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还原视野下的黄帝蚩尤共工蚕丛与苏美尔


 神话还原视野下的黄帝蚩尤共工蚕丛与苏美尔

 

1、白龙岭就是蚩尤墓

    蚩尤部将身首异处,故别葬之。史籍记载的蚩尤坟墓都是蚩尤部将墓,至少也有六处:山东两处,《皇览》记载: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蚩尤肩髀冢,在山阳郡巨野重聚。此记载告诉我们,蚩尤部将首级冢在寿张阚乡,蚩尤部将肩髀冢在巨野重聚。口头传说而经传未见记载的蚩尤部将冢还有河北涿鹿三处,河南一处。现今在涿鹿大战古战场上有三座蚩尤坟,即位于黄帝城东八卦村附近,有一大一小两座坟冢,被称为东蚩尤坟;位于保岱镇窑子头村附近,釜山脚下的蚩尤坟,被称之为西蚩尤坟;位于黄帝城东南约15公里处的塔寺村蚩尤坟,被称为南蚩尤坟。还有河南台前蚩尤坟,在台前县后三里村东南约300米,清末民初时,其冢仍占地约2000余平方米,高1.5米,1933年黄河决口,该冢被淤没,后来村民在原址堆起一座土丘,1956年被耕为平地。此六处蚩尤部将坟,都有坟墓堆土,有的规模还不小,但有史料记载支撑的是山东寿张阚乡和巨野重聚,阚乡是蚩尤部将首级冢,重聚是蚩尤部将肩髀冢。

   《史记·001·五帝本纪》: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淮南子·览冥》:黄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辅之。

   《帝王世纪》: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髃。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数万髃,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得力牧于大泽,进以为将。黄帝因着占梦经十一卷。

    据记载: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得力牧于大泽,进为将,称拜将台。力牧峰在具茨山主峰风后岭的别峰,有一个刀削斧砍立陡石崖的险峰,叫力牧峰,是因为纪念黄帝的名臣力牧而得名。是后人为感念力牧协助黄帝治国的功绩,易名为力牧台。台高约15米,东西长大约120米,南北宽约80米,为夯土筑成的土台。台上有时期的砖瓦和红烧土遗存,是当时高台建筑遗址。


 
仰韶时期元君庙、横阵、史家、姜寨多人二次葬墓表明渭水流域炎黄老巢被端 

陕西省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想像图

    约西元前6000年我国已出现了村落。约西元前4500年的姜寨聚落遗址大体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三部分。制陶区集中在河边便于取水,墓葬区则在壕沟外以利卫生。聚落内的房子分为五组,每组均由十多座中小房子和一座大房子环列组成,门均朝着中心广场。这一布局说明姜寨聚落存在着5个氏族,每个氏族由若干家庭组成,各氏族中心的大房子是公共活动场所。

    仰韶时期临潼姜寨大围沟即护城河,由于黄帝的都城被天狗哈提部下捣毁,黄帝不得不重新在涿鹿建都。所以在涿鹿之野,既有黄帝城,也有蚩尤城。王北辰认定汉上谷郡,今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就是黄帝城遗址,漯水就是今天的桑干河。釜山就是今矾山。  


    
黄帝打败蚩尤后,采取了怀柔政策,优待蚩尤手下的天使,鼓励生育,为苏默和希腊复国奠定了基础,颛顼长大后,华族半神数量超过了尤太。

   《山海经》中《大荒西经》曾经记载: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种鱼,半身偏枯,一半是人形,一半是鱼体,名叫鱼妇。据说是颛顼死而复苏变化成的。颛顼是少昊之子,在他死去的时候,刚巧大风从北面吹来,海水被风吹得奔流而出,蛇变成了鱼。已经死去的颛顼便趁着蛇即将变成鱼而未定型的时候,托体到鱼的躯体中,为此死而复生。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和颛顼结合在一起的鱼叫作鱼妇。鱼凫就是象鱼一样凫水,鱼凫与鱼妇的音与义均无差别,鱼妇就是鱼凫,黄帝朝第三代君,鲧似乎为其后代。颛顼生驩头,驩头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鱼妇应是颛顼到鲧之间的,形如美人鱼。

