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庞东梅
采访嘉宾: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党委书记王晓明
现代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人民银行运行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征信系统”),在我国经济和社会中影响力不断攀升。为了让各方了解征信系统运行状况,认识其对我国经济建设尤其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其为维护信息主体的权益所作出的努力,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党委书记王晓明。
主持人:由人民银行运行的征信系统自建成运行以来,本着对信息主体信用状况全面反映的原则,广泛收集信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请您介绍一下征信系统目前信息采集的情况。
王晓明:近年来,征信系统信息采集工作进展很快,信贷信息在全国范围实现了广覆盖,另外还广泛采集了一些公共信息,从多角度、全方位反映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14年10月底,征信系统收录1963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和8.5亿自然人。从接入机构看,征信系统已经覆盖大部分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接入机构包括各类银行、信用社、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住房公积金中心、保险公司等,对信贷市场的覆盖达90%以上。在信息类型上,征信系统的核心信息是信贷信息,除此之外,还采集了一些数据基础好、对金融机构评估风险有帮助的非银行信息,如社保信息、公积金信息、环保信息、法院信息、公用事业信息等,从多个视角反映信息主体的信用状况。
为更好地发挥征信系统作为我国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作用,我们也在不断努力,正在推动把社会融资规模范围内所涵盖的信用信息尽量都纳入到征信系统中,包括已经实现对信托贷款信息的广泛采集,正在进一步推动委托贷款、小微授信机构等接入征信系统,我们也正在与相关部门一起努力,推动法院、环保、税务、电信等部门信息的更广泛采集。
主持人:征信中心作为专业化征信机构,以服务转型为目标,努力推进多元化征信产品开发,请您介绍一下征信中心目前对外服务的情况。
王晓明:信用报告查询是征信系统最核心的服务。目前,信用报告查询终端已经基本覆盖金融机构所有的信贷业务网点。面向社会公众的信用报告现场查询网点覆盖省、地、县三级城市,全国约有2100多个现场查询网点。近年来,信用报告查询呈现快速增长状态,仅2014年前10个月,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量就分别达到8398万次和3.27亿次。2013年3月,征信中心开始尝试通过互联网提供本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目前该项服务已覆盖全国,通过互联网累计申请查询819.9万次,效果良好。
除信用报告外,征信中心也根据用户的需求,陆续推出了关联企业查询、数据应用分析系统、重要信息提示产品等增值产品和服务,更有针对性的帮助金融机构管控风险。此外,还在依法的前提下为公共部门履职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今后,征信中心将在征信系统开发应用、服务渠道拓展方面进行更多的有益尝试,努力为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征信服务。
主持人: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运行,征信系统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征信系统对我国消费、投资及经济增长作用的贡献吗?征信系统在推动信贷市场发展方面的贡献怎么样?
王晓明:征信系统通过在金融机构间共享以银行信贷信息为核心的信用信息,降低了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有效改善了信贷结构,促进贷款流向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正是通过这种“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影响个人和企业贷款,进而推动了消费和投资增长,最终促进了经济增长。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表明,从2008年到2012年,征信系统年均改善了4103亿元人民币的消费贷款质量,征信系统带来的总消费增加年均约为2458亿元人民币;与没有征信系统相比,征信系统在2012年拉动了约0.33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占整个GDP增长的4.28%左右。
另外,根据我们对21家全国性银行的问卷调查,仅2014年前3季度,全国性银行利用征信系统,拒绝了433万笔高风险客户的信贷申请,涉及金额3692亿元;预警97万笔高风险贷款和信用卡业务,涉及金额3506亿元;清收不良贷款和信用卡9万笔,涉及金额265亿元。
主持人:由征信中心建设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已经开始运行了,请问中心建设此平台的目的是什么?目前取得的成效和未来改进方面的考虑有哪些?
王晓明:应收账款融资是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应收账款融资中,放贷机构更看重应收账款的质量,也就是应收账款债务人的信用,这延伸了融资企业的信用基础,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国外很多国家建立了专业化的应收账款融资交易平台,帮助互通信息、促进应收账款融资,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征信中心建设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主要是为充分发挥应收账款流转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的作用提供信息支持。融资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在全国范围为应收账款融资参与机构提供服务,包括应收账款信息的上传和确认、有效融资需求和融资意向传递等。参与机构根据在融资服务平台获取的信息,可自主开展交易谈判和尽职调查,自行判断交易风险和达成交易。
目前,融资服务平台已注册资金提供方近2万余家,约占用户总数的半数以上,涵盖商业银行、保理公司、贷款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类型,范围覆盖全国。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明保理、暗保理、反向保理等多种业务类型,包括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提供方和丰富的融资方式,有效满足了中小微企业个性化融资需求。截至2014年12月初,平台累计注册机构29000多家,促成融资金额已突破600亿元人民币。
融资服务平台自上线以来,得到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关注,我们也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融资服务平台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盘活应收账款存量,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融资服务平台系统功能,升级业务模式,加强融资服务平台与银行、担保、评级等机构的合作,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主持人:信息主体的权益保护非常重要,目前征信中心为信息主体服务的渠道有哪些?如何保护信息主体的权益?违约记录会跟随个人一生吗?
王晓明:一直以来,征信中心始终将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依法开展信息采集,合规提供查询服务。为满足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征信中心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和手段。目前,信息主体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现场查询信用报告,也可以登录“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网址为https://ipcrs.pbccrc.org.cn)进行查询。此外,征信中心还开通了400-810-8866全国统一客服电话,接受社会公众咨询,通过不断提高异议处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来满足信息主体的异议权和更正权。
不良信息不会跟随个人一生,法律给予了社会公众信用重建的权利和机会。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因此,个人如果发现信用报告中有不良信息,应尽快还款,并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同时,征信中心也在积极研究建立信用信息修复机制,更好地帮助信息主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金融观察:多视角反映主体信用 助小微成长促经济发展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