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睿成 史贤龙
这本《魔鬼营销人》注定了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它说出一些大家都知道又都不愿意说出的东西。
我与沈坤有着近似的职业营销历程,我们不仅曾经是同事,而且在同一项目里并肩作业,近三年来看着沈坤做每一次的转身:从上海去广州、从广州转战深圳、在深圳自立门户,也看到他的生活、思想在成长着、成熟着、变化着……
沈坤在新的理论上开始了他的自己的咨询历程:破局营销思想。我认为这是一个具有生意价值的新主张,就象蓝海战略的思想一样。
破局营销本身是否具有绝对的独创性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这个思想正是目前中国大多数行业里企业进入“未来茫区”、陷于“现实僵局”所需要的。这个策划的“标签”至少在服务的目的上做了简单“承诺”:帮助企业打破现状开创新局面。
沈坤三年独立经营咨询公司的苦与忧终于悟出了一片新天地,令我为之欣喜!
在这个时候出版的《魔鬼营销人》,可以让读者看到化蝶之前的那只在茧中痛苦着、快乐着、忧愁着、兴奋者、苦闷着、发泄着的营销人。这不是一本完全的沈坤本人的自传,但确是沈坤自己真实的心路历程,很多人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身影与心声。
阅读这本书,恰与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相关:到底什么才是“健康的营销”?
营销人本身的生活处在不健康状态:长期的离家在外,食无定时、食无节制,基本的人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周围的人(经销商、同事)引导、影响、诱导下变得“五毒俱全”。书中主人公与其初恋女友圆圆长达10年的情感纠葛,其实是初级营销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男人与女人原始生命冲动最旺盛的时期,却要分居异地,经常一年只能团聚1-2次,营销人注定了要经受灵与肉的分裂!
营销人的工作环境也不健康:总部的任务压力、过程监督的约束、不合理的指挥、公司政治的斗争、商业贿赂、钱色交易等,营销人又在经历“精神的炼狱”。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而中国文化里讲究一朝天子一朝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小企业里是一派混战,大企业里是各立山头,在正式的组织结构之下还有一个“隐蔽的关系网”,通常这个隐蔽结构里的权力比正式结构的效用要直接快速得多。营销新兵们要淌过这个浑水才能避免不被暗礁黑枪“放倒”。
很多人说营销人要“不疯魔不成活”,但营销永远不是匹夫之勇的舞台,营销必须在智慧、规律、人性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一个组织的健康成长。我始终坚信存在这样的可能:如王石的万科在房地产企业里的透明与坦荡,没有黑色或灰色交易,彰显了理性的力量(品质建设现代生活)、精神的力量(《白领》杂志)、人性的力量(王石本人的探险生活)。
我期待沈坤的“破局营销”思想能为中国企业界提供实在的帮助,也期待着下一个三年后“破局营销人”的诞生!
后记:
上文是应沈坤之邀,在2007年7月为《魔鬼营销人》写的一篇读后感。2008年底,沈坤来上海,在博纳睿成讲解了他最新的交叉创意思维方法,推荐《美第奇效应:创新灵感与交叉思维》,一本研究思维创新方法的著作。
实际上,从2004年起,横向思维(六顶思考帽)就经常用于头脑风暴环节,此外,Visio、MindMap、Project等软件也被用于咨询作业中。
逐渐,我们都发现这类思维管理软件的不足:缺乏创新。尤其是演绎式的逻辑分解,对于大胆的、跨界的、混搭的创新是一个障碍。即使用六顶思考帽的头脑风暴流程,但参会人的思维路径如果还是只有演绎或归纳两种传统的逻辑思维,也很难产生突破性创见或灵感。
广告界的创意方法,各家都有独门秘笈:神灯论、魔岛论、万花筒论,不一而足。这些从经验里提炼的方法,是各公司对广告创意人员训练的门规。但是,这些各具特色、各有效果的创意方法,没有解决“根本层级”的问题:人类思维本身的创新来源,即创新思维的结构或方法。
认识论、感知心理学、发生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都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思维创新的成果,简单列一个基础书单:《美第奇效应》、《六顶思考帽》、《六双行动鞋》、《智能的结构》、《全脑优势》、《思考:快与慢》等。
沈坤在2008年之后,尤其是提出破局营销观念之后,对思维模式的创新花了很多功夫。这些成果,在2014年《营销破局秘籍》里做了一次总结。我2014年4月下旬去深圳,与沈坤进行了交流,并阅读了他的新著,我认为,沈坤对思维创新的探索,已经开始从策划方法论在走向一般认识论。
我在《中国式思维的缺陷》一文里提出一个观点:中国人确实需要改造一下我们的思维方式,不是思维的内容,而是思维技巧本身。
发起创立BiiA商业智慧创新联盟,核心就是推动创新。私聊会是联盟旗下的一个知识产品系统。私聊会邀请沈坤开设“横向思维破局”专题讲坛,分享同时也是碰撞,思维创新的方法,破解创新思维的奥秘。此群限总经理、营销总监、创意人员等对思维创新有兴趣者参加。实名微信申请:沈坤:szakun;或史贤龙:shixianlong003.认证后进群。
一起开启探索思维奥秘的创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