   《礼记·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在永城汉梁王墓室壁画中曾经出现过鱼妇的壁画。 

   湘西苗族中普遍传说,蚩尤被黄帝活捉后坚决不投降,四月八日被杀。蚩尤冤魂不散,时常托梦给苗族民众。几千年来,苗民在四月初八举办椎牛祭祖,祀奉蚩尤。椎牛俗称吃牛,是湘西苗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之一。这个节日在古代的内容主要是敬祖先,讲古根,即讲述天地产生、山川形成、人类出现、苗族迁徙、吃牛缘故等等。其仪式的高潮是用标枪刺死一头肥壮的大公牛,祭祖完毕后参加者煮食牛肉。现代四月八仍然是苗族最大的节日之一,但主要成为农产品交易和文艺体育比赛的节日。这一天要赶集赶墟,要赛歌赛舞赛马,斗牛斗马斗鸟,还有拔河、上刀山等。

今天贵州、广西、云南等地的苗族都是历史上从荆楚迁徙而去的,他们大多保持着四月八这个节日。这个节日又称牛王节,因为这一天除了椎牛以外,苗族还通过一系列的敬牛(荆楚方言”)活动来纪念蚩尤。这一天据说是牛的生日,耕牛不出工,吃青草、稀饭和鸡蛋汤。有的地方给牛洗澡,打扫牛栏,除虱治病。在荆楚地区,部分汉族(如南漳县)、侗族(如湘西)、瑶族(如江永)也都过牛王节。荆楚以外,壮、布依、畲、水、仫佬等许多民族都过牛王节,或称牛魂节、牛神节、斗牛节等。苗族人视蚩尤为先祖,每年十月初一都要举行祭祀蚩尤的仪式。

   照希腊文的字面解释,无首人Acephalites就是指没有头的家伙。这些可怕且神秘莫测的无首人曾在北非各地被人目击。据说这些无首人的肩膀下面长着一双诡异的眼睛,透着骇人的目光,而宽裂的大嘴在腰部开合。很少有人了解它们的习性或意图,但光是其外形就足以引起警戒与恐慌。

   在希腊语中,a-是没有(without)kephale则是头(head)Acephalites就是指无头人,而Acephali有时也被解释为没有领袖的集团,西方人有时也将他们称为无头人贝雷姆耶”(Blemmyes拉丁文Blemmyae),是栖息于非洲的传说生物,主要在努比亚、库施、埃塞俄比亚和埃及南部一带活动。

    无首人也和中国古代的传说生物刑天十分相似,《山海经.海外西经》曰: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刑天传说表明,炎帝退位后,虽然大部分部众加入黄帝,仍有部众不服,而末代炎帝榆罔不愿再统辖他们,导致这些不愿意臣服黄帝的部众成了无领袖的势力,这些反对势力由于居住分散,黄帝只能派多员部将清剿。

   《龙鱼河图》说:灵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状。

   《太平御览》黄帝擒杀蚩尤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像以威天下,咸谓蚩尤未死,八方皆为殄灭。此记载当指刑天之乱,黄帝一面安抚蚩尤部众,一面派应龙去南方镇压,黄帝派女魃驱逐荤粥后,女魃留居北方,数千年后,女魃部与荤粥后代融合,成为鬼方氏。鬼方氏常与中原巫族通婚。

    应龙为雨神,女魃为旱神,应龙和女魃建立了奇勋,但也丧失了神力,再也不能回到天上。应龙留在人间的南方,从此南方多水多雨。魃留居北方,从此北方多干旱。丧失神力意味着飞行器被打坏,说明女魃和应龙都装备了飞行器。旧约上说的那古蛇可能是应龙,炎黄大战中,女魃、应龙都没有出现,黄帝蚩尤大战才出现,表明应龙也是从亚夏逃过来的,他居住的青海龙驹岛可能指地中海克里特岛。炎黄大战中风师飞廉雨伯屏翳都未出手,表明蚩尤并未尽力帮黄帝作战。

