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金在线, 国泰君安认为:“未来通过改革破掉旧增长模式,放活新增长模式,构筑5%-6%的新增长平台,.比现在勉强维持的7%-8%旧增长平台要好,无效资金需求中断了,利率下来了,微观放活了,增速换挡成功了,产业升级了,企业利润上升了,股市走牛了,居民生活改善了,政府威信提高了。国际经验表明,新5%比旧8%好。未来中国如果能够通过改革破旧立新,无风险收益率将降一半,经济增速到5%,股市可上5000点。”无风险收益率下降不是股市走好的充分条件,而是一个必要条件,经济走好亦是如此,不是股市走好的充分条件,而是一个必要条件,股市走好除了经济因素,货币政策因素,还有一个股市制度因素。
实际上券商怎么说,虽然笔者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散,倒不是很感兴趣,看后也只是笑一笑而已,因为券商总是不太靠谱,但新浪网偏偏组织了一个专题,那影响可就大了去了,笔者认为就有说一说的必要,作为券商研究报告,笔者认为要客观公正准确,能够给投资者带来一个明确的预期,一个投资参考。
按照美林投资时钟理论,“经济下行,通胀上行”构成滞胀阶段,在滞胀阶段,现金收益率提高,持有现金最明智,经济下行对企业盈利的冲击将对股票构成负面影响,债券相对股票的收益率提高;4、“经济下行,通胀下行”构成衰退阶段,在衰退阶段,通胀压力下降,货币政策趋松,债券表现最突出,随着经济即将见底的预期逐步形成,股票的吸引力逐步增强。国泰君安观点,经济增速从7-8%下降到5--6%,经济周期处于美林时钟的经济下行周期,但国泰君安没有指出通胀预期,因此只能由笔者代劳了,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3%,与上月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6%,非食品价格上涨1.6%。专家分析认为下半年新涨价因素将有所增强。央行也是高度关注下半年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通胀水平。按照国泰君安的说法笔者认为经济周期处于经济下行和通胀上行的滞胀阶段,这个周期不是股票投资的好时期,即使退一步来说,通胀压力不大,但在欧美国家实施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下,输入性通胀一直存在,通胀下行机会几乎没有,经济周期也不会处于经济下行通缩下行的经济衰退阶段,股市投资机会还有待观察。
纵观国泰君安的观点,虽然明确告知投资者股指(应该是上证指数)能涨到5000点,但没有告诉投资者多久才能达到,是三年还是五年,十年的跨度未免太大,也不好把握,即使研判一年以后的行情都很难,又有谁去验证十年以后的真伪,实在不具有太好操作性,其次按照国泰君安证券的逻辑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运行50%可能是:“快改革、大出清,去杠杆触发风险后经济深蹲起跳,债牛之后股牛。',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么是否股市还有一个深蹲或者是大跌的过程呢?那么此时入市是否合适呢?该报告并没有提及,而笔者认为这才是关键,让投资者尽可能的在最低位买到筹码,而不是在相对高位买到筹码,先套牢一段时间再寻求解套。
中央把经济底线定位于7.5%,而且不是仅仅是14年,恐怕15年也是7.5%,因为中央提出一个新常态概念,那就是经济增速要维持一个常态,那就是保增长保就业的经济增长底线也就是7.5%,总理强调:“现在我们全国每年要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1000万人以上,还要给600万-700万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有一定的空间,所以要有合理的GDP增速。”因此“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根据测算 中国GDP每下降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个岗位失去,而增加1个百分点,就会增加80-350万个就业岗位,同样总理认为:“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大约100万人就业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有关方面反复测算,都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如果按照国泰君安的观点,经济增速降到5-6%,不仅每年要失去原有的200万人就业岗位,新增1000万人和600-700万农民工就业如何安排消化这就是一个天大的难题,也就是每年会新增近2000万个左右的失业者。
中国消费本身疲弱,对GDP贡献占比较小,政府不得不依靠大规模投资来稳定经济增长,如果再每年增加2000万人的失业大军,居民收入增加从何而来,消费增加从何而来,没有消费,经济如何转型,要么是休克疗法让经济彻底失速,要么是重回投资老路,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因此不可能出现国泰君安的新经济模式,一旦经济崩溃,股市焉能独善其身,故国泰君安的经济模式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以此经济模式推测的股市成长结果就令人非常之忧虑。
