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院士作报告睡倒一片”,组织方应检讨、道歉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4年9月24日
新华网9月24日转发了《从程门立雪看睡倒一片 校园里上课睡觉很普遍? 》一文,文章写道:
日前,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在给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生讲课时,有一部分学生却在现场趴着睡觉,引发了舆论的批评。不少人认为现在校园里学生上课睡觉很普遍,但却是对站立授课老师极大的不尊重;不过也有人觉得现在的“90后”想法独立、重沟通,老师的授课方式也应做出适当的改善。
看了这一报道后,我想到了本人9月18日在北大讲授《构建卓越的企业文化》时,也遇到听课的学员很有可能会在下午听课时睡觉的严峻挑战。
9月17日,本人应邀来到北京大学。9月18日,在北京大学讲授《构建卓越的企业文化》,时间安排是:
上午上课时间:9:00——12:00,中间休息一次;
午餐、午休时间:12:00——13:30;(从上课的地方走到吃饭的地方,需要10分钟)
下午上课时间:13:30——16:00,中间不休息。
上午讲课一开始,本人就结合“918”这个特殊的时间,讲了抗战精神中的“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又结合北大这个特殊的地方,讲了很能体现北大文化和北大精神的两位大师的名言:
1、马寅初: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2、汤一介:现代知识分子不应向非真理妥协。
下午,在讲述“企业文化的作用”的时候,本人结合6月中旬在襄阳经历的那一场终身难忘的经历,我讲道:十八大报告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平常的时候,我们时常可能感觉不到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能重要到什么程度;但是,在遇到危机和紧要关头的时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显得非常重要了,就拿本人6月中旬在襄阳经历的那一场经历来说,如果不是新时代,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今天就很有可能没机会在北大与大家交流企业文化了。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讲了襄阳中院9月16日亮出刘先明违心撰写的服判息诉保证书的内情,以及襄阳中院“违法养猪”、出示三份红章证明有假等案例。
这一天的培训,我也是站立讲近6个小时的;上午的培训,没有学员睡觉。中午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说实在的,下午开讲前,我也有一些困意。那么,下午的培训,怎么样的讲法,才能避免有困意的学员睡觉呢?
首先是我打起精神;其次是在不打乱培训整体内容的前提下,调整下午讲课的内容,把最有可能吸引学员的精彩内容,提前放在学员最有可能睡觉的时间段;最后,继续用理念、理论、方法相结合,案例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讲课,确保了下午也没有学员睡觉的现象。一天的培训,圆满结束,这是组织方、讲课老师、听课学员等三方共同努力和有机配合的结果。
为此,对于“九旬院士作报告睡倒一片”的现象,我认为:
一、组织方应检讨、道歉:
9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里,出现了“九旬院士作报告睡倒一片”的现象,这是不应该的,这种现象是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格格不入的。出现这样的现象,第一责任者是此次活动的组织方,组织方应该有防备“九旬院士作报告睡倒一片”的预案和措施,对此,组织方应作深刻检讨,向社会道歉。
二、作报告的,要深思:
92岁高龄的人,站立作报告,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但是,在新的时代里,作报告的人,年岁高、站立讲,不能成为听报告的人不睡觉的理由。怎么样避免听报告的人睡觉?这是值得作报告的人深思的。
三、听报告的,要反思:
从礼仪的角度讲,学生听老师讲课,是不应该睡觉的。另外,学生走进人民大会堂听报告,和在校园里听课,那是不一样的。在校园里听课,那只是学习任务;在人民大会堂听报告,既是学习任务,也是政治任务。不管有哪些理由和什么样的原因,在人民大会堂里听报告,都是不应该睡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