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拒绝“老道”吗?》赏评及对话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题记
哎,总算放了出来! 其实,这没什么,只是一篇文章而已。生活本来就是那种清晰的各种不同的疑问组成的片段。看来,我也比较固执,论坛不往外放,我就再发。这篇文章没有什么敏感词,我也用心过滤掉了。 ——耿丽娜
好呀!进步了。 ——新华网文友:人愚
有角有棱的石头可砌墙筑屋,而鹅卵石却不能啊!
——新华网文友:雨荷风
红楼梦里有付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做人的诀窍。我们固然不必那样老于世故,但也不可不看政治动向的率性哈。岩石很有棱角,建筑师却把它埋在建筑物的底部使其永不得见天日。而被磨削去棱角的鹅卵石却在艺术殿堂里享受着人们的赞赏!
——新华网文友:春秋老传
顶文章!可能我正应该学"老道"隐忍-点!
——凤凰网网友:善之道
一好事者说网友是躲在阴暗角落的小人!
——新华网网友:bdds1234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新华网网友:浩宇一舟
用“圆熟”妥当一些。
——新华网文友:老枫
文字的老道是指文章写得精到风采,看来这篇文章里的“老道”是借意说话了。 文章老道些还可以,人要是老道了可就入了市侩之流了哈!
——新华网网友:思想者*
想起了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那句“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价值中国网版主:蔡春红
有一人:曾经当过小学校长,划过右派,当过木匠,出家武当,现在80多岁道长当上了政协常委--"老道"点好哇!
——新华网网友:宇宙伊人
当你能够想你愿意想的东西,并且能够把你所想的东西说出来的时候,这是非常幸福的时候。——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中思网文友:颜强
是啊,“当你能够想你愿意想的东西,并且能够把你所想的东西说出来的时候,这是非常幸福的时候。”不光马克思是这么说的,我也是这么想的,更有这种体会。
——耕雪读梅花
“一个写手因为社会因素的遏制而屈从迎合,文字变得老道圆滑起来,那文章中肯定就缺少鲜活生动的味道、本真率性的纯粹、别有洞天的蓬勃,失去了激情和冲动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力” 好、好、好!你的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同类项的存在。一起看着那些“行尸走肉”摇头晃脑吧!
“如何才能把文章写得即含蓄圆滑又不失自己个风格和个性,于是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老道”。” 这可是不少针砭时弊的文友必然要面对的,“困惑”啊!
“听了朋友这番语重心长的规劝,我的心里感到非常郁闷和矛盾,很长时间都没心情写新的作品,更没有往博客里更新文章。”
你不幸被我言中了!请看我的《解读青年》,现抄几句:
“雄心”,被善言忠告浇灭,
“热情”,遭世态炎凉冰封,
“闯劲”在孤寡无助中消亡,
“前途”归于教育子女来指望……
青年们就这样不再“青年”了,转身去“关心”后来的青年们。
尚老而充老,时人之大患:
儿童天真不足,老气十足;
少年率真不足,老练十足;
青年认真不足,老成十足。
问: 何不葆儿童之天真, 秉少年之率真, 承青年之认真, 弃将朽之老气、老练、老成! 以此作答,供参考!
——凤凰网网友:程靖龙
“要不,像我这样口无遮拦、天马行空、真诚率性,掏心窝子缺心眼的写手,谁知将来会鼓捣出什么样的“出格”文字来。” 楼主要真能“鼓捣”得像鲁迅,就好了!
“中国人历来都有臣民思想,而没有公民心态,” 再顶这句!
————凤凰网网友:程靖龙
我行我素,支持!!!又看了一遍,丽娜的文字很真很倔。有句话难得糊涂,才能轻松自己,看来丽娜是很难做到“糊涂”并用“糊涂”解围。这样的真足实让婉约感动。
——新浪文友:婉约
婉约真是聪慧过人。其实,我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思想通过各种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艺术性、趣味性和思想性完美的统一,真的很不容易。还是那句话,写诗文时就像酿一坛酒,喷香扑鼻,韵味悠长,喝下之后,醉在不醉之间打一番醉拳,只觉得气韵通畅,美哉美哉!哈哈~~~ 交流快乐!
——耕雪读梅花
女诗人过奖了,我的聪明常常是被动的,在您面前是这样,和石岩壕聊天也是这样,很多聪明被聪明人挖掘了。所以和你们在一起很开心。借酒发挥,丽娜不但严谨,还是一个很有情趣的女人哦。
——新浪文友:婉约
婉约,其实,这篇文章我也变相地道出了没有和石岩豪先生继续对话交流的原因所在,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他的那句话“人微言轻”!
——耕雪读梅花
文化漫谈置顶推荐,版主林电锋问好!
——新浪网版主:鸡鸣天下
文字是危险的,如题!特别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挺作者!
——新浪网网友:石囡
顶你楼主,拒绝“老道”,现在这个社会没有文字狱了,哈哈~~~
——新浪网网友:碌碌有为的baby
是啊,拒绝“老道”!等我们国家宪政里什么时候有这么一条规定:“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时候,那才是让文人敞开心扉不再战战兢兢,也许到那个时候,这个社会就真正具备了出大师的“土壤”。
——耕雪读梅花
拜读,同感;问好!祝福!
