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峰:马云首次收购境外媒体花一样钱买五样


  在互联网浪潮的快速席卷下,各行业暗流涌动,快速变革的营销环境推进企业行走的脚步加快,因此收购与并购当仁不让成为企业增长核心竞争力的不二法则,整个社会进入了大收购与并购时代。12月14日,南华早报集团在公告中披露,国内企业巨头阿里巴巴土豪地一口气斥巨资20.6亿港元现金(约合人民币17.2亿元)将香港最大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收入囊中,同时还包括了《南华早报》报纸、户外广告、数字资产和杂志业务,这是阿里首次独立收购境外资产,内地资本强力注入境外媒体的动作引发了业界的深刻关注,马云此次高调出击有何深意呢?索象策划集团董事长卢永峰认为,马云此次高调收购境外媒体是旨在以香港为跳板,带领阿里走向海外掘金最重要的一步,特别是对于《南华早报》系列的收购,丰富的媒介资源能够让阿里完成1+1>2的商业效果,花一样钱买五样,为阿里走向媒介帝国之路铺开了道路。

  恰逢其时  精准眼光快速把握优质商机

  在数字媒体的一路碾压下,传统媒体的路走的颇为艰辛,无论是资本的注入还是拥抱新媒体转型,为了能在新媒体环境中生存下来各显神通。《南华早报》作为东南亚影响力最大的英文报纸,曾几何时风光无限,盈利极佳而备受其他报纸的羡慕,但是近几年来广告主纷纷转向网络,致使《南华早报》业绩一路下滑,难以承受互联网带来的深刻变革。卢永峰认为,基于《南华早报》在东南亚强大的影响力和高辐射范围,马云的收购该报是阿里布局东南亚市场的第一步,在该报经营无力但却未出现经营亏损的状态快速出手,在拯救报业的同时也能减少阿里所承受的亏损负面效应,对于阿里来说,花掉年收入的2%来承接庞大的媒体帝国,这个动作确实漂亮,虽然后期可能带来阿里股市的稍许波动,但是从时机和商业价值的维度来审视,这时确实是阿里出手的最佳时机。



  图一:《南华早报》集团净盈利变化。数据来源:SCMP集团2014年报



  据卢永峰观察,阿里选择《南华早报》 的重要原因归结于该报纸的受众符合阿里国际化的战略思维,此前阿里深陷饱受西方媒体的质疑与批评的漩涡中,对于海外市场的声音阿里想辩白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收购该报是阿里制衡海外舆论市场的关键性要素。《南华早报》的读者群的三分之一来自香港及大陆、三分之一来自北美洲及欧洲,以及三分之一来自亚太,这些读者群的分布是阿里文化传输的重要渠道和通路,成为阿里拓展海外市场的强势根据地。阿里以电商终端为切入点,将内容和销售有机结合,将消费者的文化习惯精准纳入进来,宣传和渗透阿里的影响力,最大限度释放阿里的海外商业价值。

  于此同时,卢永峰认为,收购《南华早报》让阿里能够收获一批优秀的英文内容生产与经营人才,能为阿里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的动力来源。阿里要成就媒体帝国,收购“优土”的策略完全不能支撑全球的媒体地图版块,更多的渠道布局才能助力实现阿里媒体帝国的梦想。但在互联网时代,渠道布局往往是外壳上的链接,“内容为王”依然是抢占消费者内心的黄金准则,碎片化时代,“渠道+内容”才是企业制胜的关键,渠道能够掌握受众分布的广度,而内容能够切入内心的深处,渠道和内容二者完美融合才能实现阿里快速布局全球。

  资本注入  《南华早报》的前景依然不明朗

  从“互联网+”传统媒体的走势来看,经久的运营模式难以快速转变,所以传统媒体在拥抱新媒体的路程上依然难以华丽转身,如2013年电商企业巨头亚马逊公司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进行了类似的媒体收购项目,个人出资购买了《华盛顿邮报》的股权,但自收购以来,《华盛顿邮报》的经营业绩并未显著提升。而《南华早报》会不会重蹈《华盛顿邮报》覆辙?对此,卢永峰认为,互联网先行者阿里必定会助力《南华早报》快速走向数字化转型之路,但是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拥有难以逾越的距离,即使在阿里的资金支持下,《南华早报》也会有意向不到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近年来《南华早报》纸质版的读者数量下降,阿里要实现报纸盈利,需要做的是提高纸质版的价格抑或减少印刷版的数量,经过历史洗礼和时间沉淀的《南华早报》在价格上早已成型,提升价格对市场下滑的《南华早报》来说无疑不是明智之举,因此阿里会选择在明确读者的阅读偏好和广告主的兴趣点的前提下减少该报纸质版的印刷量,但这会大量缩减报纸的覆盖范围。同时阿里为了迎合移动手机的风生水起的趋势,取消了《南华早报》先前设立“付费墙”(paywall)的收费项目,未来《南华早报》的盈利资金链条如何打造也待商榷。



  图二:《南华早报》读者人数变化,数据来源:SCMP集团2014年报



  其次,资本注入可能会降低新闻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在未来发展中,《南华早报》会不会成为阿里的独家喉舌也成为了社会质疑的焦点,即使阿里的高层管理人员再三强调该报会继续坚持自身的价值判断,但商业资本入侵,身不由己难以保证新闻的客观性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最后,《南华早报》的读者版图早已确定,旗下不同的出版物也是针对不同群体的口味而制定内容,但是阿里接手之后,会不会将原先的业务全盘纳入到互联网的大盘中去,假如阿里“一网全收”的全部业务,内容缺乏了对读者的精准定位,容易降低用户对报纸的忠诚度和使用功能粘性。

   当下,传统媒体如何拥抱新媒体实现溢价依然是难以平息的热点话题,学术界、业界共同寻觅了很久的答案依然没有出现,市场上也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样本,此次充满互联网基因的阿里收购《南华早报》,看得见的是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强势融合,这也是资本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一次市场试水运作。在阿里的带动下,未来传统媒体的走向是否能柳暗花明,也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