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苗实:厉以宁先生进一步说,要让农民有财产性收入,产权就要落实到户,这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民间消费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这个观点,过去我有过犹豫,甚至反对。现在,思想通了,只有农民才把土地当命根子,物归原主好。
122.苗实:厉以宁先生接着讲道,各类民间创业,兴办小型微型企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法。要调动这种积极性,要给予支持,包括金融支持。这个提法,我觉得非常好。而且,只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微企业成长起来,农村经济才能焕发真正活力。
123.苗实:厉以宁先生提醒说,今天的中国可能有这样一种情况,社会流动渠道堵塞,父母干这个职业,儿子也干这个职业,孙子也干这个职业。农民出来打工,世世代代都还是农民工。所以,应让社会垂直流动,保持上下流动渠道畅通。我认为,就是要下功夫消除特权,把机会均等的环境建立起来。
124.苗实:厉以宁先生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这是一个大问题,会造成就业不均衡,就业不均衡进一步造成收入不均衡,收入不均衡就造成生活不均衡,生活不均衡了,那下一代也就处在不平等的起跑线上了。我看,这个的确是加剧城乡差距,而且农民世代难以翻身,与教育的缺失关系很大。
125.苗实:厉以宁先生撰文说,“好职业”和“坏职业”区别在哪里?工资这个多,那个少;福利这个多,那个少;这里有发展前途、有提升机会,那里没有;还有,就是这里可以不断学习知识、增强自己能力,那里只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要我说,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政府,都要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教育和发展问题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发展的基石。
126.苗实:谢丹阳先生在回答“在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时,强调了四点:[1]激励机制的改善;[2]对外开放;[3]后发优势;[4]从国外引进来一些新想法新思路。我认为,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前面两点。而且,激励机制的问题解决好了,其他作用的发挥才算找到了抓手。
127.苗实:谢丹阳先生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满足几个方面:[1]成为交易货币;[2]作为投资货币;[3]作为储备货币。而且,购买力比较平稳,资本账目上的这些项目可兑换。要我说,这个道路非常漫长,要经受政治经济的双重考验。毕竟,中国的政治腿短,经济腿长,如果长期不协调,一定会出大问题。
128.苗实:谢丹阳先生说,国际货币有五个好处:[1]更好地融合到世界经济体中;[2]避免汇率方面的风险;[3]跨国并购更方便;[4]有利于发展金融中心;[5]增强国际话语权。我看,人民币国际化必须早做打算,巧妙化解风险,不断去挑战。当然,夯实国内的基础必须放在第一位。
129.苗实:李慎之先生说,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也就是说,我们的公民意识非常薄弱,以致于不少老百姓觉得自己是块砖,ZF想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尚不知权利。
130.LSZ:为什么中国人缺乏公民意识?就在于自从秦始皇以来的2200年间,中国实行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直是专制主义。统治者执行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老百姓遵守的是“非礼勿动“的奴隶主义。
苗实:这个传统相当顽固,以致于自由平等的扎根非常艰难,而这个担子需要知识分子以独立的姿态去不断地呐喊。
131.苗实:李慎之先生认为,中国现在要赶上先进国家,要实行现代化,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放被专制主义所扭曲了的人性,发扬每一个人的本真人性。我觉得,这个是实在话,毕竟专制主义如果盛行不衰,公民意识就无法觉醒,仍被扭曲,而中国就仍然处在黑暗中,尽管偶尔闪现几丝光明。
132.LSZ:换言之,也就是要培养人的公民意识,使在中国大地上因循守旧生活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成为有现代意识的公民,有人的觉悟的公民,成为一个一个独立的、自由的、能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的公民。
苗实:人是独立而自由的个体,而且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幸福,而国家的存在必须玉成其美,而不是充当拦路虎。
133.苗实:李慎之先生尖锐指出,在中国违反宪法的事情是大量存在的,从50年代到70年代的历史,说白了就是国家最高领导带头破坏宪法的历史,这就是公然宣告“无法无天”。我看,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宪法必须扎根公民意识,而且首先要约束监督好公务员。
134.LSZ:第一个原因就在于中国始终没有能培养出够格的现代化的公民。没有能培养出不但能自尊而且能自律、不但能自强而且能自胜的独立自由的个人,没有能培养出既能伸张自己的权利、也能担当自己的责任的独立自由的个人。
