图片、景点、行程、游记、购票都直接呈现在APP化的交互界面上,与传统搜索结果相比省去了点击链接跳转的多个步骤。

其次,搜索数据源的多元化。蓝光之所以可以将多内容同统一整合在一个APP化的交互页面上,其背后是多数据源的支持,甚至与独立APP数据打通。在这一点上,百度有着天然的瓶颈,一是有一堆“小猪”要养,导流必须优先向去哪儿、爱奇艺、百度贴吧倾斜,另外,与腾讯和阿里相比,百度缺乏微信、支付宝和UC浏览器这种超级APP的布局。

其实不管是谷歌、阿里,还是百度,未来移动搜索的方向已经十分明显:传统搜索+个性化推荐,而这两个方向的实现路径是统一的,就是基于更丰富的数据和更智能的机器学习。在此基础上,搜索引擎才能“索引解决方案”,并以“场景式的交互”主动或被动的呈现给用户。

昨天,有人在朋友圈贴出Google全系产品可以下载,但这些应用打开时仍然不可以正常使用,此外,在中国大陆地区的App Store应用商店搜索“google”的结果也会显示Chrome、地图、翻译、Gmail、YouTube、相册等应用。

继Google Play将重返中国大陆的消息后,Google近日动作频频。据网友爆料,谷歌的很多服务都已经转回北京、上海,其IP地址也显示的是“中国北京谷歌公司”,据此推测,谷歌可能已经启动回归流程。

谷歌离开的5年变化很大 中国互联网迅速发展

谷歌出走的5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最为迅速的5年,我国网民的数量每年都在递增,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中国就有四家,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与京东;另外,苹果在中国赚得风生水起,而且一举在收入上打败了谷歌,微软、英特尔、高通等国际大厂相继将目光看向中国市场。

可以说现在的中国市场已经不是谷歌出走时的模样了,这一次谷歌想回来,无外乎是因为利益的驱动。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年销售量已经超过4亿部,占全球1/3的市场份额,安卓在中国一路高歌猛进,中国一些互联网公司却通过移动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更何况他的竞争对手苹果,更是在中国获利颇丰,利润一度超过本土。从数据看来,谷歌回归中国是一种必然,因为这个市场对于谷歌来说还是“零”。

谷歌回归诚意十足:本地化、一美元补贴

这次,谷歌没有选择从搜索方面切入,而是选择了谷歌系统和Google Play。因为在中国,虽然安卓系统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已经成为绝对的霸主,但是大多数品牌和厂商所采用的都是一些定制版的UI和应用下载平台。很多品牌都采用了各自的所谓“应用商店”。因为在这方面,广告的利润对于品牌来说是丰厚的。这让谷歌方面眼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