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叽”源自心中的深情与感恩


 ——女儿婚礼系列谈之7

自女儿婚礼52日举办后,我以“女儿婚礼系列谈“为题,连续写了几篇心情追记,总计约12000字。对此,老同学曾予以了比较“墨叽”的调侃,我当然感受到了前来分享评论者们的真挚情谊。但或许我如此没完没了连篇累牍翻陈年旧账,抒发心中感慨,其内心深处的缘由,友人们恐怕未必清楚。长久以来,对自己的宝贝女儿,我始终持有一种很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我觉得亏欠她很多,另一方面又为她的成长很得意。在女儿小时候很少为她操心,因为我觉得那些婆婆妈妈的事情有她妈妈打理就够了。我曾放话:等闺女上初中以后,我再上阵为她保驾护航。现在想来,也许我的作用在女儿到了一定的成长阶段后会更为实用些,但父女之间的交互作用又岂能如此功利呢?怎奈人生没有回头路,遗憾早已定格成为永远,只是期盼能给友人和晚辈引以为鉴吧。

还有一个心中永远的痛就是,我没有为女儿护佑好她的妈妈。那个生命年轮永远静止在48岁的女人,为我们父女付出了太多。她的猝然离去,让我们这对已习惯了被她照顾的父女俩,瞬间有了天塌地陷的感觉。想想的确更凄惨的,一个终年丧妻的男人。带着一个尚未成年的女儿,这以后的日子该怎样过呢?在20026月以后的几个月中,尽管我心中感受到了许多难言的凄苦,但更为担心的还是未满18岁女儿的精神能否承受如此的打击。当时她是高二,已进入出国前的临战阶段,还有一年就要踏上东渡求学的征途。因此,确保她及早扶平心中的创伤,平稳度过这段人生的黑暗期,是我这个父亲唯此唯大的责任和使命。这段艰难的心路历程,此前曾经谈到过,此番再度提起,就是因为这也是一段我们父女情深的升华期。而女儿能在异国顺利地适应陌生的环境并完成学业,此后在职场中站稳脚跟,又有了心仪的感情归属,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这一切都使我紧绷了12年的复杂情感得以释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情感有些起伏,言语显得过于絮叨和墨叽,也就应该在清理之中了吧。

这些源自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首先是自我心情的系统梳理。在我们共同的人生转折期,通过这种自言自语式的回忆和自省,对我们父女三十年的情感经历做一次小结。今年是我的花甲之年,已到了职业人生的末端了;同时也是女儿的而立之年,她却正值青春鼎盛期,正在陆续开启着充满希望的职业成长期。相同的是我们都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了,对于我,与时俱进、老骥伏枥、快乐享受生活,继续关注社会、帮扶年轻人的健康成长,将助人为乐的公益事业进行到底,是我为自己选择的个性化自得其乐生活方式;而对于我生命中最敏感的神经——宝贝女儿的希冀,就是由衷地祝福她及她的亲密爱人,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精心营造这个刚刚诞生的温馨港湾,彼此相亲相爱,相伴到永远。

热闹喜庆的婚礼已然成为过去,但那些难忘的情景却会永远留在我的心底。我是个低调、不愿迎合世俗的人,但婚礼的举办却是个难以免俗的必备环节,毕竟女儿的婚事不只是我们父女两人的事情啊。在邀请现场来宾的问题上,我曾有过不小的纠结,来宾不能不请,但也绝不应多请。别给朋友们增加负担,别让人家感觉不舒服,不能有些许的功利色彩,成为我事前发邀请的基本原则。为了让朋友们随意又轻松,我刻意没打一个电话,更不会上门,全部是通过微信或短信的途径完成邀请的。我或许多虑了,我觉得这样会使朋友们更能自如些的。这么多年来,我的确积累下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好同学,限于种种原因,很多人我干脆没发邀请。当然不是因为我们的交清不深、诚意不足,或担心对方不给面子,有这些可能就并非挚友了呀。

在我看来,女儿的婚礼就是一次欢喜与快乐的传递和分享,来与不来,没什么区别,彼此更不会在意的。同学密友之间的多年情谊,岂又在乎到场与否呢?我当然清楚,女儿的成长历程也有这些好朋友、好同学、好同事们的悉心关爱,这样的感恩情怀会被我们当作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永远珍藏的。事后,女儿不无遗憾地和我提到,因为当天现场人多事杂,她都没来得及与我的大学同学及公司同事这些叔叔阿姨们问好道谢,等想到时,大家已经离场了。是啊,因为当时婚礼现场我该问候恭敬的长辈亲友实在不少,那些平日交情深厚的兄弟姐妹们,只能无奈地怠慢了。好在我们之间有长久的相知和默契垫底,这种场面上的礼节缺失,自然是可以彼此心照不宣,一笑了之的了。最后的一句话就是:墨叽也有终结时,感恩情怀却要在心中永存!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