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官从95%降至近2成?不靠谱!


 色官从95%降至近2成?不靠谱!

京华时报记者盘点中纪委网站从2012年底至今年9月5日的630多条案件通报信息发现,在此期间,全国已有241名不同级别落马官员被移送司法机关或司法机关已介入,其中48人被官方认定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占比近两成,均为男性。在这48人中,19人为副省部级以上高官。(9月9日《京华时报》)

赵智勇、张田欣,咋仅被“单开”?就以上内容看,无非是就通报内容进行简单分析后得出的结果,不涉及个案实质上是否涉“色”,因此表述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该文以《调查称近2成贪官涉不当男女关系部分情妇超3人》为标题,就很有问题了,该标题传递的信息可以说十分明了,那就是“色官”不到两成,不涉及不当男女关系的贪官超过了八成,这就明显误导读者了。造成这样的差异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参编人员是标题党,故意以此抓人眼球;二是采编人员缺乏基本的统计学常识,自以为这个比例能真实反映当今“色官”现状。

一直关注中国反腐动态的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该文标题结论不靠谱。

一方面,其余193人并非个个不涉“色”。此次调查的这241个样本中,被官方认定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仅有48人,这48人的通报内容中均含有“作风腐化”、“生活糜烂”、“生活腐化堕落”、“道德败坏”、“与多名女性发生或保持不正当性关系”、“乱搞两性关系”、“玩弄女性”、“包养情妇”以及“通奸”等词汇中的一项或多项。但作者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剩余的那193人当中,也不见得就没有不正当男女关系。一些贪官为给家人保持好印象,拒不交代存在男女关系问题也是常理;一些贪官虽涉“色”但并不牵扯“权钱交换”,通报中或不会提及。最为典型的,如近期“软着陆”的两名副省级官员。

赵智勇在九江任职只有1年多时间,但在离开九江前却突击提拔了一批女干部,不少属于破格提拔,有的学校老师直接被提拔为共青团某区委副书记。网友对此现象的分析能力可以说都是“专家级”的,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可赵智勇的通报中并未涉及“通奸”问题,也不在那48人当中。

2011年11月8日,各大新闻网站均报道云南电视台某频道女总监李瀛,在省委换届期间,举报时任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张田欣,指其包养众多情妇。官方认定李瀛因对个人工作岗位调整等不满,对电视台领导产生怨恨。为泄私愤,编造云南省级某领导包养众多情妇为其滥权,在境外网站发布,造成极坏影响。最终以“利用互联网恶意诽谤领导干部”为由,撤销了李瀛的职务。而以笔者对法律的理解,这样的诽谤应属自诉案件,官方不该插手。此外,从常人角度进行常理判断,张田欣理应状告李瀛诽谤行为,用法律讨回公道。而此前的处理方式,实在是“说不清,道不明”。而张田欣也无疑被归纳在那193名没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官员当中。

另一方面,五年反腐成就远没有这么大。2009年7月4日,广州日报以《中纪委巡视组长称95%以上大案存在色权钱交易》为题,报道中纪委、中央组织部第二巡视组组长、原中纪委常委祁培文昨日来莞,给东莞领导干部作党纪、政纪、法纪“三纪”教育报告。祁培文说:“公务员工资并不高,而且大家知道你拿多少工资,老婆也会管着这些钱,拿工资去包二奶、养情妇是不可能的,因为维持这种奢靡的生活需要大量的金钱,没钱怎么办?自然就会用手中的权力去搞钱。”“在中纪委查处的大案中,95%以上都有女人的问题。”

中国有女人问题的贪官从五年前的95%以上,一下子降至“近两成”,估计该文采编人员也绝不会相信。从近五年查处省部级及以上高官情况看,中国官场腐败现象并没多少好转,因此“色官”比例也不可能大幅度降低。分年度看,2009年共查处10人,分别是郑少东、米凤君、王华元、陈绍基、许宗衡、李堂堂、宋勇、黄瑶、张春江、孙淑义;2010年查处5人,分别是康日新、张家盟、张敬礼、宋晨光和刘卓志;2011年查处5人,分别是李元、李成云、刘志军、田学仁和黄胜;2012年查处4人(含“十八大”召开后查处的李春城),分别是周镇宏、谷俊山(2012年2月被解职,直到2014年3月31日才正式对外通报)和薄熙来。而“十八大”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查处省部级及以上高官45人(王永春、李华林、许杰均不够部级)。今年以来,更是再破纪录的27人遭查处。毫无疑问,反腐力度最大的还是在“十八大”之后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而这些被查官员“通奸”行为,绝大多数均发生在“十八大”之前。因此可以说,中央在“十八大”之后虽加大反腐力度,但对已查处高官中的“色贪”比例并未带来积极的影响,即使有影响,也必定在若干年之后。

因此,该文标题所表达的“近2成贪官涉不当男女关系”结论,笔者以为很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