   《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山海经·大荒东经》: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山海经曰: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郭璞曰:今之土龙,本此,气应自然冥感,非人所能。郭璞的意思是应龙是有翅膀的千年龙。

   《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四》:又筑城于青海中龙驹岛,有白龙见,遂名为应龙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依此记载,应龙居住在陆地上,并非龙类,而是来自青海的半神,只是有飞行器罢了。

    黄帝扫平东方后,派颛顼扫平欧洲和西亚,局势稳定后,迁都苏默埃利都,苏默王表中有记载。后将政务交给颛顼,回到东方养老,崩后葬于桥山。

 

   《水经注》,下洛(今涿鹿城)东南40里有桥山。汉以前无桥字,战国前用梁字代桥,后称飞梁。汉以前桥山仅此一地。温泉屯乡李虎沟村南陵寝山,老百姓叫陵寝地,有一沟将其分为东陵寝和西陵寝,《山海经》叫穹山,灵山北是轩辕之国(黄帝城),轩辕之国北部是穹山,即桥山,桥山南麓土梁上有黄帝庙,元至顺4年(1333年)二月地震,黄帝庙毁。考古学者认定此山即《史记》“黄帝崩,葬桥山”的桥山,是早期皇帝祭祀的黄帝陵。

吉尔伽美什和恩齐都(Enkidu)。左边的恩齐都牛角狼耳,颇似蚩尤,当为九黎失败后西迁部落之一。

    2、撒旦策反

    黄帝平定蚩尤之后,给岐伯部分兵力复仇,夺回金字塔,因兵力悬殊,战败,圣经上称撒旦战败,由于东亚内有刑天之乱,外有芬离尔寇边,局势不稳,黄帝给撒旦的援军非常有限。撒旦可能是岐伯任命的司令,应该是撒克逊人的领袖,旦即东,撒旦即撒哈拉之东,显然在埃及尼罗河中游,那里易守难攻,可负隅顽抗。失败后也可穿越沙漠撤离,不至于全军覆没。

    一战失败后,撒旦在撒哈拉沙漠带领撒克逊人、腓尼基人和盖娅后人坚持斗争,得到岐伯从东方派来的援军后,开始策反尤太巨人,旧约称之为诱惑,战败后余部由腓尼基酋长摩洛Moloch率领撤退,苏默残部则由哈大德(闪族Hadad/苏默风暴神Adad)率领撤往中亚,哈大德即巴力,信徒都尊称哈大德为巴力(即主人)。希腊神话中,巴力转化为巴勒斯(Belos),代表的即主神宙斯。宙斯就是中国古籍中的。宙斯一面休养生息,一面通过岐伯向颛顼借兵以稳住阵脚。

