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中国迁都报告》“一国三都” 的基本构想


 独家解读:《中国迁都报告》“一国三都”

的基本构想

 

《中国迁都报告》一书中提出了“一国三都”架构的设想,6年来,受到了社会广泛热议和赞许。所谓“一国三都”即:选择佳地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行政首都;将国家经济主管部门和金融(不包括央行)办事机构迁往上海,将上海作为国家经济首都;留文化、科技、旅游、体育等国家主管部门在北京,把北京作为文化科技首都。

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三都制”,他的重要作用有那些,《中国迁都报告》一书做了这样的解读:

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占世界人口的近四分之一,面积比整个欧洲(除俄罗斯)还大,人口比整个欧洲还多。一个城市的功能如此之多,管理这么大的面积和这么多的人口,实在是责任太大,负担太重。所以,实行“三都制”是必然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首先,有利于落实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推进政府再造工程。中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要求“小政府”、“适度政府”、“有效政府”,政治首都迁出北京,对政府再造十分有利,使中央政府与对市场经济的管理、与服务型的政府相匹配;

其次,有利于铲除腐败现象。新建一个小型的政治首都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形成与特大经济型城市相分离的架构,有助于建立政治与经济分开的现代国家体制,有助于铲除政经结盟、商业贿赂、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

其三,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央和国务院搬出中南海,对于国家公职人员,从文化上是一次思想解放,从心理上是一种彻底的解脱,从身心上是一次与几千年帝王文化和专制政治阴影的决裂,对于促进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百利而无一害;

其四,有利于京津冀地区的资源配置。政治首都迁出北京后,由于行政资源的减少,北京会逐渐缩小城市规模,最终与其资源环境相匹配。保留北京文化首都和直辖市的特殊地位,使北京通过发展文化交流、体育赛事、科技论坛、旅游观光等社会事业,真正把北京建设成为花园城市、宜居城市的文化之都;

其五,有利于国家安全。战略上,国家最高权力建在国家腹地,不仅有效保护了国家最高权力的安全,而且也保护了北京的科技、文化遗产的安全,可谓一举双得,非常有益;

其六,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国家的掌控和管理。三角架是最稳固的几何图形,“一国三都制”的国家架构,是最安全的国家体制,可以更多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相互协调,各展所长,分工合作,互为监督的国家管理体制,全面调动各区域、各阶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心戮力为国家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格局。

 

 新政治首都畅想

 

一个城市、新建城市,尤其作为一个大国首都城市的形象塑造,首先在于缜密完善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包括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整体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城市形体的建设规划,而且应当是硬科学和软科学的统一,应该是当代城市文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城市总体规划必须遵循,既要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又要有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还要继承人类历史文化的传统与延续,达到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合乎国情,继往开来的目的。

城市形象集中体现在城市的文化底蕴的设计中。好的城市设计犹如著名画家的一幅杰出图画,通过这幅图画栩栩如生地展现城市人的政治理念,思想导向,指导这个国家和城市人的现在和未来。城市的规划与设计重要之处在于体现特色,而城市特色又是城市素质和形象的集中表现,纵观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不在于规模大小,而是在于有自己的特色。

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政治首都,中央政府首先要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国都为世人、国人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真正体现出大国的地位和风范。新的政治首都,要充分借鉴世界各国首都建设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聚古今东西方都城建设之精粹,运用现代高科技之力量,充分展现古老东方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当今科学与进步的时代神韵,达到都城建设的整体最优化、经典性、现代化,实现古典与现代、科学与美学、继承与创新、物质与精神、时间与空间、人文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统一,真正把她打造成为伟大中华文明的永恒象征,无愧于未来世界整体文明中心的地位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