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借伯南克量化宽松将收尽中国经济红利


  警惕耶伦借伯南克量化宽松将收尽中国经济红利

  文/王杰

  导读:

  -——超级金融和超级消费为美国主导全球经济提供了基础,构成可美国了主导全球经济的既得利益模式: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输出——提高外国产能——扩大美国消费——美元扩张——繁荣美国金融市场——资产价格泡沫危机——外国产能过剩危机——美元收缩回流——产业资本回流美国——美国经济复苏繁荣——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再输出。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致力于人民币国际化,却没有建立人民币回流的经济机制,没有将国家经济发展建立在消费主导型经济基础上,没有将大量的公共财政用于医疗、教育、就业培训、养老和生态环境治理等公共事务方面,而是浪费在强拆强征的城市化重复建设和铁工基等基础建设方面,杠杆化高负债基建拉动经济高速发展后,却需要借口延长退休来缓解社会养老问。一个没有提升消费能力机制的国家,其货币快速国际化,无异于放出去的是没有系牢线绳的风筝,最终只能收回线绳。

  ——美元与黄金走势的背离走势为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超级金融国家和超级消费国家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美元回流奠定了基础。美联储加息美元回流美国将掠夺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化过程积累的经济红利。

  ——2015年,美国经济进入加息周期,美元升值加速,资金外流将重创中国资产价格,产业资本外逃将掏空中国制造业,美元借款融资成本将压垮负债累累的中国企业。资金外逃,产业外迁,外债还本付息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做空将快速消耗掉中国多年来贸易顺差累积的庞大美元储备,中国在美元贬值期间高价收储的黄金储备也将伴随着美元升值而大幅贬值,用不了两年中国将变成为一个外汇储备缺失的国家。政府高负债主导投资消耗掉内储(人民币储蓄),人民币贬值消耗掉外储(外汇储备),当中国外汇储备耗尽后,失去经济红利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回到4.5%以内。

  正文:

  美元在涨,黄金和大宗商品在跌。

  这其中的含义对于市场投资投机者而言,价差意味着市场存在赚钱和赔本的空间。

  但在国家之间,其含义并没有如此简单。

  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实现了欧洲的复兴,这一计划的核心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输出,德法意三国变成了欧洲制造大国;欧洲复兴后,美国再次通过产业资本和金融输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制造了亚洲"四小龙'',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变成了亚洲制造核心。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美欧和平演变策略推进,东欧剧变,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加大,新一轮全球化进程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国成为了世界制造大国。

  在以上三次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美国逐步转化成为了一个超级金融大国和超级消费大国:其一,每一次产业资本输出和金融资本输出都扩大了美元在国际世界的影响范围;其二,每一次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输出都为美国提供了廉价消费产品,扩大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消费比重,提高了美国消费能力,同时也维护了美元在全球贸易和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其三,每一次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会在输入国家和地区造成产能过剩和美元过度贬值引发的价格泡沫危机,而这些国家和地区每次危机的开始都以美元回流和美国制造业回流美国本土为标志。 其四,每一次美元回流和美国产业资本的回流都会对美国产业资本和金融输出地国家造成较深层次的经济打击,其经济修复只能等待新一轮的美元扩张和美国产业资本输出。 其五,对于在各轮次全球化进程中,美国消费的周期性轮回成为了世界经济周期性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上述五点中,超级金融和超级消费为美国主导全球经济提供了基础,构成可美国了主导全球经济的既得利益模式: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输出——提高外国产能——扩大美国消费——美元扩张——繁荣美国金融市场——资产价格泡沫危机——外国产能过剩危机——美元收缩回流——产业资本回流美国——美国经济复苏繁荣——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再输出。无论欧洲复兴,还是亚洲四小龙,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全球贸易和服务,各国或地区虽然都形成了各自货币的国际化,但是这些国家的货币始终和美元无法抗衡,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都被动受到美国经济发展机制的主导而无法形成货币回流机制,换句话说,这些国家的发展始终建立在生产型国家的基础上,无法将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立在消费主导型基础上,也就无法形成超级消费:尽管欧洲国家发展到欧盟并发行统一货币欧元借以对抗美元,但是欧盟成员国由于经济发展良莠不齐,仍然没有办法形成一个超级消费集团,其核心国家的公共财政福利也无法惠及到其他国家,因此欧元区还无法成为世界消费的另一个中心,这一点就决定了欧元还无法成为美元的对手。在亚洲,日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变成了世界制造大国,但是,日本最终还是步欧洲国家后尘沦为美国经济的附庸,属于生产型超级大国,最终在广场协议后变成了一个长期衰退的国家,日元虽然已实现了国际化,但是日元的归流机制至今没有形成,所以历尽20余年日本经济仍然无法走出颓废,日元在美元面前还是一个弱势货币,其原因如此。无论欧元区核心国家还是亚洲的日本,作为生产型国家,由于无法成为超级消费型国家,其发展只能跟着美国经济循环波动,只能随着美国推动全球经济化进程而进行产业资本输出拉动本国经济发展,但不能独立于美国之外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这在绝对程度上导致这些国家只能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附庸而不是美国经济的引导者。

