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要动真格的


 养老金并轨要动真格的

作者:刘植荣

昨天(2014年12月2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称,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仍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双轨”运行,待遇差距矛盾突出,社会反响强烈。报告指出,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报告称,按照中央部署,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已经拟订了改革方案,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

2014年7月1日新华社发了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今起参加社会保险》的电讯稿,中国几乎所有媒体都给予转载或评论,百姓期待已久的养老金并轨总算听到了“靴子落地”的声音。不过,第二天人社部在媒体辟谣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并不意味着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开始实施”,这让百姓空欢喜了一晚上,就像做了一场梦。从这次媒体关于养老金并轨的“乌龙事件”可以看出,养老金并轨是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期许,同时它也遇到强大的阻力。盼望这次养老金并轨是动真格的。

一、机关事业单位应一同并轨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有的就是某一政府部门的下属机构,有的则挂靠某一政府部门,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即使不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人员工资和养老金也大都由政府财政拨款。像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地震局、中国人民银行等这些事业单位,在人员管理上也与公务员管理基本一致,其领导仍由党的组织部门任命。

事业单位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在国外,要么是政府,要么是企业,要么是非政府组织或非盈利组织,不存在“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的事业单位。例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在瑞士登记的民间社会团体,是一个公正、中立和独立的组织,各国红十字会也不得有任何政府背景。其他慈善组织也是如此,美国法律规定慈善组织不得参与政治活动,不得参与政府的各种活动。英国《2006年慈善法案》规定:慈善组织不得与政府组织有任何瓜葛,不得从事任何与慈善无关的活动。

中国红十字会就不同了,它虽然被称作是事业单位,其实就是一个政府组织。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1996年11月7日联合发出《关于印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机关参照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把红十字会总会的工作人员招聘,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且为副部级单位。

可见,中国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界限并不清晰,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经常交叉任职,如果养老金并轨只考虑事业单位,而对公务员网开一面,这必然会遇到事业单位的抵制,认为这不公。例如,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就认为:“如果只有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参与社会保险,而广大的公务员不参与的话,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社会公平。”

竹立家的观点在事业单位很具代表性,一谈到养老金并轨,事业单位人员一定要拉着公务员“垫背”,这样,牵扯的人越多,阻力越大,以此来拖延养老金并轨,让“双轨制”继续存在下去,他们继续享受免费养老这一超国民待遇。

二、既得利益集团阻挠并轨

不少大学和研究所的专家教授不时释放烟幕弹,强调并轨的困难,混淆视听,企图阻挠改革。更有个别官员拿出流氓土匪的做派抵制养老金并轨。新华网2014年5月22日报道称,中部某市工商局副局长对记者说:“只要公务员养老金并轨,我立马辞职。”

可见,党内不少人入党动机不纯,他们入党就是为了升官发财捞取个人利益,违背了“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唯一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不具备《党章》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习近平同志早就对这些不安心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提出警告:“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副主任王雄军认为,养老金并轨“这是一个复杂的制度体系调整过程,难度较大,需要有一个研究和探索的阶段”。

笔者不仅要问王雄军,个人买养老保险并非新生事物,17年前几亿工人就自己买养老保险了,怎么让你们自己买养老保险就这么复杂、难度这么大呢?

大家想想,1997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制度的决定》,几亿企业职工不在享受免费养老,开始自己买养老保险。17年过去了,养老制度改革一直没有触及机关事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仍享受免费养老,由此形成养老金“双轨制”。其实,中国的养老体系目前至少存在“七轨制”: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军人、企业职工、农民、城市居民还有农民工,这七类人群的养老待遇各不相同。如农民的养老金只有每月55元,而一些地区退休公务员每月可拿5000多元的养老金,人民公仆的养老金是主人的100倍!究竟谁为谁服务?

2014年4月14日光明网发表了该网记者对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的采访文章,杨燕绥表示:“今年两会期间,有一个提案,一晚上就有60多个政协委员签名,很多都是大学校长,他们要求反对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杨燕绥直言不讳地说:“如果要求所有事业单位都像企业一样拿职工工资总额的28%来做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所有的事业单位就都得黑着心去赚钱了。”杨燕绥还认为“医闹”是政府给医院的拨款不足造成的,这才逼迫医生卖药。

改革就是革命,革百姓的命容易,一纸红头文件就让数千万工人下岗,就让数亿工人自己买养老保险,现在革到研究改革的人的命了,这犹如让他们自宫,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下不去刀子的。所以,改革不能靠顶层设计,必须走群众路线,依靠民主决策程序。顶层设计出来的改革是注定要失败的。

如果杨燕绥的逻辑成立,即“过度医疗”是因为给医生发的工资低,那中国的贪官也是因为工资太少了才逼他们去贪。我们看看那些落马的贪官,哪个工资少?他们吃喝住行生活的一切几乎都由纳税人买单,可他们还要几亿、几十亿地贪,难道要给他们发几百亿的工资?

杨燕绥丝毫不顾及公共财政常识,到了胡搅蛮缠的地步。她在2014年5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事业单位职工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这种改革方式是行不通的,因为企业把20%的养老保险缴费计入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是事业单位不能计入成本,再转嫁给公共服务的对象,因为他们是学生和病人,怎么能加到他们身上呢?”

我再问杨燕绥,你不交养老保险,你退休后就不领养老金吗?你的养老金哪里来?不还是来自政府财政。政府财政的钱哪里来?不还是来自百姓的税。让你自己和百姓一样,交工资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用于发放你退休后的养老金,这难道不是减轻政府给你养老的负担吗?这难道不是减轻百姓的税负吗?

