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由高层倡导推动,由政府组织实施,但改革绝非仅仅是政治领袖和政府的事情。如此大范围,大力度的改革,关乎每一个人。改革是制度的变革,每一个人都置身于这场伟大的制度变革中,每一个人最终也都将受惠于这场制度变革所释放的红利。但是在制度变革没完成之前,在改革过程中,必然涉及利益的调整和分配,每一个人的利益状况都将因为改革而重新安排。
上世纪70年年代末开启的改革,为中国经济注入蓬勃的活力,创造了巨大的增量利益,每个人都是增量利益的受惠者。不同于30多年前的改革,这次改革要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不仅仅涉及增量利益的分配,还涉及存量利益的调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种利益的调整必然是复杂的、多重的、交织的。某一个人在某项具体的改革中有所受益,在另一项具体改革中可能就会有所割舍。几乎没有人是纯粹的受益者或纯粹的受损者。
应该相信这场改革最终带来的也必然是巨大的增量利益,也应该相信每一个人在得失相抵之后必然是改革的受益者。正因为此,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改革思维,理解改革、支持改革、配合改革,不能因为某项改革使自己利有所失而反对,阻碍该项改革的进行,增加改革成本。有所得,必有所失,失去是为了得到更多。本轮改革完成以后所释放制度红利,要远远大于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的利益存量,一部分人所放弃的利益也足以得到弥补。“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能仅仅盯住眼下所失去的一个树,而错过未来可以得到的整片森林。
每一个人都要有改革思维,不能抽象说改革时大声叫好,具体谈改革时哑口无言,要有参与改革的意识,要有推动改革的行动,要有配合改革的勇气。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需要的只是每一个人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