  加入WTO后,中国逐步变成了一个世界制造大国。由于物权人为割裂,产权制度畸形,公共权力必然介入市场,政府投资主导了中国经济发展,拥有全球最大消费群体的中国很快变成了一个产能过剩的国家。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由于中国现存”维稳“的体制无法承受大面积失业群体,为了避免失业率上升而引发社会震荡,毫无选择地推出了一系列持续的经济刺激政策,从而形成了史无前例的过剩产能。作为一个生产、建设型主导国家,庞大的政府投资挤占了社会消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现在中国面临着严重的通缩危机,如果中国面临资本外逃而释放额外流动性,中国将很快陷入恶性通胀而引发社会问题。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后,成为了又一个步欧洲和日本后尘的国家。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人民币国际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历经数年,中国央行力推人民币国家化,中国制造业的繁荣坚挺了人民币,而人民币坚挺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基础,不过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过剩和加速衰退,人民币正在变成为一种脆弱的国际货币,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国际做空货币。2014年11月初,人民币贬值的中长期趋势已经生成,2015年人民币将在美联储加息后陷入贬值危机。王杰律师认为,长期以来,中国政府致力于人民币国际化,却没有建立人民币回流的经济机制,没有将国家经济发展建立在消费主导型经济基础上,未将大量的公共财政用于医疗、教育、就业培训、养老和生态环境维护等公共事务方面,而是重复浪费在强拆强征的城市化反复重建和铁工基等基础建设方面,长期的高负债基建拉动经济高速发展后,却需要借口延长退休制度来缓解社会养老问题。一个没有提升消费能力机制的国家,其货币快速国际化,无异于放出去的是没有系牢线绳风筝,最终只能收回线绳,而不是风筝:看起来庞大的外汇储备,将很快随着人民币贬值危机而消耗殆尽。

  2014年期末,美国制造业复苏,随着美国经济日益走强,美联储已进入加息阶段,尽管全球经济整体疲弱,但美联储将按部就班进入加息周期,因为中国减息周期的开始意味着中国泛滥的流动性已无法支撑起行将崩溃的资产价格泡沫,美联储只需要按下加息的按钮就足以刺破中国被“新常态“遮掩着的巨大泡沫。

  在这场对决中,美联储新任主席耶伦将借伯南克QE政策策略——美元与黄金价格曲线背离——收尽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红利。

  二十一世纪初的十年里,美元的供给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增长,2002年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美元指数贬值曲线说明了这一切。

  美元扩张在推动全球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推动了全球货币的扩张,流动性过剩造成的通胀成为了全球经济治理的问题。黄金的消费属性和抗通胀属性被放大,2002年以后全球黄金价格持续上升的价格曲线很好地描述了次贷危机爆发前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景象。次贷危机后的美国QE将黄金价格推向了历史最高价格水平。

  美元与黄金走势的背离走势为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超级金融国家和超级消费国家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美元回流奠定了基础。

  美国通过制造业输出和美元扩张获得全球最廉价的消费品,新兴制造业市场国家在美国制造业迁徙过程中获得了强大的产品生产能力和额外的美元储备,同样的,那些新兴能源和资源国家也在能源与资源出口的过程中储备了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表面上看,美元扩张为全球带了了繁荣,也为新兴市场制造业国家和能源资源型国家储备了大量外汇储备,增强了新兴市场国家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但隐藏在弱势美元背后的是,为了消化超额外汇储备成本,各国只能将外汇储备投向美国债市,或者增持黄金储备以应对美元的无度扩张,从而为美联储利用美元优势最终掠夺各国财富埋下伏笔。

  次贷危机爆发前, 美联储一方面通过美元扩张提振美国消费能力分享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红利,另一方面通过大量债务证券廉价回收美元。在那些年代,美国通过金融市场只需要付出制造美元和债券的廉价成本,就分享了其他国家经济增长成果的全部。

  2007年,伴随着老牌发达生产主导型国家(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和中国以及其他新兴能源资源国家产能过剩,美元继续扩张已无法继续提振美国消费,而美元扩张所产生的资产价格泡沫也无法持续。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老牌生产型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跟随美国遭遇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资产贬值危机。作为格林斯潘的继承人,在格林斯潘为提振美元历经二十余次加息抑制美国资产价格泡沫而触发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新掌门人伯南克采用了量化宽松政策提振美元。通过三轮QE,2014年美元最终走强,全球制造业开始回流美国,伴随着2014年四季度美联储退出QE,2015年,美联储加息将开始通过美元回流掠夺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化过程积累的经济红利。

