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否决“一国两制”可能打预防针?
环球网消息:综合台湾媒体报道,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近日接受《财讯》杂志专访。谈到中国大陆对香港发布一国两制白皮书时,他说,不管中国大陆对香港的“一国两制”承诺做不做得到,“跟我们都无关”。
马英九称,英国在1997年把香港主权回归中国,香港基本法是经过中国大陆人大通过的,“跟我们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所以不能拿香港的情况,来设想台湾的未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也不会接受”。
马英九说,中国大陆原本对香港的保证,例如说像河水不犯井水、港人治港等,就看大陆是不是能够在2017年实现直选承诺,这是中国大陆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来中国大陆的“一国两制”是为台湾设计的,不过台湾早就宣布“无法接受”,中国大陆用在香港能不能做得成功,这要看如何去处理香港人对自由民主的要求。
马英九还称,有人说看到香港就好像看到台湾的未来,这完全是错误的比较,反而是“庸人自扰”。
马英九这段话,意思有的说了出来,有的则比较隐晦地表达,笔者认为如下:
一、香港的历史与现状与台湾是有实际区别的,所以不能拿现在香港的情况来设想台湾的未来。马英九认为这没有可能性,“我们也不会接受”。
对此,马英九更具体地谈到:“中国大陆的‘一国两制’是为台湾设计的,不过台湾早就宣布‘无法接受’”。
马英九杜绝了大陆“一国两制”台湾的可能性,对台湾到底怎么样才能接受,马英九没有说,但从下面的意思能看出些许端倪。
二、就中国大陆把‘一国两制’用在香港来说,“能不能做得成功,这要看如何去处理香港人对自由民主的要求。”
马英九这里虽然没有说大陆“如何去处理香港人对自由民主的要求”对台湾的影响,但言外之意是有一定影响的。台湾会观望大陆原本对香港的保证,例如说像河水不犯井水、港人治港等的兑现程度,在马英九看来最主要和基本就是“看大陆是不是能够在2017年实现直选承诺”。
马英九的这个意思,说的再具体一点就是,台湾会观望大陆对香港保证的兑现横渡有多大——给香港政治的自由度会有多大。
马英九没有说出来的意思,应该是,如果当下大陆与台湾谈“统一”,首先需要给台湾高于香港的政治自由度以及一些附属权力设置——至少需要考虑军队的因素。
就当今世界来讲,“一国两制”的政治自由度要高于“联邦”而低于“邦联”,邦联成员有独立的立法、行政、司法机构,以及军队设置,这些要素台湾都具备,但台湾是“地区”不是国家。
或许在马英九以及台湾部分人看来,大陆和台湾实质的起步关系可以借鉴“邦联”——台湾保留完全独立的立法、行政、司法权以及军队,但如此一来,虽然台海关系拉近为一个大一统的体系——类似于欧盟、东盟,但台湾可能由“台湾地区”变成“主权国家”,这应该是大陆所很难接受的。
新一届领导集体上台之后,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际场合公开表示会在任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台海问题,并表示会对台湾做出“合情合理安排”,习近平主席和中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均表示“尊重台湾同胞选择的社会制度及生活方式”。国内外一致认为,大陆最高层会在任内切实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相当民众与媒体呼吁“习马会”,对此,马英九曾予以直接回应:
5月26日,台湾“中央社”报道,马英九就职6周年接受台湾《远见杂志》专访时说,今年11月的APEC(亚太经合会),大概是最好的机会。当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建立APEC就想到,这个会议里不称元首、总理、总统,而叫做Leader(领导人),国家也不叫国家,叫经济体,开的会都是非正式的。
马英九表示,换句话说,这个舞台其实早就搭好了,最简单、岛内也最能接受。不过到现在为止,大陆方面还有点困难,“所以我们也在看还有没有机会”。
从马英九当时对“习马会”的回应来看, 将场合选为尽量弱化政治的APEC,说这样“岛内也最能接受”,其实就已经暗示台湾需要高于香港的政治自由度。
根据最近消息,习近平与马英九在北京11月APEC会面的可能性很大,到现在为止,大陆与台湾方面都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统一设想”,但马英九此次明确否决“一国两制”的可能性,可看做提前打预防针,也间接露出台湾政府意思。
或许习马会上,不会深入讨论或确定两岸一系列关系,但大陆与台湾最高领导人的走近,本身就是一种关系——如果习马会面,两岸就应该讲这种关系先稳固下来,然后渐次扩展开去、深化入内······
笔者认为,如果大陆与台湾确实立足于解决问题,破除隔阂,就应该先走近了再说。关于台海关系,可以在台湾不对外称国家的基础上借鉴“邦联”——两岸都在现状的基础上,切实形成“国+区”的大一统体系。台湾自由度高于“一国两制”但低于邦联。然后再谈具体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