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是造成女汉子的“罪魁祸首”吗(11月30日)
关键词:女汉子 女权主义 两性
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相较2010年,2014年我国成年男性国民体质达标率下降了,而女汉子们却越来越多了!我国女性国民体质达标率为91.1%,国民体质综合指数为101.42,两项数据均明显高于男性。这个结果充分证明了中国当今社会“阴盛阳衰”的客观现实。
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阴盛阳衰”也是彼此互为因果的,因为阴盛所以阳衰,而阳衰又给阴盛提供支撑,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形成阴阳之间相互转化,背离天道的令人尴尬的局面。而我们几乎得出了一个结论:女权主义是造成女汉子与伪娘之类“阴盛阳衰”局面的主要原因,甚至是罪魁祸首。
女性的地位与幸福感,并没有随着一个多世纪以来,物质水平的极大提高,以及女权主义者的努力而有所提升,反而使得内心的失衡与委屈之感越来越严重。
回顾历史,妇女解放运动在19世纪末的第一次浪潮,争论的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生命全历程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反对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无差别。最重要的目标是要争取家庭劳动与社会劳动等价、政治权利同值,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
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起源于美国,一直持续到80年代。其基调是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要求忽略把两性的差别看成是在两性社会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观点,要求分领域对相应适可公众开放等等。
精明的犹太人把女人和孩子作为商业社会的支撑力量。在商业力量的推动之下,不惜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游戏、活动等等各种方式,去讨好他们的情感,都在颂扬女人的伟大与无私。
媒体与专家的捧杀式的颂扬,把女人的位置抬到“高处不胜寒”的程度,让每个女人都时刻设想自己处在舞台中央,把自己打扮成美到细节,美到每个细胞,甚至永远年轻靓丽,那也是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持续投资才能维持的程度。
从媒体的传播倾向性上看,甚至是即使女人做恶,导致女人变坏的根源也是男人,他们认为男人除了给女性带来伤害之外,无法让女人感觉幸福,即使感觉到片刻的幸福,都会伴随着更多的痛苦与悲情,这就更是把两性关系归结于对立面,是充满了矛盾与冲突的“战争”。
由外部所有力量所形成的推动力形成恶性循环,足以让人感觉超凡脱俗,同时又无法免俗,这就构成了矛盾与冲突。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当女性得到了自由的同时势必会失去安全感,被保护的程度也会打折扣。独立是因为指望不上别人,而独立的结果就是再也不指望别人了。当女性走出深宅大院、融入社会,就会因为强化其社会角色而让其家庭角色受到影响;在工作上取得成就,必然以在生活上的损失为代价。
阴盛导致阳衰,女强反衬男弱,形成惯性之后,就会不断强化,所以,自立甚至独立就成为女性成功的标志,从对男性的依赖从不能指望逐渐变成不指望、逐渐绝望,并称为以及可有可无的事情,甚至将男性当成自己的对手而不是伙伴,当成自己的累赘而非自己的支撑。
当女性由于参与社会事务而逐渐变得强健坚韧,就会不自主地弱化女性特有的柔美而逐渐朝“女汉子”与女强人转型。一旦趋势形成,就会逐渐形成难以逆转的力量。然后就会产生同性恋甚至同性婚姻,以及那一切都光明正大,并受到法律保护。
其实女权主义者也是很委屈的。当自己变得强大就势必会让自己的另一半显得势微,进而让自己失去被保护的感觉,并进而有更强烈的危机感。
《易经》的坤卦上六中说: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大体的意思是:龙在田野中厮杀,血流遍野,把田野都染成了红黑黄色。为我们描述出了一个生动的景象:一群人在大地上或在田野中,打架争斗,头破血流,到处是红黑色的血迹。
古代的宫廷争斗、后妃干政甚至策动政变,无一不是以流血为代价的,女权主义就是在把女性从受保护的内部环境中“解脱”出来,让她们去拥抱外边的精彩,去享受外部世界所带来的新奇与刺激,甚至独立承担比男人更为艰巨的压力,这种将两性从互补变得对立的力量对女性本来就是一种捧杀。
在都很强势的时候,其中一方示弱,不仅符合道义,而且也会形成和谐局面。当女人被推出去独挡天下,定然会造成男人留在家里享受人生的局面,而这恰恰是走向女权主义的反面,我们并不是去追求男性的绝对统治权,也不是把女权主义的一切道义与闪光点全盘否定,但任何事情都有度的制约,所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在这个时代,女生逐渐可以自食其力,甚至出现对“小鲜肉”之类的花样美男的消费需求,一旦这种局面形成,就会刺激男性内心的不安全感,就会反过来要求女性回归家庭。而女性回归家庭,又反过来推动家务分工上的矛盾冲突,进一步使得男性中心主义得到提升,这显然是女权主义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贾春宝
2015年11月30日星期一
电话:18501192262,(010)8958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