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概知道美国的产业布局是这样的:西部以农业为主、中部是大型制造业、东部金融业比较发达。实际上在一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让每个产业都并驾齐驱做到最好。在不同阶段选择最合理的产业来带动经济健康发展,这是美国的一贯策略。比如在世界金融危机之前,美国的金融业一枝独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农业和制造业很低迷,恰恰在金融业的辅助下这两个产业稳健发展。那么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金融业开始受到政府强力监管,进入相对低潮期。而在此时,奥巴马政府开始大力推广农产品和大型制造业出口。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全球宏观大背景十分萧条的情况下,美国的GDP依然能保持正增长的原因之一。别看美国历届政府上台总要发动一些局部战争,从经济层面看,这对拉动其国内装备制造业和带动高新科技创新有极大的带动作用。相对于中国单一依靠大面积政府投资来拉动GDP的经济发展模式,美国则更侧重于行业间的均衡发展,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中国,如今除了制造业勉强算是个加工厂外,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金融业还未完全对外放开。因此,在如今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只能继续加大投资与低端制造业。制造业确实要拯救,但有些低端制造和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持续的领域,不但不能去救,且要加快淘汰的速度。一个国家经济整体发展失衡,要比GDP跌到7%更可怕。想想当年苏联是怎么被美国瓦解分裂的——军事装备过剩(重工制造业产能过剩),农产品甚至口粮都要依靠进口。以史为鉴,可以从中折射出今天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所在。
低端制造方面,大多数污染严重、效能低下,比如化工、印刷、冶炼、矿产、造纸、纺织等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严重的行业。建议发改委以后批项目不仅仅要考虑到经济效益,还得更多的考虑到社会效益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仅从长江整个的情况来看,下游的水质越来越差,污染企业又特别多,影响特别重,有些企业甚至把排污管道伸入了海里。净化过的污水,无毒却依然有害。
国内工程制造行业方面,基础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受制于人。国外供应商企业在基础零部件供给、价格、供货期、规格等多方面陆续开始对我国采取限制,同时,一些政策的制订和执行中存在问题,影响产业的正常发展和做大做强。虽然,目前低端制造能带动一大批就业岗位,但工资结构性上涨等成本调整;另对低端产品需求的萎缩,使得低端产业又无法使得这种模式继续下去。因此中国制造业要振兴,目前核心技术同低端就业人口这两大矛盾需要攻克。在短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培养服务业吸纳富余的低端制造就业人口,就显得非常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