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家子收购 投资者买单


    欢迎加入本人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pihaizhou1964

    当下的股市,文化传媒股的炒作炙手可热。这其实只是今年以来A股市场文化传媒热的一个缩影而已,或者说只是今年文化传媒并购热的一个写照。实际上,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文化传媒与游戏娱乐行业已成为A股上市公司并购最为活跃的领域。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上述领域就发生超过90起并购,总金额高达500亿元。而投资文娱产业的上市公司,涉及房地产、塑料和有色金属等近10个行业,跨界态势非常明显。包括松辽汽车收购耀莱影城和都玩网络,则是这一并购热的又一新案例。

    这种“并购热”与“炒作热”相互辉映,仿佛形成一种“双赢”甚至是“多赢”的格局。一方面是被收购的一方显然是赢家,因为这种被收购的对象通常都是以7倍、8倍甚至更高倍数的净资产溢价被上市公司所收购,其原有的股东与投资人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是上市公司也是赢家,因为相关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也实现了自身的做大(虽然并一定做强),或拓展了业务领域,或获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似乎也成了赢家,因为在文化传媒股的炒作中,持有文化传媒股的投资者也是获利丰厚。

    但这种“双赢”或“多赢”的格局只是一种表象,或者只是一种阶段性反应,而从长远来看,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注定是输家,难逃为文化传媒并购热买单的命运。

    真正的赢家是被收购方,这一点不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中长期来看,都是不容置疑的。因为一经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的资产估值被大幅提升,原来的控股股东与投资者一夜暴富。虽然这其中,有的资产收购会与收购方进行业绩对赌,需要对收购后的前三年业绩负责,但即便真的拿出部分资金出来,那也只是所得到的收购资金的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对被收购方的利益并不购成实质性的损害。而且就上市公司对被收购资产的高溢价收购来说,这其中本身不排除有利益输送的可能性。因此,这种收购其实就是将利益送到被收购方的手上。

    至于上市公司能否成为最终的赢家,这个还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因为从上市公司的收购来说,如果收购的只是业绩平庸的资产甚至是劣质资产,那么这些收购进来的资产,最终会成为上市公司的包袱。虽然有的收购会对收购后的业绩进行对赌,但对赌期过后,劣质资产始终还是上市公司的包袱,成为上市公司发展的累赘。

    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注定是文化传媒并购热的买单人。虽然二级市场的炒作让一些投资者获利丰厚,但这种炒作终究不能持久,因为这些公司的业绩并不能支持这些公司股票上百倍、数百倍的市盈率。股价的最终回调是需要投资者来买单的。而从并购案来说,因为都是高溢价收购,因此,即便收购的是优质资产,其投资价值也早就透支了。而如果是劣质资产,那投资更是打水漂了,股价的进一步下跌将不可避免。

    这就暴露了目前A股市场并购热(包括文化传媒并购热)中所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收购方的上市公司资金来得容易,因而缺少责任。一方面是IPO时融进了大量的超募资金,另一方面是定向增发过于随意。于是上市公司敢于大把大把地烧钱,可以大把大把地把资金向被收购一方进行利益输送。这种收购很多都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可以说是“败家子收购”。这样的收购只是迎合市场的炒作而已,或者为大小非套现制造一个题材。既不是对投资者负责的行为,也不是对上市公司负责的行为。可以说,这种“败家子收购”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A股市场的一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