——新华网文友:杨氏志强
强贴、强人、厉害!
——新浪网网友:该用户被屏蔽
哈哈哈~~,天堂途中来也。我的名字换过,原来是不愿媚俗,遭受打击后,关闭。良久,心生希望,于是用天堂途中作文。也有娜娜的疑惑,要率真还是要沉稳?我想,看我心境吧,想率真的时候率真,愿沉稳时沉稳。写博是写心情,不是为生计对吧?但我绝不想因为写博而断送生计。所以娜娜自己想清楚。我喜欢率真!
——新华网文友:天堂途中
美国小学开学上的第一课,整堂课的内容全是小学生跟着老师大声背诵:“我保证使用我的批评才能,我保证发现我的独立思想,我保证接受教育,从而使自己能够做出判断。”这段誓词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亲自为美国小学生撰写的。
——新华网网友:匿名[114.132.245.*]
文中的“老道”应该和“成熟”差不多,老师是否认同,如果认同答案就出来了,拜读老师佳作,受益匪浅。
——新华网文友:田应洪
一定要救世主才可以愤怒,可以发言吗?一个人有公民意识就是救世主,谁是救世主?权力系统吗?不!是有独立思想,独立意识的公民。他们才是救世的主!世界是人类共同的,既不是上帝的,也不是圣人的,是普通人民的。文章率真最为上乘,老道,应该是更深刻,不是失去梭角。
——新浪网网友:陈亚珍01
社会、写作、文论 ?
——中思网文友:飞沙走石
中国人只有拒绝了长期养成恭顺、懦弱、自卑、虚伪、圆滑的“老道”,不再有虚华学者,思想懦弱的知识分子,才能使其精神和生活不再沉重。有了单纯愉快的心情和明朗的生活心态,才能在继承中创造文化的鲜活性。
——耕雪读梅花
鲜活生动的味道、本真率性的纯粹、别有洞天的蓬勃。“野孩子”们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历史睡了,时间醒着!
——耕雪读梅花
附《我应该拒绝“老道”吗?》
文/ 耿丽娜
不久前,我把已写好的一篇文章发给文友“春秋老传”阅览,文友看后回复说:“你写的文章比先前更好了,先前的偏于稚嫩,像初生的牛犊,率性而无畏无惧,现在则老道了许多。祝贺哈!”文友的鼓励自然令我高兴,但“老道”这个词——却让我寻思了良久。我想,与其“老道”是一种夸赞,不如说是在客气地批评我的文章缺乏了先前无畏无惧的率性和锐气罢了。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在新华博客发帖子的那件事。三聚氰胺毒奶粉伤害婴幼儿的事件被网络披露后,做为母亲的我就非常愤怒,当即拍案而起,写下了一首《愤怒与叹息》的诗,首发在新华博客。网友们纷纷对这首诗支持热评的时候,帖子却突然被版主删掉了。我顿感莫名其妙和气愤,难道对于毒奶粉毒害儿童的事件,版主就不气愤吗?何况我只是一个不知名博客,读者并不多。后来仔细查看,还好,诗歌被放进了回收站,看来版主还是手下留情的。于是,我又把《愤怒与叹息》从回收站里提了出来,继续往外发。可帖子在博客页面上仅仅待了几分钟,又被删除了,这次删除很彻底,回收站里也找不到踪影了,再往外发,却再也发不上去了,导致后来新华博客的文友想对此诗点评,要到我在别的网站博客里跟帖。后来毒奶粉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我的新华博客页面少了这一页的历史印迹。往后的一段时间内,我的博文经常被删或被拒发,这件事情确实对我有所打击,我想,可能是我表达的感情太激烈的原因,为减少删除率,在以后写文时心里总在琢磨,如何才能把文章写得即含蓄圆滑又不失自己个风格和个性,于是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老道”。
就在许多的网友批评我的文章缺少了锐气的时候,春节过后,有朋友善意劝我:“以后写文章,评论时政的题材就此‘打住’吧,还是写风花雪月,写山、写水、写景、写情吧,如果实在想写,就写些环保一类的诗文。”
没过多长时间,我确实看到网络上那些常发牢骚言论尖刻的网友的博客陆续被关闭掉了,我才真的佩服了朋友对时局把握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要不,像我这样口无遮拦、天马行空、真诚率性,掏心窝子缺心眼的写手,谁知将来会鼓捣出什么样的“出格”文字来。
我对朋友说:“现在早已不是封建社会了,写个诗文还需要这样小心谨慎吗?我给他看我写的对电视连续剧《天地民心》评论的文章。我说,电视剧里那位祁寯藻大人,虽然举世称颂他是做了‘三代帝师(道光、咸丰、同治)‘寿阳相国’。剧情歌颂他一生忠清亮直,勤政爱民,举贤荐能,政绩卓著,对朝政有影响。但他一生活得窝囊可怜,他对皇帝忠心耿耿,整天跪呀、拜呀、谏言啊,哪天皇帝老子听着不舒服了,他随时会被关进监狱或杀头,最后德高望重已高龄的他,面对儿皇帝还是那样诚惶诚恐颤颤巍巍跪下,不知他心中是否有着一种无可排解的无奈与悲哀。电视剧里祁寯藻反复说的‘好皇帝尧舜’、‘坏皇帝桀纣’这两句经典台词,我又烦又腻又悲凉,他的最终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教导或辅佐一个‘好皇帝’。电视剧里的文武百官,自称奴才,口称主子,开口闭口皇上圣明,底下里尽做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丑事。电视剧对这种封建的社会架构有任何批判吗?编导们着意挖掘和欣赏的这些明争暗斗的“心智”,难道就是我们要继承的文化和民族的传统吗?”
