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支付宝们缘何会陷入生死局?


 近日,一份央行下发的《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发了各方激辩,其中规定支付机构的转入资金不得向银行帐户回提,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金融不得超过1000元,同一客户所有支付账户转账年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均备受争议。业务专家指出,草案有悖于支持金融创新。这些规定一旦实施,将对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产生致命影响。

与此同时,昨晚支付宝公开表示,上述意见稿目前仍处于草拟阶段,并未颁布实施,目前不会对余额宝的使用有任何限制,支付宝方面已将相关意见反馈给央行,并且正积极与央行在进行沟通之中。

于是,某财经网站发起了关于您是否赞同央行加强对第三方支付监管?的投票调查,虽然距离投票结束还有5天时间,但已有数千网友已经选择投票,截至发稿时,87.7%的投票人选择了不赞同,9.3%赞同,3%表示不好说。

当然,也有一些专家和网友对此拍手称快的,对于专家们来说,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太快,监管也要快速跟上,让第三方支付机构回归到最初做小额支付上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打起擦边球。有网友调侃称,此草案若能实施,自己得了多年的网购上瘾症,终于可以靠央行替咱治好了!当然也有人感谢央行,此举是把自己媳妇看死了,防止其败家。

笔者认为,金融是一个国家经济之血脉,有风险存在的地方,就必须加强监管,但是从征求意见稿来看,监管的力度似乎过大。个人预计此草案将会有较大幅度的修改,真正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找到安全和便捷之间的平衡点,而不是一味的把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逼入死局。那么央行的此次推出的《管理办法》有何不妥之处呢?

首先,央行的《管理办法》规定: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个人支付账户单笔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月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超过限额的,应通过客户的银行账户办理。很多民众觉得自己老妈都没管自己花钱,央行这个央妈似乎管得有些太宽。

南京板块金地自在城业主杨女士,最近忙于装修,而装修公司都接受支付宝付款的,每期装修款一万多都是从账户转账,装修的闲钱都放在余额宝里,如果不能回提银行账户的话,就只能放银行了。显然央行的《管理办法》一下将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业务给管死了。

再者,支付宝受管制,而余额宝将遭牵连,宝宝们的日子更难过了。余额宝都是利用账户里的资金进行购买和认购,如果按照《管理办法》来做,可能都不允许申购一年超过一万块钱,我觉得这个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不得回提,就是你往这个卡里存钱可以用于消费用于转账但是你不能提回来,这样的话也会极大限制你往这个账户里面往第三方支付里面存钱,因为你存进去可能回不来。

这些年来,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支付宝的资金可以用于购买余额宝之类的理财产品。所以余额宝们给普通百姓找到了新的投资点,其他的一些业务为网上的小微企业提供了贷款等。而这些业务,往往是银行不愿意做,或者做了也不擅长的领域。所以笔者认为,像支付宝这类第三方支付的金融特性就是决定了它们不会局限在一个小的领域中,一旦有机会就会往整个金融领域拓展,这样势必会触动传统金融领域的利益。央行若真的推出《管理办法》的确有悖于金融创新。

最后,支付机构不得为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开立支付账户这条规定,则将会把P2P公司、理财公司通过第三方公司进行网络支付账户收款的路堵上。一方面会给这些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资金流动造成极大麻烦,另一方面会给支付机构的业务造成极大的压缩,未来第三方支付机构只能回到最初做小额支付业务上来了。不过,因对于普通消费者网络购物影响有限,因为消费者可以通过其他银行卡付款。

这次央行下发的《管理办法》,虽是征求意见稿,但也遭遇社会各方激烈争论,我们从稍早之前的央行发文叫停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可以发现央行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在加快对其进行监管的步伐。对于央行来说,可能监管步子迈得稳一点,要比盲目允许互联网金融宝宝们打擦边球要好得多,必竟防控金融风险乃是今年头等大事。不过互联网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打压或遏制或将在所难免。

 

  【强烈推荐】

      国内首家环保财经工作室(张平)

  【比银行收益高30倍】12%年收益 100%本息担保 5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