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重磅数据和事件很多,走过了沉闷的7和8月份后,9月份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个月;先迎来了中国反法西斯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的阅兵活动;月中又迎来了英美CPI数据大幅跌至零或以下公布引发汇市震荡,接着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在如此多的事件中美联储维持9月不加息成功的吸引了市场的话题。但是另一个数据9月25日晚间美国公布的第二季度GDP数据大幅走高似乎是从反应比较小。
其实,要论对金融影响的重要性,周五(9月25日)晚间的数据堪比9月18日公布的议息决议,甚至我认为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不是正面的影响大,因为正面是当时公布了数据之后并没有推动美指和美股大幅上涨,我说的是反面或后市市场解读有可能引发的重要影响。
自从进入6月份到9月底为止,汇市的重要数据和事件引发的反应正面响应的比较少,市场各种不同解读和事后突发行情则日益常见,这到底意味市场后知后觉,还是市场投资者日益麻木呢?
首先,这样的反常现象并非一直存在,至少从2014年7月份美国因数据的不断增持,开始讨论退出宽松开始,市场判断和对经济数据极其退出宽松话题的相应都是正面的,也就是正常的影响了市场的波动。
这期间,随着退出宽松的日益临近美元的不断上涨充分的反应了这一市场判断;价格反应货币政策,当然价格也验证了经济企稳甚至反弹的格局。但是,这样的走势直到今年一二季度完全打乱了,罪魁祸首主要是天气搅乱了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也间接打乱了美国货币的政策走向,于是我们看到2014年退出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市场无论如何议论首次加息的时间表,都无法对市场的最终走势形成绝对的引导。
反之,美元的走势也处在这样极度的混乱中震荡调整,从2015年3月份随着一季度的各种经济数据走软,美元指数彻底失去了王者的风范,开始反复调整和宽幅震荡;这一调整和震荡都延续到了9月底都没有走出来。
其次,既然今年二三季度的走势就是整体的混乱和震荡,那么,接下来我们依靠什么来对汇市的波动给出指引呢?也就是什么能真正引导2015年最后的三个月的走势呢?搞清这一点对把握今年后期剩余的行情至关重要。
第一,需要依靠经济数据的正向反应;
这个判断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点,首先,就是美国经济数据的改善,这从GDP数据的持续走强开始,再从不断降低的失业率可以得到相应;至于上周五公布的其他经济数据也可以侧面完全验证这一点的说明。即除二季度GDP数据最终值从3.7%向上修正至3.9%高于市场预期外,个人消费者支出物价终值升至1.9%,也高于市场的预期的1.8%;9月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开始从一年最低的水平85.7向上修正至87.2;
第二,货币政策走出混沌期利于对后市;
美联储对于加息的言论可不像去年退出宽松货币的政策一样掷地有声,给市场加息的希望同时,很快就被公布的经济数据表现糟糕后被否定;联储官员信誓旦旦的强硬预期9月份的加息随着泡汤后,联储局的主席说话依旧在吞吞吐吐表示要提前加息。
市场对于这样的言论行情的表现最多持续1-2天,随后自发的修正这些影响市场的杂音,这是从2014年以来显然没有意料到的。市场的反应如此的反复和混乱,也让今年的价格走势判断产生了极大的误差。
因此,美二季度GDP终值其实对后期走势极为关键,有可能构成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虽然被市场忽视但不能被市场忽略。那么,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汇市走势?汇市在等待联储信誓旦旦的年底加息之前还有那些玩法可能会有变化呢?
首先,我认为经过今年一季度的美国数据下降,二季度美国经济数据的企稳,三季度的经济数据部分修正和上升之后,接下来的汇市节奏真的要进入美国经济全面快速增长的时期。
其次,对于9月18日的不加息不要视为利空反之要视为利好;美联储主席耶伦9月24日的年内坚定提早升息的讲话非比寻常的发言和申明,市场应该在看似温吞水中嗅到不同寻常的痕迹。
第三,美国二季度GDP数据大幅向上修正就是最后指明了汇市波动的方向,美元指数将会逐步走出三角形收敛区间的末端并向上开始突破,一旦得到了验证就是重启2014年7月份大幅上涨的开始。美指100点此后三个月任何一个时间点破位就是三浪走势的最佳入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