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那一场因垄断吃上的官司(一)


2014729日下午,国家工商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称正对微软发起反垄断调查。公告中指出,2014728日,国家工商总局组织由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福建、湖北、江苏、重庆、河北等9省市近百名工商执法人员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四个经营场所,即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广州、成都的分公司同时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

 

目前,此项调查正在进行中。其后续结果,自会有大量媒体跟踪报道,暂且不表。

 

我们呢,先来讲一段历史:微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曾在其本土遭到了被称为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反垄断官司,微软差点被一分为二。

 

笔者根据自己所著的《微软王朝危机》(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所涉及的内容,下面为百度百家的读者梳理一下那场公案的来龙去脉。由于篇幅很长,共分四次刊完。

 

刀战的序幕

 

“盖茨和鲍尔默像两个大孩子,他们不知道他们已经多大了,他们总是在抢劫东西。”被称为“以太网之父”的鲍勃·梅特卡夫曾这样说。

 

风险投资家路斯恩·昆登在《纽约时报》上讽刺微软到处染指的行径,他说:“我想,最后留给我们的,只有洗衣机和烤面包机。”

 

1992年秋天,微软的对手们纷纷指责微软利用了在操作系统中的垄断优势,与应用软件捆绑销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开始对微软进行调查。有人称,时为微软二号人物的鲍尔默受到了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质询,问他关于微软被指控使用“鬼鬼祟祟的编码”来诋毁竞争对手的产品的事情。

 

后来,美国联邦司法部接过了这个案子。对于微软来说,这似乎是噩梦的开始。司法部要求微软的员工不能扔掉任何文件。盖茨所在的办公楼里,大厅、走廊、侧厅都堆满了司法部准备查阅的文件,这栋大楼看起来像一个巨型的回收场。盖茨曾说他不害怕司法部,而是害怕公司所在的雷蒙德地区会有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

 

这段时间,盖茨心情很不好,随后全美的电视观众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面对面》专访节目上,当主持人重复盖茨的一个竞争对手——STAC公司首席执行官克洛的说法“许多人都把和盖茨的竞争比作玩实心球,而我觉得更像刀战”时,盖茨勃然大怒,甩袖而去。

 

“这太愚蠢了,真是幼稚。我的意思是,你为什么要当这些蠢话的传声筒呢?”盖茨在离开前说,“不管怎样,这跟目前的诉讼没有关系。”

 

1993年,《时代》周刊曾评价盖茨:“尽管盖茨以其不贪图虚荣、习惯于乘坐二等舱以及平易近人而闻名,但他也可能表现出傲慢无礼、飞扬跋扈和蛮横生硬的作风。”

 

经过痛苦的谈判与妥协,微软与联邦司法部接近达成一个调解协议,对微软操作系统的销售方式作出了一些限制,微软不能在DOSWindowsWindows 95或者他们的升级版本中捆绑销售可以独立存在的软件。但同时,这个调解裁决又声称:“这个条款本身不应被解释为,也不应自然而然地被理解为禁止微软公司发展集成产品。”

 

盖茨和他的律师团认为这个协议还可以接受,于是准备接受。但在这个时候,风云突变,詹姆士·华莱士的一本揭露微软内幕的书《硬驱动》(Hard Drive)横空出世,改变了局势。

 

负责该案的地方法官斯坦利·斯波金利用一个夏天阅读了此书,他说:“尽可能多地了解微软,和微软也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我一样对解决问题大有裨益。”他开始引用书中的某些言论。

 

接着,斯波金签署了反对那项协议的动议,他说:“判决太狭隘,当事人没能也不愿充分地指出某些不正当竞争的做法,这代表微软将来还会采取同样的做法,而判决竟然对此保持沉默。”

 

“我这里已成为所有对微软不满的人发泄怨气的中心。”波斯金说。

 

他还指责为微软辩护的人是“寻找漏洞的律师”,并责骂其中一个律师:“你可以颠倒事实。我不会再相信你的话了。你已经失去了你的可信性了。”

 

盖茨和鲍尔默当然很恼火。当斯波金拒绝签字的时候,鲍尔默在法庭现场,他告诉记者问题不是出自他的公司,而是“法官需要动脑子好好想想。”

 

微软的律师团指责斯波金法官被《硬驱动》一书洗脑,判决时态度有偏见,指出斯波金法官曾作出一些有倾向性的言论,譬如:“微软是一家年轻的公司,还不够成熟,不能够兼顾公众的利益和市场的道德。”微软律师团提出案件应移交给别的法官处理。    

 

微软的目的达到了,1995616日,由3个法官组成的上诉法庭一致判决斯波金法官的言行超越了自己的职责范围。案件被移交给托马斯·彭菲尔德·杰克逊法官,他通过了那份双方都同意的判决,禁止微软在销售软件时进行捆绑销售。

 

但是不久,微软在IE浏览器的推广上,故技重演,又一次采用曾经屡试不爽的捆版策略。网景针对微软此举提出抗议,拉开了又一轮对微软大规模诉讼的序幕。

 

