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作摄制电视剧《严复》的历程
苦难的历程——当文化成为产业
以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老会长郑重为总顾问、由长期从事严复研究的学术界、教育界、艺术界人士和严复嫡亲、世交、学生组成的《严复》剧本创作集体,自1998年开始正式进入创作状态,收集查阅大量的有关资料,采访有关历史事件的与闻者、研究者和严复的亲朋知交,为电视剧《严复》的剧本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2001年习近平同志任福建省省长时,就指导、支持剧本创作,鼓励我们把剧本写好,明确提出“思想性、艺术性、可看性”三性合一的具体要求,对电视剧《严复》的创作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推动。这也一直鼓舞着我们心中的创作激情与信心。(附图一)
2001年11月,嚴復长孙女嚴係雲先生来榕参加纪念嚴復逝世80周年活动期间,认真听取嚴復学术研究会秘书长陈端坤(师院艺术团老团员)关于嚴復电视剧的创作情况的报告,并详细研究了剧本大纲,提供了许多有关嚴復 的生活细节。(附图二)
2003年4月郑重老会长主持《严复》剧本讨论会。到会严复研究学者专家、知名作家三十多人,一致肯定“剧本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历史真实,思想性、真实性、可看性结合得比较好”。严复研究学者戴学稷研究员、郑剑顺教授等评价:
“《严复》时空跨度大,人物多以百计,历史内容复杂,是一部大规模的作品。”“可以视之为中国晚清民国间的历史长卷,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苦难历史和中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奋斗历程。”
“《严复》剧本注意把握史实,历史背景、人物对话基本符合历史真实,许多历史事实的细节也都把握得比较准确。可以看出,剧作者是看了很多书,核对了许多历史资料,是下了苦功的。真是‘十年磨一剑’,一鸣惊人。这肯定是很好的剧本,以它为基础,进一步加工,可以拍成很好的电视剧。”!
2004年2月9日下午,台湾妇女领袖、辜振甫夫人、严复孙女嚴倬雲女士在福州西湖大酒店会见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主要负责人时,特别对她的堂弟严以振教授(总策划)和总编剧陈端坤说:
“《嚴復》剧本的稿子,我看了,写得很好。特别是一定要从少年时代写起,……我们都爱看。”充分肯定了剧本,要求“拍摄出版出来,就可以拿到台湾去发行。”并当场确定她的秘书长葛保罗先生和嚴復学术研究会秘书长陈端坤共同负责电视剧创作的具体工作。(附图三)
2005年电视剧本《嚴復》(上卷《挂帆沧海》)出版。(附图四)
著名嚴復研究专家、《百年嚴復》作者、华中师大苏中立教授作了具体的评述并提了详细修改意见:
“仔细阅读了......电视剧本《严复》,感觉很好。该剧本全面、具体、平实地反映了严复一生的思想和活动,爱国主义像一条红线贯穿其中。他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有机的统一起来,既有深厚札实的学术根柢,又有深入浅出的思想火花,还有生动形象的艺术特色。该剧本可以说是溶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好剧本,是爱国、爱乡教育的好教材,是探索新知、追求真理、直面人生的启示录。如能将其进一步完善,再拍摄成长篇电视剧,有望成为经典剧目。
“该剧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有许多亮点。
“从知识性方面说,几乎涉及中国近代史(五四以前)八十年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以及上百名的历史人物,如孙中山、梁启超、沈葆桢、郑孝胥......日意格、伊藤博文......不仅合乎历史事实,而且评述较为公允。
“从思想性方面说,爱国思想和启蒙思想贯穿该剧本的始终。诸如.....等等,都闪烁着严复爱国与启蒙思想的火花。
“ 从趣味性方面说,具有故事性、通俗性、生动性。比如......等等,都很生动形象,有些艺术语言,如......等等,趣味更浓。、
2006年筹备成立《嚴復》电视剧组,严以振任总策划,原市委宣传部长、省政协文史委主任林爱枝任总制片,陈端坤任总编剧,丁荫楠任总导演,梁振榕任制片主任。马照南、游嘉瑞、王宪明、嚴孝潜、卢美松等任顾问。时,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嚴復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黄瑞霖接见电视剧组编导、策划、制片等主要负责人,明确表示摄制电视剧《嚴復》是2004年纪念嚴復诞辰150周年的后续工程,希望电视剧组要努力工作,出色地完成这个文化工程。随后为此注册成立福建省幾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林爱枝,总经理(法人)梁振榕。(附图五)
2007年12月唐国忠部长派省宣文艺处处长朱清、陈用毅同志到林爱枝办公室,明确表示省宣支持几道文化传媒公司运作电视剧《嚴復》,并按惯例拨付既定的扶持启动资金。
