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峻塔的故事
《淄川县志·寺观篇》记载:“在县治东比隅,有石佛高二丈,寺后建砖浮屠,高十三级。另据《淄川县志·古迹篇》曾记载:在县治东普照寺,高十三级,宋大观四年修,元至正重修。登高眺远莫过于此,盖淄川一景也”。是说寺内景观古塔建于宋朝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到了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年—1370)又重修过一次。当代学者杨海儒也考证说:殿后旧有峻塔十三级,亦系砖构,宋大观四年修,元至正年间重修,毁于明庚子年(公元1600年)四月二十四日大风,即为邑景之一的禅林峻塔。
说到明庚子年,就是万历二十八年这年,《中国历史历年大事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五日,莱州府潍县骤雨冰雹大作,形如鸡卵,平地水深尺余,将所种大小麦苗禾等尽行伤压无存,打死男妇王立儿等十名,牛驮不计其数。又兖州府郓城县地方东西长五十里、南北阔八里,于二十三日未时大风,自西北起,拔树飞瓦,大雨如注,冰雹如拳,落时有二个时辰,打死牧童赵差儿等十二名,牲畜驴羊五十九头,倒毁民居五百余间,二麦花禾皆毁。又济南府淄川县于二十四日冰雹如卵如碗,怪风震甫,毁民房三千四百七十五间,压死男妇刘溱等十二名,被伤王可智等六十名,倒石场六座,庙宇司铺公署十四处,打伤麦田二百九十六顷八十九亩。
这年,山东境内狂风巨雹,人员房舍、庄稼禾苗惨遭摧残,淄川倒塌庙宇司铺公署十四处,普照寺也殃祸其中。对于寺内禅林峻塔,有史料说塔是呈八角形的,以其壮丽英姿曾作为古代淄川八景之一,名闻遐迩,被狂风巨雹摧毁委实可惜!然而在这以前,有人曾来过此处,并留下了一段佳文描写禅林峻塔的当时景况:“少年时常从兄来寺内朝佛,寺院景物、殿堂依稀可记。进山门,过影壁西去即正院。院内古松参天,掩云蔽日。那藤绕曲杈、鹤立虬支的景观使人望而凝眸,继而漫步苍苔曲径,不染一尘,游人多于此止步。注目大殿前西北角处,一高塔耸立,飞檐翘然、风铃流韵。”
明代还有两首诗流传至今:
一首是明嘉靖年间淄川县令陈时万写的《禅林峻塔》:“浮图创何代,屹立县之东。峻级遥天见,虚棂上界通。涂膏民已竭,作镇力俱空。地主光无益,翻因逼太穷。”一首是明朝的淄川进士王崇义写的《同高寅阳别驾登县塔》:“十层突兀插云宵,向晚登临思欲飘。法界渐分尘迹迥,丹梯直上玉台遥。心空万劫缘犹幻,人到诸天兴转绕。更入五云绝顶望,彩凫今始见王乔。”
读这些前人留下来的辞章诗句,或许能想象当年禅林峻塔的俊貌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