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七项隐性能力》01为孩子成长插上“隐形的翅膀”


 《影响孩子一生的七项隐性能力》01为孩子成长插上“隐形的翅膀”

【思享者语录】作者:杨发文。

1. 孩子的能力分为两类: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成绩好、琴棋书画样样会,培养的其实都是显性能力;隐性能力多与一个人的素质、品质挂钩,比如是否担当、是否懂得感恩等。

2. 家长多重视显性能力培养,而忽略隐性能力。实际上,相比显性能力,隐性能力决定了孩子未来是否能够快乐幸福地成长。

3.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有所管有所不管,在显性能力培养上要少管多引导,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而在隐形能力的培养上,必须肩负起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拥有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家长聚会聊天,免不了要切磋一下:最近孩子成绩怎么样?这次语文考了多少分?报了哪些兴趣班?钢琴考过了多少级?等等。

那些成绩好、琴棋书画样样都会的孩子,家长脸上也是无限荣光。而那些被比下去的家长,也在暗自较劲,一定要让孩子超过他们。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早慧,将来考上名校,成才成名。为此,他们不惜代价,盲目地跟随潮流或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教孩子认字、算术,甚至逼迫孩子学习画画、钢琴、书法,等等,并美其名曰智力开发。

然而,这种教育往往收效甚微。即使孩子学习成绩上去了、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但是他们也很难收获事业的成功和幸福的生活,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孩子的能力其实可以分为两类: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而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成绩好、兴趣广泛等等,培养的都是其显性能力,这些能力是显而易见的,多表现为智力因素,短期内可以迅速培养,能力的大小也是很容易对比的。

隐性能力多与一个人的素质、品质挂钩,比如是否担当、是否懂得感恩等。隐性能力通常不会表露在外,但会隐藏在个人的行动中,如处事方式、抗压能力等。隐性能力需要从小培养,花费很长的时间培养,并需要获得孩子的内心认同,不过一旦形成,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将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加起来,才构成我们教育的全部。然而,家长往往注重显性教育,忽略隐性教育。他们花费了大量了精力在孩子的学习上,却往往忽略教育他们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行为习惯、爱心感恩、生活技能等。这种不完整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有缺陷的,他们不会成为快乐的人,将来的生活也不会幸福。

相比显性能力的培养,隐性能力更为关键与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够获得成功与幸福。我们看到很多天之骄子,在他们走出校园踏入社会之后,不堪忍受生活与工作的压力,怨天尤人。而一些人士,如比尔·盖茨、李嘉诚等,并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教育,但不妨碍他们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可见,相比显性能力,家长更应该关注并重视孩子隐性能力的培养。

以我自身为例,介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隐性能力。在家庭中,母亲多关注孩子的显性能力培养,学习、报辅导班这些事情都是母亲在张罗,而父亲则更为看重孩子的全面成长,我家亦不例外。

有一次,儿子回家喊着饿了,让妈妈给他煮面。太太立马进厨房忙碌起来,儿子却等得不耐烦了,到了后来干脆嚷了起来,抱怨妈妈动作太慢。太太连忙赔不是,并给儿子端上了热腾腾的面条。

儿子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我提醒太太跟他谈谈纠正一下,太太也确实按照我的建议,跟儿子聊了聊。之后跟儿子交谈,我才发现,我跟太太的关注点并不一样。

太太教育儿子要懂礼貌,不应该以那种方式跟妈妈讲话。孩子当然要懂礼貌,这无可厚非,但是就这件事情而言,我们更应该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懂得感恩与讲礼貌,虽然都是出于对妈妈的尊重,但是两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感恩是发自内心的,因为感激妈妈的付出而想要去保护她、爱护她。懂礼貌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可能是观察大人的脸色做出的行为,内心并不一定认可。

教育孩子懂礼貌与懂得感恩花费时间也不同。懂礼貌,可能教育一次,孩子就会明白,而懂得感恩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慢慢吸收。因此,对于懂礼貌这种一蹴而就就可以完成的教育,家长不妨留一点时间,而将精力放在懂得感恩这种隐形能力的培养上。

不同的文化理念,造成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国外强调“放养”,而国内注重“圈养”,在我看来,教育孩子要有所管有所不管,在显性能力培养上要少管多引导,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而在隐形能力的培养上,必须肩负起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拥有必备的能力和素质,这样才能为他们的成长插上“隐形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