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韩国企业数量,2006年2294家,2008年1301家,2010年901家,2013年817家,2014年上半年368家。近来,日本企业纷纷回迁国内,松下、大金、夏普等日本大企业纷纷把在中国的工厂迁回日本。国内财经评论员认为,主要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了,外企优惠待遇减少了,日元贬值了。笔者认为,另有隐情,日韩企业撤出中国的真相在哪?本文下面做一揭秘。
1、韩国企业与中国的技术差距领先不到2年,生物领域差距是0.7年,移动通信领域0.9年,韩国最大的半导体和汽车领域也不到1.5年。韩国142个主业技术中,只有1个是拥有最高技术,即未来型船舶。韩国出口前8个主要产业类型,有6个被中国超越,智能手机,中国华为、联想、小米、中兴、酷派等9家厂商的全球市场占有率31.3%,超过韩国三星、LG的30.1%。韩国目前在半导体、显示器方面领先中国,但是中国追赶速度很快。韩国出口面临极大的受挫。
2、由于韩国企业不肯进行自我创新、综合创新,所以被迫大量迁出中国市场。而日本企业由于在全球分散布局设厂,结果由于不能集中在华设厂,导致成本过高。而中国企业基本上是在国内设厂,集中化生产,能够降低市场成本。这是日本企业、韩国企业难以做到的。
3、中国企业善于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现在不仅是“电商+快递”模式了,还有吃掉快递的1919网、酒仙网等酒类网站,抛弃快递业,让实体店铺自动与其合作,这让线下实体零售店获得7个百分点的利润,让实体店员工自动送货。这种模式是比物流、仓储、快递、电商平台模式成本更低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国外目前还比较少见,日韩经济虽然比较富裕,但是,就是连美国互联网也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没想到中国企业后来居上。
4、 钓鱼岛事件反反复复,日本政界经常拜鬼,不能正视历史真相,害了企业经营遇到困境。
5、产能过剩让韩国拥有世界先进产品的524家企业中,有284家企业年销售出现负增长。就连三星这种大公司,也出现销售额下降。三星公司认为是手机业务一股独大造成业绩下降的,笔者认为,主要还是产品不能进行价格区间化,导致生产没有从中低端入手。另外,研发过于聚焦垂直技术,忽略了技术的水平应用的巨大金矿,忽略了对过去淘汰产品的更新战略。
6、企业竞争力不仅仅是质量和技术,还有渠道、文化、价格、营销等综合创新竞争力,这些才是决定成本的主要因素。这些方面,日韩企业不如中国企业。
7、中国企业在国内生产、销售属于在手市场,而日韩企业在中国设部分厂、销售,属于离手市场,更多的日韩企业把中国当成代工工厂,这也是造成日韩企业不适应中国的原因。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离手市场、缺乏综合创新、产能过剩、代工思维、钓鱼岛和拜鬼、不善于经营电商平台、不善于经营渠道销售营销服务,这些是日韩企业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仅仅把日韩企业撤离中国市场归结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外企优惠待遇减少并没有切中要害,我们以日本优衣库为例,为什么优衣库却能在中国所向披靡呢?所以,企业经营是否创新是否有竞争力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