养老金并轨研究了十几年,到目前仍遇到体制内这么大的阻力,由此可见,养老金并轨必须实行当事人回避制度,不得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研究并轨,因为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让他们自己从自己身上割肉难呀!必须将此问题交给人大讨论决定,在决策中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吸纳民主元素。

三、外国公务员和百姓一样交养老保险

改革开放以来,一个最常用的词汇就是“与国际接轨”。但笔者研究发现,对官员有利的轨接得很快;对百姓有利的轨,他们就拿出“中国国情”这个挡箭牌。有人甚至伪造“国际惯例”,欺骗决策者,愚弄百姓。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纵观当前世界各国,所有国家公务员的养老金都是来源于政府财政。如果实行社会化,肯定会出现腐败。所以,当前只有财政支出这一个渠道。”

而实际情况是,世界多数国家的公务员和普通百姓一样,领工资要交社保,不搞超国民待遇。例如,日本社保体系内,公务员的养老金与私营部门完全一致,辅助性养老金虽然叫法不一,但也基本上类似于私营部门。

美国《文职公务员退休制度》规定,上到总统,下到普通公务员,领工资就要交社保税,这样在退休时才有资格领取养老金。公务员领工资时要扣除8%(军人为7%)左右的养老保险金和1.45%的医疗保险,任何级别的公务员,封顶养老金是其工资基数的80%。美国国防部公务员约翰尼·尼科尔斯说:“要想在退休后多领养老金,工作期间就要多交养老保险。”美国劳工部1997年发布的《工作条件与报酬》第37页也提到美国“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养老金差别并不明显”。

据英国广播公司2012年5月10日报道,据英国养老金基金协会统计,英国退休公务员养老金平均为每年7800英镑,而私营部门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为每年7467英镑,两者基本持平。但是,由于英国政府要求公务员的社保摊派比私营部门多,加之公务员的退休年龄比私营部门高,所以,如果同等资历、同等条件退休,公务员的养老金并不比私营部门高。可见,英国公务员与普通百姓一样,领工资就要交社保。

根据笔者的研究,就发现德国公务员不向社保体系交养老保险,但这是德国的养老法律安排,公务员不交养老保险,但少发工资,同等资历人员的工资,公务员要低于私营部门。实际上,这就相当于政府把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在工资单外扣除了。还有,德国公务员的养老金要交个税,而私营部门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无需交个税。

四、养老金并轨应是无条件的

尽管养老金并轨会遇到很大阻力,相信,养老金并轨是中国社保制度改革的大方向。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列为2014年的重点工作。

但据接近人社部的人士透露,养老金并轨重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这种用涨薪换并轨其实是换汤不换药,是假改革,当年让数千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让几亿工人自己买养老保险怎么没考虑维持这些职工的生活水平?

《中国产经新闻报》2013年12月23日发文称,中国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是世界上养老金替代率享有水平最高的群体之一,高达百分之八九十,而其他行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却跌破55%的国际警戒线。不交养老保险退休后反而拿的养老金多,这种“人吃人”的制度是任何还有点良心的人都无法给出合理解释的。

中国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工资高、福利好、免费养老、工作稳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人们早已趋之若鹜。根据调查,中国76.4%的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是公务员,而美国这一比例是3%,法国是5.3%,新加坡是2%。在日本,公务员排在就业榜单第53位;在英国,公务员甚至上了20大厌恶职业榜单。

中国千军万马争抢公务员“金饭碗”,或设法进入事业单位,这足以说明机关事业单位的待遇过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劳动力供给过剩,应该通过降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来达到劳动力的供需平衡。

其实,废除“双轨制”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来说并非一定是坏事。不交养老保险享受免费养老,但离开机关事业单位到企业工作,由于没有养老保险账户,养老保险就要从零开始,缴费年限少必然会降低退休后的养老金标准,导致很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虽然认为自己不适合那里的工作,也因将来的养老金问题只有死活赖在那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单位、个人及纳税人都是一种损失。可见,“双轨制”限制了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妨碍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利于单位人员的新陈代谢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违背了行为组织的最高效率原则。废除“双轨制”可使劳动力自由流动,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提高全社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更加公平可持续”作为社保体系的建设目标。笔者认为,中国社保体系内的养老制度改革应以建立养老保障三个支柱为目标,即基本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和补贴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是公共品,全民享有,统一标准,不管是农民还是工人,是军人还是普通公务员,也不管过去交没交养老保险,交了多少养老保险,到了法定退休年龄,都有资格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就是确保“老有所养”,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世界很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制度,如根据英国2012-2013财年标准,所有英国公民到了退休年龄,都能领到每周107.45英镑的基本养老金。

补充养老金是根据个人养老保险的交费情况,对基本养老金进行补充,体现“多交多得”的原则,满足居民养老的个性化需求,实现社保制度的公正。

补贴养老金则是根据退休居民赡养的家庭成员人数、家庭财产、收入和医疗支出等情况综合考虑给予补贴,使老年人退休后的家庭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很多,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养老金并轨应是无条件的,所有劳动者按统一的社保制度缴纳养老保险,任何人不得享有超国民待遇,这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保体系前提。养老金并轨可以全面理顺社保制度关系,化解由“双轨制”引发的各种矛盾,增进社会和谐,使全国人民沐浴在公平正义的阳光下,朝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扩展阅读:

 

国外公务员工资和退休金真的比普通人高吗?

美国公务员养老金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