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推进绿色信贷建设


  编者按:金融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创建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牢固树立绿色金融理念,将其融入金融业的“血脉”和文化,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推动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早已经成为金融业的广泛共识。本专题从金融业及政府等不同角度,对绿色金融作出了深入探讨。

  近年来,工商银行在银监会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金融监管要求,将践行绿色信贷确定为长期发展战略,积极促进产业升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减少资源环境损耗,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实现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化解产能过剩信贷风险

  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既是银行贯彻产业和监管政策、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自身转型发展、保障资产安全的内在需要。

  工商银行高度重视产能过剩行业融资管理工作,近年来按照“尊重规律、区别对待、多策并举、严控风险”的原则,持续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研究分析,制定完善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政策,创新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在积极推动过剩产能“消化、整合、转移、淘汰”、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有效防控了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加强产能过剩行业融资管理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3年初工商银行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产能过剩行业融资管理的意见》,要求全行高度重视产能过剩行业风险,严格控制融资总量,加强信贷准入和退出管理;同时,积极支持过剩产能消化、转移和整合,支持优质客户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和“走出去”。

  鉴于当前产能过剩行业运行情况严峻、国家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进一步明确,工商银行近期又下发了《关于加强产能过剩行业融资管理的通知》,进一步严格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融资管理,强化行业限额执行力度,加快存量融资结构优化调整,积极通过金融手段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加强行业研究,制定与完善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政策

  自2003年以来,工商银行设置了专门机构不断深化对相关行业的研究分析,按年度制定和刷新有关行业绿色信贷政策。2013年,根据产业政策、行业发展及信贷运行情况,工商银行制定了包括钢铁、水泥、电解铝、造船等重点过剩行业在内的61个行业信贷政策,覆盖了85%以上的公司贷款,有序指导相关行业信贷投向和风险控制。

  一是优化信贷投向。确定产能过剩行业为信贷谨慎进入类或限制进入类行业,在支持行业骨干企业技改升级、节能减排及兼并重组等业务的同时,严格控制低端落后产能融资风险。二是完善准入标准。根据行业发展特征提炼关键核心技术指标,作为客户选择和准入的重要依据。对不符合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导向,特别是手续不合规、主体工艺为落后产能、环保不达标的客户和项目,一律不得提供信贷支持。三是细化风险管理要求。根据产能过剩行业运行特征,从资源、技术、成本、环保等方面,提炼出重点过剩行业的风险控制要点,细化风险管控措施。四是强化客户分类管理。制定明确的客户分类标准,依托“名单制+分类管理”等措施促进客户信贷结构调整。

  实施行业限额管理,控制产能过剩行业融资总量

  工商银行对钢铁等重点产能过剩行业实行了行业限额管理,明确产能过剩行业年度新增融资限额的管理目标。限额管理的范围覆盖全口径融资品种,不仅包括贷款业务,还包括银票、保函、信用证等表外业务,以及涉及融资客户的理财投资等金融资产服务业务。同时,根据业务资源、业务需求和业务风险等实际情况,将钢铁等重点行业融资限额细化至分行,提高限额管理的可操作性。另外,我行还开发了限额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刚性控制手段,实时监控限额管理执行情况,确保限额管理的执行效果。从限额执行情况来看,我们感觉限额管理既能控制融资总量、遏制过剩产能盲目扩张,又能促进融资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防范行业系统性风险,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

  严格授信审批,准确把握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

  充分发挥授信审批对产能过剩行业信贷业务的闸门作用,其中项目贷款一律报总行审批,严控过剩行业新增产能扩张。创新信贷管理工具,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分支机构把控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对产能过剩相关行业融资设定更高的经济资本占用权重,对具体债项设置更高的风险调整资产收益(RAROC)。同时,对行业中不具发展前景的劣势客户,明确相应的融资同业占比及融资压降等管理要求,加快风险客户的退出。

  切实加强产能过剩行业风险预警控制

  根据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动态和风险状况,工商银行建立了行业风险预警机制,对高风险行业和高风险客户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和预警,落实相应风险防控措施。近年来,工商银行先后对钢铁、电解铝、水泥、造船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下发了一系列的风险预警通知,及时提示信贷风险,前瞻性地做好风险贷款化解工作。同时,通过行领导挂帅等措施加大行业大户潜在风险防控工作力度,通过创新资产转让等手段加快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产业与产品结构升级调整工作,尽量降低产业转型过程中的阵痛。

