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500亿人民币互换或可一箭三雕
在对俄罗斯卢布危机的援手上,中国的一个重大行动就是与其签署了1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若双方同意,货币互换额度还可提高。
对于这一重大行动,一些不知货币互换为何物的网友把其黑色为中国傻乎乎的单边送钱。
24日网络又传出一则说俄对华出口原油11月每桶均价90美元,高出国际油价60美元的50%的新闻。这一消息的爆料,无异于宣告中国成了这一轮全球油价波动的“最大输家”
先是单边送钱,后是高价买油,透过这两个黑色幽默,中国的“愚蠢、冤大头”形象被恶搞网络。
对此,26日环球时报以“贵50%买俄石油,中国有那么蠢吗”为题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这篇环球时评质疑道,已美国倍感竞争压力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体,就是在以这种二百五的方式与世界做生意吗?如果这样的“傻冒国家”都能搞得美国、日本等全球经济巨人不知所措的话,这究竟是中国蠢,还是整个西方世界更蠢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高价买油”、“通过互换货币给俄罗斯送钱”等不合常理、背道常识的黑色幽默?这都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环球时评告诉我们,政府当然是会犯错的,但政府也通常都是由精英组成的。中国外交是稳健的,没出大的战略性失误,这也是全球外交界和学界的主流评价。中国人应当自信,我们一点不蠢,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看清自己的利益,通过各种双赢和多赢不断累加中国的复兴。
俗话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1500亿元的人民币互换是不是中国的单边送钱,它的战略意图又是什么?恐怕这是那些缺乏期货交易及其货币互换常识,而只凭一腔偏见成见黑色中国的人所能理解的。
对于俄罗斯因石油、卢布暴跌而陷入的经济困境,作为其战略背靠背国家的中国,通过货币互换而施以援手,这都是很正常的行动。
中国1500亿元的人民币互换很可能一箭三雕。
第一雕:给俄罗斯走出目前的经济外交危局以巨大的信心。
在西方的制裁下,俄罗斯目前的国际处境非常地孤立。危难时能给其支持的才是真情义、真盟友。前几日,俄罗斯卢布连连暴跌,物价飞涨,人心惶惶,普京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在这种异常危机关头,北京大声宣布,中国愿意帮助俄罗斯走出危机,这实则是在普京的危难之时给其以巨大的支持,使其能够背靠中国走出困境。中国这一发声,对提振俄罗斯走出西方制裁困境的信心起着支柱性的作用。
第二雕:帮助俄罗斯稳定卢布,规避中俄贸易汇率风险。
彭博新闻社认为,不排除中国采取“阿根廷模式”帮俄稳定卢布,阿根廷央行今年与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以阻止阿根廷比索贬值。
实际上,货币互换也还有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规避汇率风险,推动双边贸易。什么是货币互换呢?透过百度百科,我们知道货币互换协议其实质就是两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订一个协议,约定在某个时间内,以某种汇率可以换取多少数量的货币,其目的是给予双方经济体的金融体系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并以此规避国际市场汇率激烈波动而给双边贸易平稳发展而造成的损失和风险。具体而言,中国央行通过互换将得到的对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使得本国商业机构可以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的进口商品。这样,在双边贸易中出口企业可收到本币计值的货款,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汇兑费用。为什么在双边经贸上,中国正越来越多地与其他国家签订互换货币协议呢?除了规避国际市场以美元为结算计价货币所造成的汇率波动风险之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可相互维护对方的金融稳定。
中国宣布与俄罗斯进行1500亿人民币互换,暴跌的卢布很快触底上行,并在俄罗斯大型国企纷纷响应普京出售美元、稳定卢布指令的协同下,连日反弹。截止昨日,卢布趋于稳定,俄罗斯财长也称其卢布危机宣告结束。
外汇市场剧烈波动的一个必然因果不是别的,而是全球贸易融资的萎缩,这将让当前全球经贸增长乏力的困境更加雪上加霜。
卢布暴跌后,如果中国不及时援手相助,以美元为轴心的汇率动荡,必将紧缩中俄之间的经贸活动。中国通过1500亿的人民币互换,给这种市场上的悲观预期及其心理阴影打的是一剂强心针,是促进中俄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的压舱石。
对此,中国商务部长高虎城也称在卢布走弱的情况下扩大货币互换机制,并更多使用人民币进行两国贸易结算,以保证贸易结算的安全可靠。
所以,中国的1500亿人民币互换并不是对俄罗斯的单边送钱,而是为两国平稳经贸保驾护航的,是互利双赢的。
第三雕:助推人民币的国际化。
俄罗斯《独立报》12月23日称,中国借邻国急需进口替代和低息贷款为国企及银行债务再融资之机,谋求巩固在俄罗斯市场的地位并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有分析称,通过借钱给那些被海外资本市场拒之门外的国家,中国领导人正提升该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并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遭遇困境的政府可依赖的金融机构地位。
在中国的对外扩大开放中,为什么要更多地使用这种货币互换手段呢?据悉,截止目前,中国已对外签署了总金额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认为,当前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以及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开展,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都可看作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
人民币迟早都要国际化起来,并成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计价、储备货币。而双边货币互换正是把人民币国际化使用起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杠杆。当中国通过这种方法而把人民币遍布世界的时候,也许才是中国崛起的一个最富有标志性的象征。
2014年12月26日初稿于论道书斋 胡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