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阳立高谈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


 ——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阳立高谈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

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王辉

记者:据了解,为真实全面了解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您曾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进行全方位调研,通过调研,您认为目前农民工返乡潮出现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阳立高: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农民基于穷则思变的变革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背井离乡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内陆来到沿海,或务工或经商,或就业或创业。长期的城市生活和工业化生产经历,使他们开阔了视眼、积累了资金、掌握了生产技术甚至经营管理经验。此时的他们,受身体、家庭、个人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已不再甘愿做一名底层打工者,创业成为许多务工者的一致选择。

虽然务工地大多有着交通便利、配套产业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但对于农民工来说,也存在着生产成本高、技术要求高、人脉资源短缺等多种难以逾越的障碍。与之相对应的,是劳务输出地即家乡为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所给予的诸多优惠政策,如税费减免、资金支持、项目扶持、免费培训、用地优惠等;再加上对亲情、乡情的牵挂,农民工返乡创业潮的出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记者:刚才您谈到劳务输出地为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据您所知,这些政策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哪些?

阳立高:各地情况不同,所以制定出的优惠政策也不尽相同,但较普遍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强化硬件设施。很多地方通过创建返乡创业园返乡创业一条街等基地,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引导创业者走规模发展、聚集发展和集约发展之路。

二是优化融资环境。很多地方通过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给予信贷担保等方式,解决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金紧张问题。

三是开展免费培训,为企业提供熟练工人。以我们调研地之一的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为例,该县人社局每年都根据当地企业的发展需要,免费开展员工技能培训,一年培训规模就达四五千人。

四是税费减免与用地优惠。部分地方把属于地方税收的一部分返还给企业,同时减免了工商管理费、环保费、卫生费等费用,此外还向创业者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土地,其差价由政府财政予以补贴。

当然,其他方面的一些优惠,比如提供创业项目、商业信息、对返乡创业者子女就学提供便利等在很多地区也是广泛存在的。

记者:这么多的优惠政策确实非常诱人,它是否意味着返乡农民工创业路上的诸多羁绊就可以因此清除呢?

阳立高:这些优惠政策的落实,确实创造出良好的政策、人文和硬件环境,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并助推了他们事业的发展。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认为返乡农民工创业之路就一帆风顺了,现实中,仍有很多的问题困扰着他们。

调研中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是优惠政策落实难。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农民工返乡创业尤为如此。在企业层面,创业对人才、技术、资金、土地、厂房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在政府层面,这些要求涉及到人社、财政、税务、国土等很多职能部门。这些部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在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过程中,利则相争,弊则推诿,难以形成整体合力,使优惠政策难以落实,甚至沦为一纸空文。有个时候把优惠政策拿到手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及财力物力比优惠本身还要多。

当然,内陆地区县、乡镇一级还普遍存在着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运输成本上升,产品交易周期拉长,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附加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不仅如此,土地审批难等问题也常常限制着企业规模的扩张。

此外,软件方面的困难同样不容忽视。我们发现,很多创业者都存在资金困难问题,倘若缺口不大,解决办法一般都是亲友借贷而不是信贷,很多人表示,贷款手续麻烦又要求人办事,同时利息过重还会增加投资风险。与此同时,税费负担偏重也让部分创业农民工感到头疼,很多创业者都反映政府并没有真正地将税费减免政策落实到位,不仅如此,在加强监管的旗号下,来自工商、质监、卫生防疫、环保等部门的收费项目也越来越多,导致企业税费和罚款负担太重。此外,部分地区有待提升的人文环境,如社会治安状况不佳、服务业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较少等问题也在影响着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发展。

记者:在您看来,如果劳务输出地想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还应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往那些方面进一步努力?

阳立高: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我看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看抓政策落实,同时,充分运用财政、税收、信贷和行政政策的引导、调节作用,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帮扶力度,使自身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

首先,建立创业一站式政务中心,简化优惠政策落实程序。各地方政府要建立创业一站式政务中心,工作人员由创业涉及的各主要政府部门派出人员组成,一站式办理创业所涉及各种审批手续,并由相关部门现场协调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全程高效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

其次,改革个体经营工商登记制度。各地应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向返乡农民工开放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领域之外的所有行业和领域,同时实施至少等同于甚至优越于外资的优惠政策,并强力推进“零门槛”创业制度,消减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审批程度和资质认证项目,把一切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要素都调动起来,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竞相迸发,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此外,还要加大各类财政、税费与信贷政策的优惠力度,强力扶持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再次,创新融资模式,多途径解决融资难问题。政府必须考虑创业初期和扩大再生产两个企业不同阶段的情况和困难,对处在不同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的财政与信贷支持,通过发展乡村和城镇社区中小金融机构,扶植民间融资,科学引导地下信贷,设立行业协会基金担保公司,以及规定各商业银行从县域吸纳的存款支农比例的办法等,多渠道为创业企业提供便捷可行的融资途径。

此外,还要设立科学合理的税收体系,各地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情况,对不同产业,不同区域的同一产业实行不同的税费、货币与财政政策来推进企业发展,还可参照农业税减免、农业反补贴、出口退税等办法对企业进行税收减免。

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地还可在市场规则下为返乡创业农民工用地提供财政补贴,以降低企业成本;同时遵循市场供需和自愿互利原则,允许对土地自由承租、转租、转让和买卖,挖掘土地产权与交易的变革空间。

记者:在这么多的着力点中,您认为人社部门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阳立高:作为农民工工作牵头部门,我认为人社部门在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中大有可为。

各地人社部门可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建立与完善返乡创业园、“返乡创业一条街”等创业基地,为创业农民工提供交通便利、空间宽敞、配套设施完善的创业场所,并降低创业入驻门槛;同时通过建立创业管委会和开设“绿色”服务窗口等,为园内外创业农民工提供政策和信息指导、代办各项手续等保姆式服务。

人社部门要根据返乡创业需求,财政资助建立与完善技术技能公共实训基地,且基地要向所有返乡农民工免费开放,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工作,通过订单式计划,委托式培训,为企业提供高技能工人,实现教室与车间的无缝对接。此外,人社部门还应大力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为创业农民工送去真金白银的支持,同时通过对创业典型的表彰、宣传等工作,营造鼓励创业、服务创业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不仅如此,人社部门还应努力推进绩效评价体系改革,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成效纳入各地政府官员的绩效评价中去,即结合各地实情,把吸引多少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多少企业、引入多少资金、带动多少人就业、政府培训多少返乡创业农民工等具体量化为一个个可以评价地方政府此项工作成效的指标,并将其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依据,从而激发地方政府帮扶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使他们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