  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产能转移输出

  工商银行通过并购贷款、银团贷款等多种综合化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的重组兼并活动,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行业集中度。2012年以来,工商银行先后为1000余户企业提供“融资+顾问”的综合重组并购项目,相继完成并购重组项目1500宗,为客户提供并购贷款及非信贷融资1500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并购贷款余额530亿元。

  同时,充分发挥工商银行国际化经营优势,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将国内产能向发展潜力较大、市场需求旺盛的国家转移输出,有效拓展国际市场。目前,工商银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重点项目有87个,承贷金额170亿美元。如2010年工商银行为非洲某国大型企业提供了25亿美元贷款,用于该国重点民生建设项目,该建设项目绝大部分采用我国钢铁等建材和设备,并以该国对我国的原油销售款为第一还款来源,既保障了我国的石油资源的进口需求,又实现了国内产能的转移消化。

  并且,积极支持优质客户在技术改造升级、提高研发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业务需求,促进低端落后产能逐步向高端先进产能转变。如工商银行牵头银团对国内某不锈钢龙头企业冷连轧技术改造项目发放贷款37.79亿元,该项目在不扩大不锈钢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将冷轧能力由100万吨提高至190万吨,热轧能力相应降低90万吨,有效减少了能耗,帮助企业提高了产品经济附加值、增强了竞争力。

  近几年来,工商银行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融资管理效果较为明显,融资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融资质量和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2013年9月末,工商银行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和造船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贷款余额1479.7亿元,较年初下降159.6亿元;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贷款占公司境内贷款比重为2.39%,较年初下降0.4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14.3亿元,较年初下降14.4亿元。

  以钢铁行业为例,我国钢铁产能由2000年的1.2亿吨增加至2012年的9.5亿吨,增加了近8倍,由于实施了严格的行业信贷政策和限额管理,2000年至今的13年间,工商银行钢铁行业贷款只增加了100多亿元,增长不到11%,同期不良贷款余额还下降了260亿元,并从钢铁行业中退出了1000多户技术装备落后、不具发展前景的企业,现有贷款主要支持了行业中重点优势企业。

  工商银行的信贷政策导向在同业中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为遏制过剩产能扩张做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推进绿色信贷建设

  一直以来,工商银行坚持履行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全面推进绿色信贷建设,加强绿色金融创新,持续推进自身节能减排,在提高客户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负责任的大行典范。

  从工商银行绿色信贷实践情况看,绿色信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核心是把绿色信贷融入到银行的企业愿景、发展战略、信贷文化、政策制度、管理流程、产品服务等各个环节之中,自上而下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绿色信贷长效发展机制。总的来说,工商银行践行绿色信贷的主要做法和特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牢固树立了“绿色信贷”发展理念和战略。工商银行于2007年在同业中率先提出“绿色信贷”发展理念并付诸实施,将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绿色金融机构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并通过培训、考核等手段树立和巩固了各层级、各部门的绿色信贷核心价值观。

  第二,完善绿色信贷政策制度体系。制定了《绿色信贷建设实施纲要》,同时,通过逐年修订行业绿色信贷政策并嵌入到资产管理系统,构建了完善的“绿色信贷”政策制度体系,从严控制“两高一剩”行业信贷投放。

  第三,将绿色信贷嵌入信贷业务全流程。建立健全了总分行分工负责的环保风险预警和防控工作机制,在信贷全流程和全过程中实施“绿色信贷一票否决”制,实现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全过程监控,依托信贷管理系统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特别是涉及重金属排放、高危化学品污染企业的融资风险管控。

  第四,通过绿色信贷分类实施科学量化的管理。借鉴赤道原则和IFC绩效标准,结合国内实际制定完善了绿色信贷分类标准,按照贷款企业或项目对环境影响程度及其面临的环境与社会风险大小,将全部贷款划分为4级、12类,并与客户评级和质量分类结果关联,实现了对客户环境与社会风险的科学量化管理。

  第五,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在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持续推进自身节能减排。目前工商银行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的业务占全行业务量的比重超过77%。仅300多万网上银行企业客户一年就可以节省纸张约36000吨,相当于种植72万棵树,减少约89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工商银行绿色信贷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环保友好与合格类法人客户和贷款占比均超过99.9%;在生态保护、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等绿色经济领域贷款余额超过6000亿元;2013年涉及重金属排放等重污染企业贷款余额降幅达50%。由于在绿色信贷领域中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效,工商银行先后获得国家“十一五时期全国节能先进集体”等一系列绿色信贷方面的重要奖项,得到了国际国内的高度评价。(作者:易会满,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