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历史性握手,长达80秒。两岸和平,行之艰难。八十年代末,我留学英国,台海尙未正式接触,与台湾同学的情谊是难忘的一章。我们从敌对的两岸汇合英伦,在调侃、自嘲和酒后醉语中化解仇意和偏见,成为朋友。
11月7号,习近平与马英九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在第三地新加坡会晤,是里程碑的大事件。两人以“先生”相称,避开官衔与道统,成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领导人66年来的首度接触。两岸进入实质性的“一国两府”时代?习、马握手长达80秒,令我忆及留英时、台海关系解冻初年的轶事。
1988年夏,我从上海到英国读博士学位。当年留英大陆学生不足千人(现有15万多人)。我先去剑桥恀英文,同学中就有不少台生。在莱斯特大学安顿后,记得最早敲门问候的就有同系学长、台湾博士生冯建三(现任台湾政大教授)。因从小在大陆受敌情教育,除了知道台湾宝岛盛产蔗糖外,耳熟能详的就是“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拯救水深火热的台胞了。
一开始,陆生与台生有短暂的“相敬如宾”,彼此摸个底细。半学期后,大家热络起来,开始一起做饭聚餐。互动的第一步,是围着餐桌,调侃两边丰富的政治语言。我们称他们“美蒋特务”,他们则回敬“匪谍就在你身边”。我们称“毛主席”或“老毛”,他们则换成“毛匪”。他们尊蒋介石为“先总统蒋公”,我们则以“蒋匪帮”代之;我们骂“刮民党”,台生则用“共党”。一旦能围坐在火炉餐桌旁,这样的文字调侃,已无冒犯或杀伤力,四十多年的隔绝与敌意很快消解。
刚开始,我小心谨慎涉足的是台湾同学的政党倾向,生怕踩上蓝绿之争的地雷。那时,蒋经国开放党禁报禁不久,民主化进程正兴起,反对派力量开始整合,统独之争浮上台面,台湾社会进入剧烈转型期。记得有过几次不那么愉快的饭局,导火索好像都是统独问题。有时,酒备得多,彼此仗着酒精的魔力,抛下几句破面子的狠话。稍为清醒的同学,则忙着打圆场,切换话题。有时,激辩到白热时,胜者为王败者寇的成语爬上倨傲的大陆学生心头:1949年老蒋不狼狈逃往台湾吗?!
第二步,互换两岸书报资料。国共两党,历史上虽多次为敌。但做事的风格,却相似。当时,所有大陆留学生只要填一份订单,每天都能免费收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台湾留学生,也享受“中央日报”的同等待遇。同是海峡两岸的执政党机关报,中央日报的纸张质量上乘,纯白色、类似薄薄的字典纸,可能是考虑空运成本。人民日报则在巴黎有分印点,到的比中央日报及时。到了英语世界,我们对汉字有饥渴。虽然“人民日报”上多为政治与官方政策,每天能收阅汉字,仍是件乐事。我和台湾同学定期换读对岸的党报,开始了解台湾。
还记得在台湾同学那里听到赖声川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感悟华语的温润与纯美;我们则输送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的大片。一次,中国大使馆教育处来学校放电影,好像是故事片“淮海战役”。不少台湾同学也来凑热闹。影片中,有先总统蒋公出场。我们有些焦虑,怕他们看了骂娘。吃惊的是,他们觉得老蒋演得很像,还会骂“娘希匹”,娱乐了一晩上。
蒋经国决定在台湾开放党禁与报禁
1988年元月,蒋经国决定在台湾开放党禁与报禁,打开言路。作为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经济奇迹的一份子,台湾在蒋介石威权统治的阴影下,经济上一跃而起,令大陆刮目相看。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对台湾经验极为关注,“台湾模式”一度成为大陆政界与学界的改革参照。在中央日报上,我们捕捉台湾转型与政治民主化的蛛丝马迹,遥观竞选和立法员干仗,发现海峡对岸并不是一座小盆景,而是个有意义的实验室。
另一位台湾同学,是攻读博物馆学博士的张誉腾(现任台湾自然博物馆馆长、前文建会副主委)。我们两家有幸合住一栋房子。某晚长谈,谈及两岸的故宫,中华文物分居两地。老张感慨说, 如果大陆的兵马俑有朝一日能去台北展出,将是件大事。次日我致信时任中国驻英大使的冀朝铸先生(他也是毛泽东、周恩来最看重的英文翻译),请他向北京转告一位台湾学人的愿望。一周后,中国使馆一馆员来电,告知大使已收阅信函,并已国内会商。但因诸多因素,暂无可能运作。
报禁一开,各种报纸如雨后春笋
1996年3月,台湾大选。这是中华民国历史上总统、副总统第一次公民直选。作为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我前往台北报道大选。这是我首次台湾之行。当时,历史性的汪辜会谈已过去三年,变化正在暗中涌动,但两岸互动接触仍极为有限。抵达台北中正机场,我手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到一个专为“大陆灾胞”开设的窗口办理入境手续。按照要求,我把中国护照交由台方保管,换发在台通行证一份。离台时,再换回护照。
记得投票日前夕,两岸关系急骤恶化,并爆发台海导弹危机。最终,国民党候选人李登辉、连战当选总统、副总统。当时,有机会到访台湾的大陆人凤毛麟角。短短三周,我对台湾的第一印象:温情之乡,轻声细语,民风朴质,能在那里找回典籍中留存的传统情怀与乡土中国。
我先后亲历三届台湾大选(1996、2000、2004),两次采访,一次是客座讲学。两岸关系,永远是台湾大选的主轴。习马这次握手的时机,出乎外界意料。这次握手,是在马英九行将卸任之际,应是握给中华民国下一任领导人看的,使两岸最高领导人会面机制成为常态。若不出意外,民进党将在70天后的台湾大选胜出,两岸关系将面临未知的变局。念及二十多年前与台湾同学的情谊、以及今朝在上海随处可见的台商、台北街头的大陆观光客,内心有些安慰。既已常来常往,总得一起寻找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