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经济形势会如何?


问:是否继续保持去年12月初关于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7%预测?另外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值是多少?

答:关于2015年经济增长预测值始终没有变。对于2016年经济增长率不再做出预测了。原因首先官方反复修改基础数据,其次统计范围涵盖率发现有明显缺陷;三是等待基础数据稳定性比较强的氛围出现时再恢复预测。总之中国经济数据必须去政治化。

问: 临近年底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有筑底迹象,也有观点认为调整依然继续到2018年。

答: 宏观经济没有发现筑底迹象,中观经济(行业)有些亮点,微观经济步履艰难。在2013年时对于中期趋势中国经济调整到2018年结束观点是认同的。但是是不是能够结束,取决于改革是不是到位。从2015年的情况来看,改革问题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新话题则是“政策失误”带来的即期经济和市场风险。如果2016年不能解决这一问题,2018年中国经济不可能见底。2015年“政策失误”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巨大成本两大事件:证券市场和人民币汇率。

问:2016年证券市场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会不会再次爆发?或者说2016年经济和市场风险点在哪里?

答: 证券市场和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寒蝉效应反而问题不大了。经济中最大麻烦首先政策失误,其次是由于传统行业明年调整力度加大,新兴经济增长率会有所回落,就业供求剪刀差会明显扩大尤其上半年。金融领域银行、信托会有较大麻烦。此时段如果施行金融管理部门整合并非是一个合适时机,反而操作不当会造成适得其反效果。资本管制问题政策要处理稳妥,不要没有麻烦惹出麻烦。

问:代表互联网新兴经济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公司增长依然保持不错势头,但是下半年以来又传出相关企业在招聘方面种种说法。如何看中国新经济部分?

答:其实更应该观察现在创业公司有没有未来可能出现上述企业可能性,如果未来几年还是这些公司占据话题焦点,他们再扩大没有新的公司出现意味着,在传统经济处于萎缩调整时,新经济增量就是他们的增量,并且这些增量并不足以填补传统经济消失部分,显然经济是不会有活力的,新经济也需要竞争和淘汰,而不是强化大公司垄断。到了一定时候,上述公司如果太大应该采取市场化反垄断方式强制分拆他们。

问:从投资经济增长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经济转型开始有些新的积极现象出现。

答:是的。这种消费出现称之为“享乐消费”,即心情与健身消费为两大主线,即消费层次上升。有代表性“心情消费”就是电影票房的高速增长,有代表性的“健身消费”,即民间马拉松热,提升的运动服装和器械消费高速增长。其实海外旅游消费,比如日本热也是这种现象延伸。未来中高档妇产医院、民间各类运动比赛和培训等等都是消费增长热点。如果我们空气、环境改善速度更快地变化,那么旅游消费再上一个层次。中国人的“心情消费”潜力巨大,现在各种限制太多,制约了它的爆发。目前无论是电影票房,还是健身经济总体占经济比重太小,容易被习惯于大规模基本建设,干大事粗放型思维忽略。中国经济其实已经进入细化增长阶段,而不是需要呼风唤雨、大刀阔斧式那样做事了。否则中等收入陷阱是绕不过的,也是不请自来的。

问:货币政策2016年是不是还是一个焦点所在?

答: 降息和存款准备金继续下调其实空间已经不大或者说虽然大的下调周期没有结束,但是其效果已经有所衰竭边际效果在递减。财政政策是2016年的焦点所在。但是主轴是否是以减税为主,还是仅仅提高赤子为主具有不确定性。

问: 2016年证券市场如何看?

答: 从目前看,以恢复IPO和提高政府救市所购股票市值行情已经展开,无论是之前快牛,还是现在慢牛行情,都没有离开“人工牛市”特征。最终需要经济基本面证伪这是核心。相对而言看好年初的行情。

问:2016年房地产市场又如何?

答:政策一路绿灯,全面放开市场化可能由于市场形势原因不期而遇。甚至到年末一线城市取消限购也是可能的。在低利率环境下,房价尤其一线或部分二线城市下降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更加泡沫化。短期而言,人民币汇率依然是房地产市场最大威胁,因为它影响资本流动。中期而言,人口老年化和市场饱和度问题已经显现。

问:在2012年提出自我要求是:多下去走走,特殊年份总有些特殊数据;2013年提出自我要求是:看到任何信息不要急于得出结论,评论任何事情要慢半拍;2014年自我要求是:多观察、多思考、经济评论也要慎言。2015年自我要求是:可以不说话。那么2016年?

答:暂停一下也无妨,因为什么都没有变,不存在未来接不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