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业禁止新增产能 我国产能去化力度加大


文章来源:中信建投经济咨询

  摘要:中信建投经济咨询能源行业研究员翟坤认为,产能过剩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产能去化将是我国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工信部规定五大行业不再新增任何产能,则是加大了淘汰过剩产能的政策力度,有利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继续扩张。

  2014年2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在会上提出,化解过剩产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在2017年以前,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五大行业不再新增任何产能。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能源行业研究员翟坤指出,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解决产能过剩,2013在节能环保的重压下,我国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列入2013年公告的19个行业落后生产线完成了关停。201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2014年的重要任务。

  在长期努力下,2013年我国产能过剩矛盾得到初步缓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总量与环境承载力、市场需求、资源保障相适应,空间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产能利用率达到合理水平。然而,化工、有色等多个传统行业投资增速仍在上升,部分行业2013年投资增速较2012年走高,仍面临产能上升压力。而工信部规定五大行业不再新增任何产能,则是加大了淘汰过剩产能的政策力度,有利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继续扩张。

  图表: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2009-2013年)

  来源:中信建投经济咨询产业研究中心

  翟坤认为,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深层次的矛盾在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权事责任的不匹配。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发布《2013-2015中国石化行业节能减排投资分析及趋势预测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在2018年前将持续受到产能过剩的困扰。产能去化的进程将面临棘手问题:一是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是否持续扩张。产能过剩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现行的税制问题,使地方政府有扩张产能,从生产和流转环节获得税收资源的冲动。二是央企以持续的加杠杆不断扩张。这是产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从表象上可以归结为央企在要素资源的获得上,在市场准入上的行政优势,其根本仍然在于政府尚未能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采取竞争中立的姿态。三是产能去化依赖纯粹的市场手段难以实现。例如,巨型钢铁企业产能过剩的同时,以“废钢+电炉+污染”的小钢厂在基层政府的纵容下,反而可能卷土重来。

  翟坤认为,产能过剩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产能去化将是我国政策的重要着力点。未来的改革方向应是将中央审批权力下放,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自由度,但是在监管方面事权上收,加强对执行效果的监督。政策层面主要通过扩大内需、贸易输出、技术创新、产业转移、兼并重组等途径化解过剩产能,而非简单的严格项目的审评和开工、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对干部的绩效考核问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