    3、颛顼绝天地通

    颛顼绝天地通,就是捣毁了尤太人的通天塔,攻取欧倍拉和埃利都,帮苏默复国,驻守天地通的尤太半神损失惨重,宙斯也顺利收回希腊、意大利,摩洛收回黎巴嫩和西班牙,伊拉克的巨人族可能是颛顼带去的蚩尤投石兵俘虏的后代,一战中岐伯之所以战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方共工氏一支临阵反乱,颛顼西征,消灭了叛军,上古典籍中颛顼与共工之战,只是消灭了西方共工氏一支而已,后世典籍把远古女娲战共工故事合并到颛顼时代,夸大了颛顼的功劳,其实,颛顼并未彻底消灭西方共工氏康回,更未击溃尤太YHWH集团,只是攻下了YHWH的首都埃利都,尤太集团仍然拥有非洲,亚欧非大陆形成了颛顼朝与计都朝对峙的局面,当时的西方共工氏分为两支,希腊神话中,宙斯打倒父亲克诺洛斯,就是希腊和北非两支共工氏的对决,曾经占据北非和美索,千年之后,在约西元40003500左右,帝喾终于征服埃及,阿姆拉特为古埃及前王朝时期,是埃及文明的第一个王朝,阿姆拉文化(Amratian Culture,也称涅伽达文化,埃及史载西元前3600-3500年)是苏默文明的延续,古埃及有把死去的法老和大巫当神的习惯,透特神就是阿姆拉文明的大祭师,透特的意思是透露特别的信息,他是古埃及智慧之源,知晓末灾信息,精通魔法,应该是埃及文明的奠基者,也是苏默文明的继承者,帝喾拿下非洲后,远征尤太老巢冰岛,命透特管理非洲,透特为朱鹭首人躯(让人想起人面鸟身的帝俊),应是少昊氏嫡系,会制造飞机,帝喾籍以追杀尤太,如果没有飞机,是不可能将尤太半神消灭干净的,少昊族的鸟图腾其实就是飞机,商汤时奇肱国有飞车,后鲁班和墨子都造过飞鸟,技术可能源于远古少昊氏。在透特的督导下,阿姆拉文明取代尤太文明,当年的仇家尤太人沦为奴隶,但金字塔已经深埋沙底,物是人非,乃在法老时代重建金字塔,由于蚕丛巨石之技为夏人带到羌地,遗存技术不完整,所建之塔不理想,于是在吉萨开展考古发掘,将被尤太破坏的吉萨三塔从沙土中清理出来,装修成法老的金字塔,以后的各代法老都仿造吉萨三塔。

尤太人为奴就是今天的劳改犯,与黑奴不同,古奴隶=劳改犯,现代奴隶=黑奴和印第安咖啡奴,所谓奴隶社会就是有奴隶有劳改犯的社会,那我们今天就是,如果说我们今天不是奴隶社会,那么以前的各朝都不是奴隶社会。古埃及自然也不是。苏默的奴隶主要是战俘和债奴,还不起债则给债主当奴隶,以工抵债,现代劳改犯欠债劳改,是为国家做事,不是为债主做事,债主并未得到补偿,劳改犯实际上相当于苏默巴比伦时期国家支配的公共奴隶,可见,现代劳改制度未必比奴隶制公平。让尤太人为奴是防止他们搞尤太文明,本应象元首那样处理,但法老人道,故得到了奴隶社会的雅号。奴隶社会这个词显然是尤太人的发明。所谓封建,其实和现代的股份制一样,只不过古代以土地入股,而今人以金钱入股,分封诸侯就是赠送奖励股份呀,国产现代哲人大肆渲染两者的差异,其实,土地和金钱从古到今都是可以互换的,能有多大的差别呢?资本家把金钱换成土地,转眼就成了地主,地主把土地换成金钱,转眼成了资本家。有必要区分两者吗?

    上古神话中的伐共工实际上只有三次:女娲伐共工、颛顼伐共工氏、帝喾绝祀共工氏康回。而禹伐共工乃后人附会之作,禹伐的是三苗,参与三苗作乱的共工氏和夸父氏只是共工氏中的少数人,共工氏是上古大族,后裔遍布世界各地,每次作乱总会有一些人参加,但这少数人不能代表共工氏,大禹受万族拥戴,拥护大禹的共工氏占绝大多数,诺亚洪水纯属天灾,后人误以为诺亚洪水是共工氏所为,大禹治水必然伐共工,这种推理显然不成立。大禹从治水到驾崩不过二十年,只是镇压了防风氏手下作乱的部分夸父氏而已,不足以得出禹伐共工的结论。

    10000年以前,亚特兰蒂斯也派出了一支监视和破坏姆大陆的部队,驻西伯利亚,希伯来一词就是从西伯利亚来的意思,后来迦南人把那支进入巴勒斯坦的闪族部落称为希伯来人Hebrews),意思就是渡河而来的人