朋友说:“对,这就是我们民族在几千年封建统治下造就的国民性。一般地来说,中国人历来都有臣民思想,而没有公民心态,国际歌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中国人却总想找到一个‘大救星’,受到压迫憋屈不得已的时候,也总期盼能够遇到一个‘青天大老爷’。由于中国的封建社会距今太近,我们的思维还是半封建式的,人们头脑里的封建残余思想时刻都想活动,所以我们很少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文思想,要消灭封建残余,就得消除人们头脑里的封建意识,但这个封建意识一下子是根除不掉的。它必须经过政治的、经济的、文化制度和宗教信仰的数番冲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能解决。”
我说:“现在网上什么思想和言论都可以发表,多少人支持和赞赏我那些激烈的文字呢。”
朋友说:“你想当‘代言’人吗?你是谁,是救世主吗?想做民主斗士吗?想当启蒙思想家吗?你有何资本!你是社会名流吗?你有社会影响力吗?你是公众人物吗?你掌握具体实据和数据吗?你到了什么都无所谓的高龄吗?你有海外的国籍吗?没有,一个都没有。虽说网上也有一些有良知的写手,但更多的是那些匿名的网友,别看什么话都敢说,在这个帖子或那个帖子里跟帖说上一两句,发发牢骚,接着这个马甲就消失不见了踪影。所以不要一点火就着。”
我说:“最近我从网上得知,某些省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大换血,被网友称之为‘鲁迅大撤退’。鲁迅的文章我喜欢,虽然读起来有些生涩,但他的作品里有着启蒙民众的力量和对社会冷峻犀利的批判精神,其中巨大的理性及情感魅力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现在撤了鲁迅文章,是否意味着我们这个时代就不再需要鲁迅的批判精神?”
朋友说:“我们当然要有批判精神,中国人应该有这种风骨,但要学会规避,多看看《老子》吧,它会让你懂得如何在社会上存身。”
我对朋友说:“我在网上看到某著名的文学杂志有一段征文的文字:‘我们一直渴盼着,但老实说,一直很少见的,是那种有温度有血肉的文章:一个人,不管他的年龄和身份,把自己的心掏出来,把自己的血肉放进文章去,真诚痛切地写一写他的生活、他对世界的感受和思考、他的复杂经验、他的矛盾和信念。这样的文章,是我们期盼的,但是确实太少。好文章还不够多。我们怀着期盼,寻找着、等待着。’你看,人家文学杂志还期盼着文者能掏着心窝子写,你却劝我不要再写了。”
朋友回答我说:“你看到的那段征文,也许是某个编辑自己的想法或浮泛之谈。虽说我们这个时代是最有可写的,这个社会需要反思和批判,中国那么多作家,他们完全有才华写,为什么就写不出有血有肉有思想性的作品呢。因为他们头上都有紧箍咒,好容易有一个接近现实的‘蜗居’,还被封杀了,所以你得懂得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
听了朋友这番语重心长的规劝,我的心里感到非常郁闷和矛盾,很长时间都没心情写新的作品,更没有往博客里更新文章。其实,几年来一直就有些上了年纪又有阅历的文友,善意劝我不要再写,或者写了不要发。诚然,现在社会开放性和宽容度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改观,但他们对这个以社会主义做面、资本市场做心、封建残余打底的社会架构下所处的话语环境仍存余悸。
前几天,新华博友“天堂途中”在我的博客里留下一则悄悄话写到:“看来偷懒的不仅是我一人!娜娜也有些小懒哟!”可文友怎么知道,我哪是在偷懒呀,我是被朋友们的点拨给弄晕了,感到迷茫,无所适从,似乎懂了,又似乎没有懂。不可否认,明哲保身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哲学,几乎浇灭了我心中涌动的激情,文字也变得“老道”,甚至没有心情去“伺候”文字了。可我那些不成熟的文字和思想,不想让它们潜伏到八十岁以后,战战兢兢说话真不合我的本性呀。
当今社会很多事情都在用谎言和伪善打扮自己,人活得本来就很累,而一个写手因为社会因素的遏制而屈从迎合,文字变得老道圆滑起来,那文章中肯定就缺少鲜活生动的味道、本真率性的纯粹、别有洞天的蓬勃,失去了激情和冲动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力。
诸位文友,我该怎么办? 我应该拒绝“老道”吗?
于2010-10-08 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