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是只“斗牛犬”


曾经,为了规避国内严苛的上市规定,多数中国企业选择在美国公开发行上市。但随着今年早些时候中国证券市场大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谋求在本国上市。

 

那么,近期中国股票市场的下挫对于企业的IPO里程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华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包凡先生、纽约证券交易所全球资本市场主管Garvis Toler先生以及华尔街证券金融编辑Dennis Berman先生在《华尔街日报》举办的“2015Converge科技行业大会”上,探讨了此项议题。

 

“斗牛犬”

 

BERMAN:包凡先生,中国的股票市场目前是什么情况?就在前几天,市场一天内下跌了8%,这个数字简直不可思议。你认为接下来会继续下跌吗?

 

包 凡:要回答你现在是什么情况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追溯到整个事件的起源。在中国试图重构国家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其实做出了很多挣扎。国家需要强劲增长以维持经济的运行,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资本的流动性。但是按照以往的经验,中国的银行系统并不擅长有效地将流动资金输送到真正有需要的地方,所以这次政府决定通过股票市场来达到目的。

 

但为了让人们对股票市场感兴趣,就需要有一个牛市,所以就有一部分流动资金被投入股市来创造一个牛市。可是很快我们发现这个市场本身并不是家里乖巧的“吉娃娃”,它是一只小“斗牛犬”,一旦让它兴奋起来了,便很难再让它沉静下去。在多次释放出让它“冷静下来”的信号之后,这只“斗牛犬”依然在到处上窜下跳、肆无忌惮,于是管理者决定给它当头一棒。但是,给了它当头一棒之后,这只狗却跌倒死了。接下来,管理者就决定给它安上生命维持装置。于是现在就出现了一只靠着生命维持装置生存的“斗牛犬”。

 

BERMANGarvis,当你看到单日8%的下跌时,你是什么反应?

 

TOLER:实际上,往回看十五年左右,我们在美国已经经历过了这些类型的反转,很多目前我们在本土舞台之外的地方所看到的情况,在过去十五年内也曾经在美国上演,所以我是以一个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这里(中国)是一个仍旧在成长过程中的市场,它也在寻找“干预”与自由市场力量之间的平衡。如果你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我认为这些事情终究能找到自身平衡的。

 

BERMAN:你曾经为中国很多最重要的企业提供过建议,它们中的不少都已经在美国上市,还有一些显然处于前IPO阶段。那么,如果今天有人给你打电话问你“我应该做什么”,你会给出什么样的建议?

 

包 凡:我认为他们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然后再给自己一个最诚实的答案。第一个是,你是谁?第二个是,哪个市场更适合你?因为,今年很突出的一个情况是,在我们的“斗牛犬”被安上生命维持装置以前,很多人兴奋了起来,并且决定回归中国市场(并在中国上市),这几乎形成了一股风潮。但是过去这几周发生的事情,让人们开始思考,从根本上看,这两个市场还是非常不一样的。将来或许,这两个市场会同质化,但是迄今为止,你还是非常有必要了解清楚哪一个市场更适合你。

 

估值忧虑

 

BERMAN:你有没有预想过哪一天美国企业会到中国上市?

 

包 凡:为什么不呢?尽管目前发生了很多问题,中国资本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连接还是更紧密了。我们今天早上在早餐上谈论的一个话题就是,为什么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不能也在中国上市?如果中国现在太难实现,那或许选择香港也是一条路。

 

BERMAN:你们对目前的整体估值是怎么看的呢?

 

TOLER:情理之中,我们接下来会看到一个持续的校正过程。如果你放眼看看其他市场的历史,这种校正实际上是非常健康的。

 

包 凡:我对于目前的估值水平是有所担忧的。很多企业目前在大把大把地花钱,甚至烧钱。但是补贴这样的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可持续的资本供给,但这种环境可以变化得非常快。今年早些时候几乎给人一种感觉是,中国有无限的资本供给。但是在过去的两个星期内,所有的流动资金都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