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当山水画变成了风景画
【编者按】文化底蕴决定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别。
1、中国画着重在“形而上”。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观的表现之一,追求精神上的东西;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体现了中国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天人合一”的观念。如果缺乏这些文化底蕴,中国画就沦为技法的奴隶了;艺术家与工匠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思想、有文化底蕴。
2、与书法、篆刻乃至诗词艺术的紧密结合,也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
3、笔墨文化是由中国哲学派生出的心灵艺术。古代画家通过从对客观事物的观察(默记)到笔墨表现而成的“心画”------,由自然到二维平面的“形象”有着本质的差异。所以,有《千里江山图》,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高度提炼的“心画”,这种“胸有丘壑装天下”的抒发,“大气磅礴、一泻千里”的畅快奔放;因而中国山水画不叫“风景画”,而叫做“山水画”是“天人合一”的最好诠释。

当山水画变成了风景画,中国画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山水画之所以不同于风景画,前辈的论述无数;中国画之所以不同于外国画,其论述就更多。可是,相关的问题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仍然表现出中国画在发展中的问题,其中有许多并不是认识上的,而是在发展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到了今天的现状,即所谓的潜移默化。
陆俨少
在获得图像手段越来越现代化、普及化的今天,通过镜头成像的技术在数码化之后,其方便的程度已经到了不能再方面的地步,所以,艺术家获得物象可以说是轻而易举,而拿着照相机成为摄影家的可能性则比一般的人要大很多。这种利用摄影术来获得物象参考资料的方法,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开始,像齐白石这样著名的写意画家,在其遗物中也可以看到他收集的一些印刷品上的动物照片。无疑,这些照片对他画动物是有过帮助的,但是,我们迄今为止并没有看到他的哪张画是画哪张照片的,这也可以说明参考照片与画照片的区别。这种区别大致是:将其作为可以参照的一种素材,通过它把握相关的形的问题,获得一种物态的依据,从而完成从视觉到表现的转化。与上述不同的是,完全依赖照片,将其作为描绘的对象,而缺少对于素材的加工处理,更缺少艺术的再造,成为名副其实的画照片。
李可染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画家们对于照相机一直是讳莫如深,藏着掖着。如果说谁是在画照片,那他一定会跟你急,一定会说你是在侮辱他。这是以往的历史。现在利用照片已经是正大光明的事了,不仅不需要藏着掖着,相反,还可以成为说明自己不是闭门造车的一种证据。尽管如此,在自然中的写生是照片所不能替代的,而写生的作品仍然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背着画夹在山水间写生是很辛苦的,拿着相机在自然中获取物象的素材同样是辛苦的,所不同的不只是辛苦的程度,以及百分之一秒与10分、8分钟在时间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眼与手、自然与心灵之间的关系。现在能够拿着相机在山水间转悠已经很不错了,因为,获得自然的图象已经非常方便,互联网中的各种图库都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仅仅是收集一些图象的资料,基本上可以不用到现实中去。所以,画家除了到名胜旅游之外,大都可以安享现代化的各种成果,而生活中大量的鲜活的东西,那些只有生活中能够获得的切身感受以及视觉刺激,那些互联网图库中没有的景象,都难以在美术创作中得到反映和表现。等到话说回来的时候,山水画也就自然地成了风景画。
黄宾虹
山水画在当代的发展中变成风景画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一种趋向,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当然,形成这一问题是有多方面原因的,画照片仅仅是其中之一。根本的问题是,山水画与风景画没有区别,失去了山水画的特质和意义,再来谈中国画的问题也就完全没有必要。
来源:月雅书画
原贴地址:http://www.gushaohu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695&page=1&extra=#pid8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