“当你进攻市场的时候,你不应该杀死竞争对手,你应该让对手受伤后仍能行走。尸体看上去很糟糕,而且吸引注意力。”一位工业界大佬曾这样对微软创始人盖茨说。他说这番话时正值微软对网景展开全面剿杀,而最终惹上反垄断官司时。微软绞杀网景的故事见笔者在百度百家所刊发的《山寨简史(十):互联网第一滴血》。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底,减三分让人尝。”此时的微软显然没有领悟这层道理。

 

鲍勃·梅特卡夫曾说:“电脑行业有三个垄断企业——思科公司(对网络路由器的垄断)、英特尔公司(对电脑芯片的垄断)和微软。他们中间只存在一个反垄断问题。”因为思科起码有关于如何遵守法律的员工培训录像,而英特尔在接到政府官员关于反垄断的警示后,做出合作姿态并稍微地调整了经营方式,它通过给自己的小对手AMD留下一块生存空间,从而避免了被反垄断法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砍削。

 

但微软不是这样,就如业内人士卡麦伦·梅尔沃德所说的那样:“微软不知道与政府打交道是件极其复杂的事情,他们出现问题是因为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的个性。”

 

“微软没有意识到软件行业规则已经改变了,而他们花费了许多年才认识到他们不能具有过度侵略性。”曾任微软高管的迈克·默里说。

 

当时,微软让许多看起来似乎不搭界的公司也感到恐惧,譬如迪士尼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恩斯纳在他的回忆录《在进步中工作》写到:“微软可能是最可怕的对手。”

 

愤怒的法官

 

19971020日,美国司法部向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指控微软违反1995年的调解裁决,利用其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保护并扩展这种垄断,不正当地要求个人电脑制造商安装微软的浏览器产品,同时剥夺用户的选择权。司法部长珍妮特·雷诺想让法庭宣布微软犯有藐视法庭罪,并判处该公司在违法期间每天100万美元罚款。

 

审理此案的杰克逊法官要求微软将自己的浏览器与Windows操作系统分离开,不要捆绑销售,给网景等公司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但微软拒不服从法官的命令,微软的辩护律师称微软无法实现这一点,因为如果将二者分开的话,会削弱操作系统的功能。斯坦福法律教授劳伦斯·莱斯格评价微软此举是“认为杰克逊是个白痴,但他不是。”

 

在一次听证会上,杰克逊法官指示一名技术人员从Windows上卸载浏览器程序,结果很快屏幕上出现一条信息说微软浏览器不再运转,而操作系统继续运转无误。杰克逊嘲讽地问微软律师:微软不是说二者分开会削弱操作系统的功能吗?他希望“技术强大”的微软出示证据反驳他。

 

《商业周刊》曾写到:“拥有微软那种技术的公司,应该能制作出堪称世界最一流的Windows版本——一种带IE浏览器,一种不附带。”

 

杰克逊法官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微软在法庭上的表现很自大,认为其举止不像成年人,而且微软自认为“可以不像成年人那样行事。”

 

199712月,杰克逊作出正式裁决:微软强迫电脑制造商采用其浏览器,违反了与联邦政府达成的调解协议,因此命令它从Windows 95中拆除它。

 

微软一方面向哥伦比亚特区巡回法院提出上诉,另一方面加紧开发新版浏览器,并将其融进当时即将推出的Windows98,以形成一体化的新版操作系统。因为按照1995年微软与联邦司法部达成的调解协议,微软不能将两个产品捆版销售,但它可以生产销售“集成”产品。

 

有媒体称,微软采取了一些对杰克逊法官判决阳奉阴违的做法:不带其浏览器的Windows95则“真”如微软所言,经常死机和出错,结果消费者对之怨声载道。这有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了,微软以此将了杰克逊法官一军。

 

1998114日,微软消费类电子技术副总裁戴维·科尔到法庭作证。杰克逊被科尔的证词激怒了,他说:“对你们来说,我下达了一个让你们出售不良产品的命令,是吗?你们就是想告诉我这个,对不对?”

 

“说白了,是这样的。”科尔回答,“我们执行了那个命令,但是对执行的结果我们不负责任。”

 

这真是“救火踢倒了油罐子——火上浇油。”杰克逊法官怒不可遏,司法部也认为科尔的证词“证明了微软的狂傲。”

 

但是,1998512日,在微软Windows98发售前,哥伦比亚特区巡回上诉法院作出部分裁定:由于司法部提不出任何证据证明Windows98不是集成产品,该操作系统可以免受1995年调解协议的影响。

 

623日,该法院又对此案作出终审裁决: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对微软的禁令不仅在程序上是错误的,而且禁令本身也是错误的,法院不是软件设计师,不应卷入高技术产品的设计。

 

这样,微软赢得了又一轮的胜利,但也彻底激怒了美国司法部,美国司法部准备对微软发出雷霆一击。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