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在当下的功能只是小情调,对于腐质的社会,诗人是可耻的!


       腐烂的社会在很大层面,上升不到崇高、有意义层面的话语,语境。诗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是一个单薄而单调的群体。他们或她们的功能越来越显得弱小,脆弱,他们,和她们只大范围、小情调里游走。他们和她们的意义,价值只是生存中附庸的一种叙说状态。


    从前面概况的言辞上讲,是笼统了点。但仔细说来就能看出社会在这个层面的端倪,首先,诗歌的话语权还是被集团利益群体协会垄断,这里派生的手法就是全国各地以某个活动冠名的比赛,那么这些比赛的结果的真实水准,真实成分又能体现在哪里呢?很不客气地说,大多是主办方与协会、杂志方操控,即便有一些优秀新人、新作在诸多活动中也只是点缀。其次,就是,出版;现在,诗歌的刊发,及个人出版基本都是个人掏钱,自己吆喝,你说你很诗人,很出名,大家一问,你有什么惊世作品,大家基本不知。再次,就是,诗歌以什么流派圈子自生自灭罢了。

    总之,诗人只是一个不咸不淡的词汇,放在社会广义的层面已于金钱、权势相差甚远!但就是这个不小不大的圈子,在一定社会意义角度,却始终被金钱、权势的手段所侵蚀,介入。昨天,在网上看一个什么塘珍珠诗歌比赛,广泛的公布只是几张现场图片,几个得奖人名字,组织单位、领导名单,就是看不到作品。那么这里存在两种可能,一是作品参与的多,但得奖作品一般,不能公布。二,就是一个形式,类似拉一个台子,树一虎皮旗,做做样子吆喝、吆喝一下。对于社会总得有个遮遮掩掩的交代,同时,对于活动本身有个“糊窗户”的功效。诸如此类活动基本就是这个套路,如此,这般,肯定是糊得了外行,糊不了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