2007年5月,林国基联系福建师大校友艺术团总监曾一萍教授,商讨合作摄制电视剧《嚴復》。曾一萍教授认为“长龙影视”是省宣的下属机构,是官办公司,比较权威,跟他们合作比“勤+缘”好;提出幾道文化传媒、师大校友艺术团、长龙影视三家合作,把“勤+缘”(因为是港商、民营公司)排除在外。于是叫陈端坤带上已经出版的电视剧本《嚴復》,一同到长龙公司给林晓斌(经理)、夏晓峰(导演),林、夏一看剧本,当场决定加盟联合摄制《嚴復》,并与福建师大校友艺术团签订合同(林晓斌、曾一萍签字盖章),合约确定由福建师大校友艺术团提供(由福建幾道文化传媒公司买断版权的)长篇历史电视剧本《嚴復》,“长龙影视”参加联合摄制。凭借此合同“长龙影视”即骗取长篇历史电视剧本《嚴復》(上卷《挂帆沧海》共16集)以及尚未正式出版的(下卷《丈夫之必》)第十七至第二十四集部分电子文稿(在夏晓峰明确表示不合作、要“自己做”以后,师大校友艺术团才停止电子邮件传送第24——32集剧本), 根据此剧本开始“编写”《嚴復》“导演本”。此后林爱枝召集夏晓峰、林国基等参加联合创作会议和嚴復研究会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剧本研讨会等,林国基都不到会,“玩失踪”;夏晓峰只到(林爱枝召集的)会一次,就明确表态要“自己做”,公然撕毁(签订还不到一个月的)合同并盗用电视剧本《嚴復》(上卷)最后一集《天演惊雷》为剧名,开始公开侵权行动。
2008年9月6日,嚴復的尚健在的直系亲属、长孙女嚴係雲签署《授权书》:
“做为嚴復的直系亲属,我们一直关注嚴復题材影视剧等作品的创作。我代表嚴復直系亲属授权福建省幾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嚴復影视剧等作品的唯一制作单位,陈端坤为《嚴復》电视剧的总编剧,具体负责艺术创作。”
2008年11月,“长龙影视”《天演惊雷》在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报备公示,2010年海峡交易会上《天演惊雷》再次公开出现在招商合作项目中。2013年6月省广电“项目库”公示项目,是《天演惊雷》第三次公开亮相。2014年1月广电总局电视剧本公示“海峡影视”《天演惊雷》,是“长龙影视”原班人马的第四次“抢滩”“冲刺”。
六年来我们一再容忍(不公开揭发)《天演惊雷》“编剧”之一林国基(原福建师大艺术团校友)等利用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名义在社会上坑蒙拐骗行为,其一是因为林国基“玩失踪”,断绝联系,使得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和师大校友艺术团找不到他,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制止他的侵权行为、追索他拖欠的债务。而夏晓峰等听信他的“编剧”林国基“嚴復研究会我搞定他”“我就是剧本全权代表”“不怕侵权”的谎言,也拒绝与我们联系;其二我们本来就是、至今还始终是欢迎有识之士积极参与严复题材的创作,加入创作集体,集思广益,团结合作;既尊重重大题材(历史伟人)创作的严肃性和艰巨性,又要尊重文艺创作自由权利;我们自知在大师嚴復面前的渺小,不能“包打天下”;只要是真正严肃认真地创作尊重历史、敬畏先贤的作品,哪怕还有许多缺点,哪怕是参考并利用了我们的学术研究资料和文艺创作成果,只要诚恳虚心、团结互助,协议著作权授受,我们都愿意支持,都愿意团结合作。愿大家都能够认识到嚴復题材(包括影、视、剧、小说等各类文艺体裁)创作任务的复杂艰巨,并驾到联合创作(摄制)的道路上来。
2010年我们策划、支持马文正编剧的话剧本《嚴復》,2013年5月由山东省话剧院推出(剧本策划、顾问陈端坤,编剧马文正,文学编辑李书圣),参加全国第七届话剧优秀剧目展演,10月参加第十届全国艺术节演出,获得文华奖剧目奖。这是尊重重大题材创作、尊重创作自由的团结合作愉快的艺术实践的成功。(附图六)
可惜,事实一再证明:由于几个“作者”的急功近利,毫无自知之明,由长龙影视发端的粗制滥造《天演惊雷》剧本,根本不能通过广电总局重大题材审查(略有文史常识者只要看看2008。11——2014.1.“广电总局”两次公示的剧本“内容提要”,就可知该剧本的“水平”),更得不到嚴復直系亲属授权,是不可能投入拍摄的。某些人还要一意孤行要“制片(骗)”,还要继续侵害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福建几道文化传媒公司和师大校友艺术团的名誉和权益,还要给“长龙”“海峡影视”带来更大的损害,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到头来必定招来包括最初的“嚴復剧本创作组”(1999年由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组织成立)和后来的“长龙”“海峡影视”在内的各方的公愤、谴责和追讨债务,直至不可收拾地步。
当文化成为产业,就有了商业的特性。在不健全的市场,必然遭遇商业利益的劫持。文化或是坚持自己的操守,宁折不弯,或是屈服于金钱的强暴,随俗逐流。当前拍摄电视剧之命运,大概就是在两者之间选择。
还是嚴復先生在一百一十年前早已指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健全有序的市场需要健全的“德智力”。
法律管不到人心,当人们只有钱的信仰,失却“德智力”的相应提升,而不顾市场规则时,商业市场就失控了,文化精神只能甘拜下风。
遵从良知的文化艺术创作,不是“玩”,本来就艰辛,更何况有志于高品位的“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商业利益的绑架更使之走进苦难征途。
然而既然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嚴復》,要对得住先贤,对得住嚴復嫡亲的委托授权,继续苦难的历程。
还是嚴復一百多年前呼吁的:
“挂帆沧海,风波茫茫;或沦无底,或达仙乡;二者何择?将然未然。时乎时乎,吾奋吾力;不竦不戁,丈夫之必!”
“吾愿与天下有心人共矢斯志也!”
(图一):
(图二):2001年11月10日嚴係雲、陈端坤摄于严复祖居前乌龙江内河浦边。
(图三)2004年2月9日下午,嚴倬雲会见嚴以振、翁训彩、陈端坤等。
(图四)
(图五)
(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