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柳君上海
人生在世,人们或多或少有产生怨愤的时刻,或主动,或被动。
众人常说,要懂得宽恕,此时宽恕的受益者似乎只是被原谅的那个“别人”,而当事人自己是“吃亏”的,殊不知宽恕他人最大的受益者恰是我们自己。
宽恕必定伴随着痛苦,而这个过程正是让我们心灵成长的大好时机,促使我们意识层面得以提升。
可问题来了,宽恕即意味着毫无原则的做个老好人吗?任由他人怎么欺凌都“宽恕”吗?
这怕是对宽恕最大的误解了。一个对自己、对他人的行为没有清晰边界的人,会给自己,给他人带来混乱,这常是痛苦的来源。
从本质上说,宽恕无疑是利己的,宽恕他人的过错有助我们自身心灵的健康成长,有助我们的身体健康。但宽恕的前提必须是正视问题的存在,在正视问题,面对问题的前提下,才有谈宽恕的必要。也就是说在重大人际冲突中,我们要明确的让对方知道:你错了,但我宽恕你。
如果不明确自己的立场,宽恕在很大程度上则代表着无谓的压抑自己,在表面平和的背后,我们将不满压抑了,压在了我们的潜意识里,其实这个怨愤仍存留在我们的身体中,会转换成其他的负能量,在某一个时刻以某种形式爆发出来,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是极不益的。
在心理学著作《少有人走的路》第二册中,作者给我们做了个例举:
作者写到,“不要搞错了,‘宽恕’和‘肯定’不是一回事。‘肯定’是避免与罪恶正面冲突的一种方式。
它是说:‘是的,我继父在我还是小孩子时猥亵我,但那只是他人性的弱点,部分是因为他在孩提时被伤害过。’而宽恕却要直截了当地面对罪恶。
它要求你对继父说:‘你做的事情是错的,尽管你有自己的原因,但你对我是犯了罪的。我知道得很清楚,但我还是原谅你。”
正如作者在书中写到的,“你不可能宽恕一个没有罪过的人。宽恕只有在有罪裁决后才生效。”
在人际冲突中,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自是不必太过计较。
倘若是原则性的冲突,真正宽恕的前提恰如作者所言,“宽恕要直截了当的面对罪恶”。(杨柳君原创文章,版权所有,如若转载敬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
当然,在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冲突怎么也谈不上“罪恶”这么严重,但却警示了我们,宽恕的前提是面对问题,正视问题的存在,并坚定自己的立场。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的宽恕对方,冲突才会真正消弭。
在实际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为了维持表面上的和气,口头上宽恕着,心里却仍然嫉恨,或者不自知的在潜意识里仍旧不愿意宽恕对方。
显然这样的所谓“宽恕”纯粹是自欺欺人的做法,无益于双方心灵的成长,更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宽恕,但不要廉价。
作者:@杨柳君上海
杨柳君是谁
一个在路上的创业者,热爱生活,热爱分享,倡导身心平衡的生活方式。理性与感性并存。
杨柳君有多年的创业经历,现为某创业公司负责人,高级合伙人。
杨柳君在此定期奉上原创文章,欢迎您的关注!
欢迎订阅杨柳君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公众帐号杨柳君或者yangliuj021
/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众账号
杨柳君原创文章,版权所有,如若转载敬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