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四题——路雨云天


 

  枫叶红了
  
  路
  
  草原路,属于那种“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的那种路,除去人工修建的笔直的柏油路以外,对草原中的路,都可以这样认定。
  
  草原路以多辙、交错、混杂为特征,在较开阔的地带尤其如此。有时候你根本辨别不出这里究竟有多少条路,但你向前走好了,选择一个认定的辙印,大可不必担心会走错,倘若心境好,还会生出许多情趣来。草原路的这种构成,直接反映了草原地广人稀坦荡无垠的地理特点。无论是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或步行者,只要进入草原,总会不时地遇到这种多辙多轨的路况。草原路当然是连接任何一处两地之间的纽带。最原始的草原路,是勒勒车开出的,有的被现代交通工具碾压成有形的公路,现代文明所不及的地方,便也亘古不变地保持着本色。和绝大多数田间阡陌或山林小路一样,草原路多不是直顺的,以曲显其美,而在地况复杂的地带,更有九曲十八折之美。所不同的是,不论哪个季节,草原路的蜿蜒曲廻,不仅在行觉上大有感受,而且在视觉上也让你真切看到。草原坦荡的胸襟,把一切展示给你,行在草原路上,总会体味到变化之怡。
  
  行草原路,安分系数非常高。有辙是路,无辙也是路,想下道吗?很容易,一打车轮,随时可下。想超车吗?不必鸣笛,方向一转,想怎么超就怎么超,不用有弯转急了下道的担心,下就下了,调一下车头再回来就是了,绝无偶尔出辙撞击路旁物的危险,出辙就让它出好了,草原会宽容你的驾技不高与偶尔的疏乎。曾有朋友走草原路不小心睡着了,醒来发现车已出辙五百米开外,竟安然无恙。当然这有些夸张成分,但在草原的一些路中,任何一种机动车可以横冲直撞却是事实。当然,我们还是尽可能小心为好,因为在不被建造为路的地方,总会是不甚规则的地方,少出或不出差错是行路的原则。
  
  行草原路有着诸多的情趣。人少车稀,路况安全,司机可以“违章”与他人谈笑风生。辙路多是细土轻沙,行车轻盈舒适,视野全开,看天看地看景,直视无余。随机下道,开辙是路,有天马行空之畅达。驾车走草原,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娱乐。
  
  一年不行草原路,便有思念在心头。
  
  雨
  
  在草原蔚蓝的天空下,雨坐云端,随意漂荡。它们想到下界往往不是独自行为,总是相互召唤着,聚到一起,于是风就推着一块块云朵向一起集合,越集越多,越集越厚,越集越密,最终形成一浩浩荡荡的天军,翻腾流动着向前进。这时候的天幕最为壮观,当这支大军在某一空域驻足不动的时候,就有闪电雷鸣从那云团中射出,这是一个进攻的信号。很快,雨就从高高的天空中倾泄而下。只有在草原上你才能看得到,那是一道通贯天地的巨大水幕,远远望去,那水幕为乳白色,看不到具体水柱,好像一幅不甚明晰的巨大掛帘垂在天地之间。我想,如果人类有足够的智慧,是可以用巨型电子设施在这巨幅上放映地球上最大天然水幕电影的。
  
  当雨呈这种倾盆状的时候,多是锁住一块地域而不动,这时候,能看到这幅景象的人,多在一个相对遥远的地带,或者还在温柔的阳光之下,但千万不要相信雨是执着的,有时候风不知从什么地方猛推几下,雨也会顺着风势滑向另一个地方,而天上一寸地下十里,十里外观赏的人,一个躲闪不及,就会被雨族一个大踏步赶过来,然后爱你没商量地为你洗沐。在草原上被雨追着跑的事是常有。雨是巨人的步幅,人类无可比及。
  
  雨下累了,风又悄悄溜走的时候,不见得是好事。这时候的雨呈现出的是欲罢不能的状态,它们会用牛毛一样的细丝,不急不缓地滋润着下界,丝毫看不现撤离的样子,这就是所说的连淫雨,草原人说的“后下牛毛不晴天”就是指这种情态的雨。遇到这样的雨,你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躲进一处蒙古包,慢慢地喝上几杯热热的奶茶,然后静卧听雨入梦乡。
  
  速来速去的雨当然也常见,那是雨族的游击小队,它们往往兵力不兴,储备不足,所以经常是驾驭风的轻骑兵,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遇到这样的小股流星的“敌人”,有时候你也是猝不及防,它们的突然袭击也会打得你晕头转向,狼狈不堪,想要招架的时候,它们又悠然跑掉了。
  
  雨是草原的常客与朋友,不论它以何种方式莅临草原,都是倍受欢迎的。在城区,在南国的山岭地带,雨族玩大了常常被汇集一处排放到江河湖海中,而在草原雨总是全员被接纳,草原有足够的胸怀包容雨的一切。
  
  云
  
  云的家族是天地大视觉范围内分布最广大的家族,也是最具神秘与变幻莫测的家族。说云,总会有挂一漏万之嫌,还是说草原云吧。
  
  在湛蓝的天空之下,在碧绿的大地之上,草原云优哉游哉其间。是超级的自由群体,草原云,大自然的精灵,创造天地和谐繁荣的圣洁天使!
  
