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为北大学生想当省部级官员痛心


  2014年全国两会正在京召开,民生、经济和教育等成公众热议话题,而委员、代表们的一言一行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天(3月4日)下午,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消息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表示,“读北大不为8000元工资为当省部级官员”的言论令人痛心。

柯杨称,有家长把孩子送到北大时这样说,让你读北大不是为日后挣8000元工资,而是希望你当省部级官员。这话让人痛心,是不正确教育观。教育承载不了人成长的全部,也不能导致即刻的成功。

虽然蔡元培刚就任北大校长时曾说,“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但也不必瞧不起当官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读大学的时候,绰号就是“governor”。原来,当他还没考进大学的时候,曾经接受肯尼迪的会见。在那一刻,就冒出想当白宫主任的想法。美国人似乎并没有为克林顿“痛心”。

如果单纯从现实的角度考量,其实也没觉得这位家长错在哪。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如今这个时代,8000元月薪好拿,省部级官员难当。能够拿8000元月薪的人,未必就能够当省部级官员;当了省部级官员之后,区区8000元月薪算什么?

当然,如《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为此发表的评论中说,读北大不等于当大官。但是,你如果要当大官,特别是省部级以上的高官,必须得是名校出身——假如你不是高官二代的话不是吗?现在连一些地方招考公务员。都得要求最低学历是重点本科,苛刻一点甚至非211工程或者985院校不要。

柯校长对官本位嗤之以鼻,可北京大学本身就充满了浓郁的官本位气息。北京大学校长是副部级,副校长是正厅级……级别森严着呢。

1998年北京大学搞校庆,为了让北大的车队顺利的通过沿途的街道,北京市的交通部门专门进行了交通管制。交通部门应该不是看在北京大学学术成就之高的面子吧?

同时,北京大学开庆祝大会的时候,难道不是做大官的校友坐在主席台上,做院士的校友坐在主席台下,又不是大官又不是院士的校友坐最后面吗?

北大学生和清华学生不是经常在明里暗里比较,哪一个学校出去的政治家常委、政治局委员更多,哪一个学校接待调研的国家领导更多吗?

这些个情况,哪一位学生不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所以,不必为北大学生想当省部级官员痛心。当整个国家都奉行官本位导向的价值观时,别说区区一位学生,北京大学想“独善其身”,何其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