  2008年以来,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冲击,发达国家普遍将利率保持到零利率水平并普遍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迄今为止,唯有美国依靠量化宽松政策走出了经济衰退期进入稳定的经济复苏期,其他国家则步履蹒跚,深深陷入衰退而难以自拔。在美联储实施首轮联化宽松政策时,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声称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可在那个年代,新兴市场国家央行无人懂得保尔森的话语背后隐含的真实意义,反过来大都指责美联储开动印刷机制造全球流动性过剩,这些央行行长中包括了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

  美国次贷危机表面上沉重重创了美国经济,但对于美国而言,只要修复了美国金融及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就能够修复美国经济:美国通过次贷危机不仅降低了美国资产估值泡沫同时通过周期性失业危机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使得美国成为全球化金融危机诞生以来第一个降低生产成本要素的国家——在全球,美国是唯一 一个迄今为止能够利用“实证主义经济学“不断通过周期性金融危机来削弱竞争对手并提高自身国家综合实力的国家——通过多轮QE修复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降低融资成本,恢复消费信心,吸引美国海外制造业以及其他国家制造业回流美国,增加美国就业单位和财政收入。随着美国低估值资产对全球流动性的吸引,全球资金将逐步流入美国推高美国资产价格,美元的加息时代就会到来。在美元加息时代,美元回流将导致产能过剩国家面临流动性枯竭的困境。

  2009年后,在美联储QE政策刺激下,新兴市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大部分国家为了规避美元贬值风险增持了黄金储备,在2009年至2012年末,国际金价达到经济全球化以来的最高价格水平。2012年末,部分发达国家怀疑美国黄金储备大幅下降,甚至有国家提出要运回在纽约的黄金储备,但遭到了美国的拒绝。这个残酷的现象背后隐含了这样一个事实,在美联储量化宽松后,美国在黄金价格历史高位悄然减持了黄金储备,直接导致了2013年二月国际金价的暴跌。对于美国而言,随着2014年QE的退出,2015年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国际金价将伴随着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动而继续波浪式杀跌,同时,随着美元回流,新兴市场国家的价格泡沫将导致资本外流,各国外汇储备将随着美联储加息进程而逐步耗尽,并最终被动卖出黄金储备换取现金,2016年后美国将在新一轮历史低价水平上大肆收购黄金作为储备。

  除了美元扩张美债回收美元分享各国经济红利的手段外,以上过程揭示还揭出美国通过美元政策掠夺各国经济红利的另外两种隐秘手段和途径:

  其一、美元扩张——推高国际或个别国家和地区资产价格泡沫——美元收缩——刺破国际或个别国家和地区价格泡沫——国际产业资本逃离危机国家和地区流入美国——增加美国经济实力——推动美国经济发展。

  其二、美元扩张——推高国际金价——美国减持黄金储备——美元收缩所——打压国际金价——低价增持黄金储备——赚取国际经济红利——增强美国金融实力——维持美元国际货币主导权。

  在以上两种手段中,前一种手段将恢复美国制造业强国地位、增加美国财政收入平衡美国财政进而扭转美国贸易逆差,第二种手段则直接通过黄金贸易巨大价差掠夺走各国外汇储备,从而消化掉美国的巨额外债。这就是美国实证主义经济学的精髓。换句话说,美国实证主义经济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不断深化认知并利用金融危机的周期性价值实现美国的经济战略目的。

  现在,美国已经利用实证主义经济学发动了新一轮“美元战争”,美元不仅要打败欧元和日元还要击溃新兴市场各国的货币掠夺各国经济红利,其中包括正处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民币。中国制造业的繁荣和长期的巨大贸易顺差为中国积累了巨大的外汇储备,在资本管制制度下,中国在国内被动释放出了巨大的流动性,造就了中国巨大的资产价格泡沫和庞大的产能剩余,现在,中国制造业已被政府主导的投资和土地财政挤垮,中国制造业已走向没落。2014年11月人民币贬值已形成中长期趋势,2015年,美国经济进入加息周期,美元升值加速,资金外流将重创中国资产价格,产业资本外逃将掏空中国制造业,美元借款融资成本将压垮负债累累的中国企业。资金外逃,产业外逃,外债还本付息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做空将快速消耗掉中国多年来贸易顺差累积的庞大美元储备,中国在美元贬值期间高价收储的黄金储备也将伴随着美元升值而大幅贬值,用不了两年中国将变成为一个外汇储备缺失的国家。政府高负债主导投资耗尽内储(人民币储蓄),人民币贬值消耗掉外储(外汇储备)。当中国外汇储备耗尽后,失去经济红利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回到4.5%以内。

  这不只是假设,看看因乌克兰问题而遭受欧美制裁的新兴市场国家俄罗斯:在美元走强,国际石油价格大跌过程中俄罗斯庞大外汇储备与黄金储备的快速损耗就知道了,俄罗斯的崩溃代表了新兴能源与资源产能过剩国家的崩溃,步后尘的将是制造业过剩国家——在全球化国际需求深度衰退面前,新兴市场国家制造业在存货跌值损失中的倒塌只是经济逻辑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