其次中国目前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一些周期性行业日子难熬,在苦苦挣扎,主要是煤炭钢铁有色水泥建材等资金密集性行业,截止2013年10月,五行业总资产11.5万亿,总负债7.7万亿,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7%,其中船舶行业资产负债率最高为70.6%,水泥行业最低为60.4%;钢铁行业负债规模最大为4.2万亿,平板玻璃负债规模最小为883亿,其中债券融资大概在500-600亿,再扣除信托等其他融资,整体信贷规模约在5万亿左右。如果经济失速,降到6%水平,需求将大大减弱,很多上述五行业公司将破产,直接影响银行业信贷资产安全,甚至几倍提高不良贷款率, 房地产业贷款是银行业表内房地产贷款大约为15万亿,表外贷款规模大约在5-10万亿,整体规模约为20-25万亿,如果失业潮来临,居民收入下降,断供潮难以阻止,地产也遭遇危机,不良贷将快速升高,将直接推升银行业危机。审计署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11万亿元,而今年需要偿还的债务占债务总余额的21.89%,这意味着,2014年地方政府需偿还债务或高达近2.4万亿元。如果经济失速,大降到6%的水平,内需将会出现巨大问题,大量企业将出现破产,居民收入锐减,中央地方财政收入锐减,卖地收入锐减,地方平台将遭遇还债危机,违约事件不可避免,金融风险将不可能避免,导致大量不良贷款信托危机事件出现。
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完成37亿吨左右,全年消费量达36.1亿吨,增速降至2.6%;全国进口煤炭3.27亿吨,出口751万吨,净进口量达3.2亿吨。2014年1-3月全国累计煤炭产量为8.6亿吨。现在吨煤利润接近为零,招商证券测算,若未来三年GDP增速保持在7.0~7.5%的水平,煤炭消费增速则可保持在2.5~3.0%的增速水平,那么如果经济增速下滑煤炭消耗就可能出现同比例下滑,2013年,全国万元GDP能耗水平为0.737吨标煤,下滑两个百分点,意味着GDP总值将少增1万亿元左右,那么煤炭消耗将减少7400万吨,产能过剩局面将日趋严重,煤价暴跌也会再次重演,会让煤炭业雪上加霜,何况经济失速,钢铁业可能也会出现崩溃,将直接摧毁整个煤炭业,银行业在煤炭行业的数万亿元贷款该怎么办?。
无论从哪个行业来看,一旦经济减速到6%左右,都将受到严重冲击,利润从何而来,会危及银行资产安全,而现在中资银行业之所以成为全世界估值最低的银行股,就在于市场担忧银行业不良贷问题,一旦经济减速,银行业更是首当其冲,而银行板块占沪市流通市值的大头,一旦银行板块沉沦,笔者不知牛市从何而来。
经济失速,市场资金需求自然会减弱,但减少的资金需求是不是会较少无效资金这个就难说了,经济疲弱下资金需求不振,实际上就是一种货币通缩,货币通缩下利率下降未必是好事,金融危机就是最好例证,不仅债市熊,股市更熊。经济一旦失速下降到6%的水平,整个市场需求趋缓,经济转型如何进行,不管你是新技术也好新经济也罢,离开周期性行业的需求支撑,产品卖给谁就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切实问题,因此经济增速下降到6%以后,很难出现“增速换挡成功了,产业升级了,企业利润上升了,股市走牛了'了的理想境地。
现在沪深流通市值是20万亿元左右, 股市上涨到5000点,意味着沪市涨幅要超过一倍以上,按照常理沪深股市涨幅应该基本相当,即使不考虑新股因素,流通市值也会达到40万亿元以上,市场需要多少增量资金,昨天两市成交3200亿元,随着股市上涨,流通市值增多,成交需要不断加大,存量资金也需要同步放大,按照笔者测算,维持股市平稳运行,存量资金占流通市值最起码是6%,市场资金才能同通过高抛低吸维持动态平衡,40万亿元流通市值对应存量资金就是24000亿元,而要股市上涨,那么存量资金就要维持10%以上,也就是4万亿元,因此股市涨到5000点,存量资金最起码达到3.5万亿。股市涨到5000点,是一波大牛市,新股发行也一定是天量级别,每年新股发行3000亿元恐怕不算多,产业资本减持也一定会疯狂,每年2000亿元并不为过,如果按照十年测算,要新增5万亿元,这还不算交易印花税费用,现在存量资金满打满算也就是8000亿元,10年要新增7.7万亿元,这可不是小数目。
新增资金能否大规模入市,既与经济环境货币政策有关,更与股市制度建设有关,中国股市要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环境,笔者认为依然道路漫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股市定位依然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得到强化,那就是融资市的地位,在经济转型下在化解间接融资风险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实体经济建设重任更加繁重,而产业的减持行为得到约束似乎没有可能,并购重组增发融资依然令市场难以承受,优先股融资就高达数千亿元,在未来几年之内,笔者看不到融资减速的迹象,政府刺激股市上涨的目的也是十分明确,那就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中国股市新增市值与新增资金的矛盾不会得到缓和而是越来越难以调和。在融资为重下,上市公司的质量就难免差强人意,而上市公司质量是股市的基石,从新股质量来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68家次新股中已发布中期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的有58家,其中有19家中报业绩出现了首亏或预减的现象,而且安控科技、牧原股份、绿盟科技、东方通等4家公司已经明确表示首亏。 业绩“变脸”的公司已经占到全部次新股的将近三成。而在业绩表现较差的19家公司中,除陕西煤业和今世缘之外,有7家中小板和1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占比接近90%。预亏公司中不仅仅是牧原股份等周期性行业,还有绿盟科技东方通等新兴行业。
就目前股市而言,人民日报高调宣称牛市来临,市场看多声音不绝于耳,而股市面临前期两个高点,笔者认为应该适当谨慎,昨天创业板大涨就是一种过度投机行为,很有可能面临短线调整,谨防冲高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