苗实:这是源泉,而要开发出来,需要大家的耐心和打拼。
135.WY:国家资本主义是一只大章鱼,金融垄断是它身上的一只魔手,贪婪地攫取财富。它与沉重的税收、土地垄断以及国企垄断,共同构成ZF执政的经济基础。因此,对于任何可能威胁和挑战金融垄断的经济活动,必然严厉扼杀。
苗实:这是很有洞察力的观点,也是大冰块,更是火药桶。
136.苗实:王涌先生认为,民间融资本是一种基本的经济权利。在民主法治国家,它为民法典、商法典甚至宪法所保护,但中国ZF对于民间融资却存在强烈的焦虑与排斥心态。要我说,ZF过于贪婪,与民争利不遗余力,WUCHI至极。
137.周其仁:在我看来,DXP做对了三件事:1,他把国家政策推向了为促进生产力的自发创新活动提供合法承认的正确方向;2,重新把企业家请回了中国经济舞台;3,重新认识“看不见的市场之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
苗实:老人家跨出了第一步,非常了不起,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来者千万不能松懈,否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38.ZQR:中国值得庆幸的地方,是逐步从僵化的教条走了出来,从实际出发,选择重新界定权利的道路。至于这个权利界定过程,先走哪一步,再走哪一步,是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边试、一边看,最后把稳定的权利变成法律。
苗实:老百姓觉醒地越早越彻底,中国的现代化就可以如虎添翼,一日千里。
139.苗实:周其仁先生认为,正如科斯所言:“清楚界定的产权是市场交易的前提”,中国的产权重新界定奠定了市场经济的基础,也奠定了刺激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据我观察,中国的国企和土地目前在产权方面就存在模糊,非常糟糕,需要重新界定,以释放生产力。
140.苗实:周其仁先生指出,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没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不行。但是强大的国家权力,怎么保证在公共服务的轨道里运行,怎样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是我们的历史传统没有很好回答过的问题。我看,约束公权力是当务之急,而宪政必须尽早确立时间表和路线图。
141.苗实:周其仁先生说,中国面临腐败和改革赛跑的挑战:如果改革的进展不能遏止腐败的蔓延,腐败不但可能吞噬改革的成果,而且将瓦解公众对改革的支持,引发激烈的社会冲突,成为终结改革的致命杀手。我认为,是晨钟暮鼓。
142.HZL:官僚资本主义在一段时期内也可享有经济繁荣,但腐败、低效率与不公平竞争,压抑了人们创业与创新的积极性,阻碍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最终导致经济丧失活力,走向停滞,并酿发社会与政治危机。
苗实:要我看,要致富就当企业家,而公务员千万别做发财梦,否则,法不容情,必受惩罚。
143.苗实:胡祖六先生指出,在创业资本主义下,虽不能总是确保收入分配意义上的公平,但至少确保社会稀缺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与使用,净增添了国民财富,从而为减少收入分配差距提供最佳保障。我看,创业资本主义是康庄大道,但是还要用宪法按住政府,使其法无授权不可为。
144.苗实:胡祖六先生主张,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果断地摈弃官僚资本主义,培育发展创业型的资本主义。我认为,从创造财富和增进效率的角度看,创业资本主义比官僚资本主义更先进优越,更符合本真人性的发挥。
145.苗实:胡祖六先生说,官僚资本主义下的垄断与寻租,限制市场准入、压抑竞争,从而使得市场经济的效率无法发挥与释放。它并不创造财富,只是财富不合理的转移与再分配。要我说,最可怕的地方是它具有彻底反市场经济的特征,以致于违法乱纪的剥削阶层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财源滚滚
146.苗实:就我的体会,在本论坛的级别高,只是代表参与交流的活跃程度。至于知识水平的提升,最重要的还是个人更长期的积累,而论坛就算是锦上添花,作用毕竟也非常有限。当然,我还够不上资深会员,只是随便说说,不一定对。
147.苗实:中国的改革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而远远没有达到“行九十而当半百”的程度。已经过去的三十年,更多依赖的是ZF的开明,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在不断前进。现在,轮到“啃硬骨头”了,民众的觉醒和争取就更重要了。
148.苗实:“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这句古语,不论是听起来,还是琢磨起来,都非常有精神头。可以说,对真正做事也意欲成事的人,意义非同小可。而且,这个意义不仅仅对于个人,对组织也相当有指导,特别是中国的稳健改革派。
149.苗实:西方的东西,有正统,也有异端,都只能学习借鉴,不可照抄照搬。改革开放前,一味迷信,不知变通,脱离国情,形而上学,结果搞得民生凋敝,一塌糊涂。所以,我主张不排斥不禁锢,让各种东西去竞争,不论东方西方。
150.苗实:中国现在是一扇门半开着,一扇门闭着。如果真正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就不应该继续这样搞。问题是,把人逼得没办法,老走后门,这个风气不好,毕竟破坏规则,黑暗野蛮,见不得光。所以,早开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