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类题目即常识判断题目的题干或者选项是以诗歌为主体的题目。博大弘仕的游静老师提醒考生这类题目不是那种简简单单要求同学们找到诗歌与作者或者作品对应关系的题目,而是要求找到诗歌本身与题干或者选项相通之处的题目。就比如下面这道题。
【例题】下列诗句未涉及秋天的是( )。
A.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B.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C.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D.寒菊已枯分正色,春兰未秀借幽香
这类题目有一个难点,就是分析和理解诗句。如果考生的语文功底好,那做这种题目肯定不在话下;但对于大部分语文功底薄弱的考生而言,这类题目就成了大麻烦。而当前,不管是上半年的公务员考试联考还是下半年的政法干警联考,其在人文类的题目都举足轻重,大有“唯我独尊”的势头;在这种背景和环境的影响下,诗歌类题目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了2014年政法干警联考不得不关注的题目。对此,博大弘仕常识判断老师“专病专治”,为大家介绍此类题目的破题技巧。
其实做这类题目并没有什么“一步登天”的破题技巧,关键还是要让大伙儿把视角点放在诗歌上,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来了,诗歌类题目分析诗歌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注重提取要点,明确“是否”,找到信息与信息的对接点。就比如上面那道例题。如果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那这里就需要具体翻译诗歌的意思。“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意思是,秋天独自开放的菊花是蝴蝶唯一的依傍,眼见菊花也将憔悴,无花可依,蝴蝶也开始发愁;“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描写了明净清白的山水和被秋色渲染、有红有黄的山景;“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描写了秋风吹来,荷叶随风翻转的情形;“寒菊已枯分正色,春兰未秀借幽香”描写了秋菊已谢、春兰未发,仅有腊梅怒放的冬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但是这种对语文功底要求如此之高的做法其实有点“吃力不讨好”,我们干嘛不走走捷径,通过把握选项中的关键要素来确定答案呢?选项A中的“黄花”,选项B中的“深红、浅黄”,选项C中的“西风”都属于秋天的元素,而选项D中的“幽香”立马让我们想到的是寒冬腊梅。所以显然这道题就选择答案D了。这样做更加的省时省力,且准确率非常高。又例如:
【例题】下列诗句按其所描写节日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④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A.④②③①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博大弘仕技巧提示】本题可以用诗句中的物象帮助判断节日来选择出答案。①中“桃符”表明其为春节,也就是春节用以避邪之物;②中的“登高”表明其描写的是重阳节;③中的“粽包”表明其描写的是端午节;④中的“寒食”表明其描写的是寒食节。很明显,一年之中最早的节日就是春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①肯定是第一个。由此可以判断出,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就是B。
【知识拓展】①“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出自陆游的作品《已酉元旦》,因此这诗歌描写的是元旦节。②“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出自岑参的作品《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登高”表明其描写的是重阳节。③“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出自陆游的作品《乙卯重五诗》,“粽包”表明其描写的是端午节。④“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出自宋之问的作品《途中寒食》,“寒食”表明其描写的是寒食节。
总而言之,博大弘仕常识判断老师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做常识判断不需要横冲直撞,也不需要殚精竭虑。大家要参与利用题干或者选项给大家提供的有用信息,只要达到最终目的,那就不管它是黑猫白猫了。最后,预祝广大考生备考顺利,考试成功!
http://www.kaogwy.com/kfb/ccbzf/rz/ |
2014年政法干警考试冲刺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