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幸福为理念,以丹麦为模式 上海颐和苑老年服务中心正式开业


以幸福为理念,以丹麦为模式

上海颐和苑老年服务中心正式开业

   备受社会关注的养老事业的探索者---上海《颐和苑》于1030日在金山区正式开业。200多位老人与嘉宾参加了在绿草坪上举行的开业典礼。

  

上海市侨办主任徐力、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金山区人大主任杜治中、丹麦前议会会长克里斯蒂安.迈达尔、丹麦驻上海总领事普励志、丹麦DDP董事会主席柯尔斯顿.莱曼等中外来宾参加了典礼。

  上海颐和苑老年服务中心理事长周保云致词:

 

“颐和苑是一家由政府资助的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我投资非营利的养老机构,是对社会回归的一种举措,像今天能呈现给大家这么一座漂亮的养老院,我就很有成就感,对我而言,这也是一种利益,我认为人生一辈子能做几件被社会认可的事情这才是最大的利益。”

“我选择与丹麦DDH公司合作,是因为DDH公司也是一家非营利性护理机构,在丹麦拥有50多年历史。它的核心价值观是‘尽己所能地为人服务,尊重老年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生活方式和愿望’,关起房门是家,老人们就像住在自己家里一样,可以把陪伴自己一生的物品、乃至家具都可以搬到养老院;打开门是社区,提供给老人们所需要的一切服务。

“颐和苑率先在国内提出幸福养老,不仅照料好老人们的起居生活,而且能愉悦的、快乐的、幸福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养老事业的终极追求。让老人幸福,首先让员工幸福,员工幸福了,才能把幸福传递给每一位入住者。为此,我们聘请了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徐景安教授,为我们量身订做了幸福养老和幸福企业的培训计划,把幸福融入到颐和苑的企业文化中,使颐和苑成为投资者、管理者、护理者与老年朋友成就幸福的共同平台。”

 

以幸福为目标,以家庭为载体,以田园为环境,以丹麦为模式,将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和时尚的机构养老集聚在一起,努力打造养老新模式。这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入住者代表杨学武发言说:“我退休10年,花了8年时间寻找养老院,现在终于如愿。我入住后感受到服务人员亲人般的关怀,他们的诚心热情,让我真的回到了家。”

                   

 颐和苑总规划占地200亩,配有150亩的生态果园,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可容纳约2500个床位。今天开业的是一期项目,占地67亩,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核定养老、养护床位数800余张。养老院的老人可选择一室两厅、一室一厅等不同户型,目前已有200名老人预订入住。

1026日,迎来了第一批入住的老人。陶克俊老人忙着将原先住的房子里的物件搬到《颐和苑》的家。精心布置之后与原来的家没啥差别,但在硬件设施上高了好几个档次。“抽水马桶是智能的,还有中央空调和地暖,居住环境相当不错!”86岁的陶克俊卖掉了位于金山区朱泾镇上的老房子,和老伴决定在这里养老。“年纪大了,想要有个好归宿。颐和苑的人性化养老服务让我感到百分百的满意,也让儿子放心了。”

  

目前,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期,养老问题成了全社会不得不共同面对和亟待破解的难题。有数据表明,2013年末至2014年末,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了26.36万人,是有史以来增长最多的一年。上海老龄科研中心预测,“十三五”期间上海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快,到2020年,户籍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540万人,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

《颐和苑》从丹麦引进了世界领先的升降吊篮设备,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走出户外活动。老年人活动中心,设有多功能厅、咖啡吧、家庭影院、水疗池、桌球馆、SPA馆、图书馆、书法室等能够满足老人们的各种爱好需求。还建有150亩果园,老人们可亲手种植自己喜好的蔬果,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为保证老人的人身和居住安全,还建立了无线定位系统,能及时掌握老人的位置,一旦发生意外,院方能迅速赶到现场。呼叫对讲系统设置在老人“家”里,遇到突发情况,只要按下紧急呼叫按钮,工作人员就会及时前往处理。此外,正在建设的护理医院,也将于明年6月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