  万里无云,是用来形容天空明净、心境朗阔的一个略显夸张的人类用语,其实在草原上,更多的时候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的常规景观。没有云,在草原走路总是有缺少朋友和伴侣的感觉。
  
  夏季无风的季节,云是最休闲的一族,它们分离出无数的大小不等絮状云,散布于天幕上,不细看,似乎凝结不动,细一看其实是在整体漫游,而且相互间有贴近、拉扯之状况,不言不语,和谐安宁。这时节,草原上的羊群也大概受到它们的影响,成珍珠遍洒状,悠然滚动在绿毯之上,于是蓝天白云,绿地珍珠,相映相衬,构建出极致的和美图画。
  
  云是可视而不可及的特殊物质,大到无极,轻则虚无,因此,它的可视感极强。草原观云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在高空风的作用下,云变幻无穷,古今之名家多有描摹云之变幻者,高中的《云赋》最具代表性。草原云确是以变化显其美,显其奇,观云的感受多以人的生活体验有关,阅历深,体物敏者,多会在观云中品出大趣。倘若你思维淳厚,想像力丰富,那么草原云就是千姿百态的。翻卷滚动的云最容易让人与大海相联系,云生龙,海生龙,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认可,于是闹云天,经常会有“龙腾云海“影像的出现。草原云最具形象感的是动物形象,如果你肯去感悟,善于观察,那么大到雄狮怒吼,虎啸长天,骏马行空,小到银狐游天,白兔居卧,鸥翔云际,不一而足,都会在你的慧眼中出现。高积云多是卷状的,而且有时一层一层叠加甚厚,这时候,在风的特殊打造中,会出现你曾经印象深刻的伟人或艺人头像,竟至于维妙维俏,不过那只能是分秒间的事,更可能只是你一个人的感悟。据说有一摄影人到草原摄云景,有一天,竟然在天幕看到了近乎完美的中国版图型,甚至精确到台湾那个小位置都有一朵飞云定在那里,他迅疾捕照,拍出后效果极佳,被一收藏者15万元买走。
  
  草原云当然不总是这般轻柔可人,文脉翩然。暴雨来临前的草原云,是愤怒的云,是翻腾的云,形成真正的高天云海大观。这时候,它们完全失却了先前的洁静安然,以铅灰或灰黑本色,占据整个天庭,把蓝色的天空和太阳的光芒全部屏蔽于后,它们是君临上界的主宰,浩浩荡荡的天军,它们借助雷电,面目狰狞,恐吓人间。然而它们最终不能成为主宰,在风雨雷电中短暂的肆虐发作之后,它们还是选择悄然溜走,最终过眼云烟而已。殊不知,对于博大无边的草原来说,云的种种放肆之举却是一种天然所需,草原从不拒绝任何风雨,有纳天地百川之情怀,云自然是其挚友。
  
  天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阔四野”,“穹庐”就是古人对草原天的视观与理解。
  
  而置身草原中,在真正的万里无云的境况下,在人的视觉中,天真的就是那样一个拱顶的巨大的锅状“穹庐”。世间万物,小到草芥虫鸟,大到江海湖河,全在它的笼括之中,它的巨大无边让人遐想无边,它的风霜雨雪雷电流云的变化,让人为之敬畏以至于膜拜。这一切,在草原的天空中最能找到原始答案。
  
  纯正的蓝天,只能在草原上能看到。晴朗的季节,总是天是天,云是云,太阳是太阳,少有混沌杂糅。在无风无云的日子里,太阳从东边起西边落,明愰愰走过天幕的全过程,你会看到;站在丘陵顶端,你也会望得见天边,目力所及,与大地连接,这时候天空就像一座巨大无朋的玻璃体,看得你心胸开透,畅朗无边。而在晴朗的夜晚,草原的天空又总是把最高最亮的星阵展现给你。月亮静静地掛在中天,亮得沁人心脾,而无数颗星星更像一枚枚光闪闪的金块和银块,布满夜空,让人遐想无限,此时,你真的会有天上有更热闹的街市的感想,感觉在那遥远的天际之上,会有辉煌的天堂存在。如果有诗人想赞美星空,我想草原的星空最是一个可激发诗情之所在。我辈无才,只能是单调地感念她的美妙与神秘。
  
  草原的天当然也会随季节的变化而显现其多变的面容。春夏时节,草原天有时候真是孩儿脸,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忽儿安然如少女,一忽儿跳腾如顽皮的男孩,而到了秋天,它真的会持久地矜持起来,这时候我们感觉的是高远而恬静的天空,夏季里风行云怒的景观不再出现,天好像很累了,向深远处退去,给大地一片安宁。而到了冬天,草原的天又总是一幅凝重的面孔,会把铅灰的色彩抹在天幕中,然后找个机会悄然把雪花洒向大地。一整个冬天它似乎都是静默的,即使有时候一夜间把大地铺满厚厚的雪,也多是在沉默中完成,不显张扬。风当然会有,但基本是在地表行走。冬天里的风,其实是大地山谷中的野风在作怪,实在是没天什么事。它此时只是冷静地看着人间,或者是进入自己的眠期,在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