    尤太的神和圣人是在7500年前和2500年前出现的,在5000年前没有神,摩西的出现至少比尹寿晚500年,摩西是埃及王子,是埃及文明调教出来的,并不专属于尤太文明,他只能帮尤太保命,没有末日审判的能力,能力远不及大禹后裔夏启,摩西是尤太的救主,最多只是智者和君主,不是圣,由此规律可知,2012以后500年内,身为阿修罗的基督都不可能再临,但老子一定会出现,踩背图自然穆穆乾坤大预言了自然之道的兴起和尤太广告文明的衰落,既然基督500年内不可能再临,所谓三教圣人是不存在的。500年后顶多出个摩西,只有自保之力,没有撼动华夏文明之能。这里强调一下,华夏文明并不是中国的专利,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可能继承华夏文明,美国迎接老子无可非议。华夏文明现在也有一个秘密组织,和尤太文明的秘密组织是并存对立的,暂时处于弱势。阴谋论背后有两个对立组织,而不是只有一个。

    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意味着蚕丛和共工后代亚夏人被赶出埃及,西王母部也被赶到了高加索以东地区,大部分人后来东迁到甘肃泾县一带,撒克逊人逃亡,远古西南夷族认同鬼类,三星堆的虎龙图腾并存,表明虎图腾的西王母部早已与龙图腾的共工部及鬼母盖娅部合流,间接证明了亚夏联盟的存在。旧约上的人类起源说的是地中海东边和南边的故事,发生年代在7500年前,远远晚于玄学和中国神话,上帝有能力战胜岐伯,说明他也是神,是巨人,旧约上的上帝有四个,第一个是共工,亚当的制造者,指导建造诺亚方舟的也是他,目的是帮助巨人老子的族人逃避那场旨在收拾盖娅的洪水,共工方舟之技一直传承到尹寿(即诺亚,帝尧之师),第二个是基督,是远古的一个官名,意思是王,名字叫耶和华,尤太帝国领袖,驱逐亚夏人(西王母、蚕丛的戎羌和共工、盖娅、千里眼、顺风耳的彝族总称为夏),结束亚夏文化的就是他,7500年前不是末日,洪水的制造者不是基督耶和华。第三个是颛顼,在通天塔工地解放并解散了那些为尤太人工作的人们,并把他们迁到世界各地,以剪其羽翼,削弱尤太势力,一些有天梯传说的民族就是那帮人,少昊氏之后曰重zhòng,千里成重,后土追击西伯利亚尤太巨人,进入北美洲,后迁到中亚东沿,少昊更西,肯定到了中亚,西方少昊之国西去千里即苏默,颛顼凯旋后,重留守西亚,路西法是重的后代。黎是通天塔的移民总管,那里的工人就是他疏散到世界各地的,这项工作比现代的三峡移民复杂得多,在苏默史诗中,黎就是主神恩利尔,后人把黎作为民的代名词。旧约记载的基督与亚夏之战、撒旦策反之战、基督与路西法之战,都是巨人大战,天使即半神巨人,首战为尤太巨人和欧亚非北部联军对亚夏巨人和苏默联军,亚当和夏娃惨败,岐伯逃跑,蚕丛后代半神嫘祖逃难到东亚,嫁给黄帝,成为中华蚕丝业的鼻祖,千里眼、顺风耳后代逃往羌地,成为西夷。第二战为华夏巨人复仇,落败。第三战为颛顼亲征,胜,收复欧洲和西亚,击溃欧亚非北部敌人,但仍然无力消灭尤太,旧约篡改并删除了三战,把第二战的撒旦替换为路西法,巧妙地把路西法路朝之帝改为败将,把颛顼改为上帝,与后来苏默崛起、尤太战败为奴的史实不符。老子称此举为。第四个是耶稣,四者不在同一个时代,因而不是一个人,四者之中,只有共工和基督耶和华是神,人们以为共工和基督是同一个神,所以他们坚持一神论,颛顼是半神,耶稣只是尤太圣人,耶稣所传并非原创,《死海古卷》的发现表明,旧约的全部经文在耶稣诞生之前几百年就有了,旧约中没有耶稣,耶稣只是传授了这些古代早已存在的经文,所以,尤太教中没有耶稣,三位一体的说法是错误的,旧约上矛盾之处甚多,新约只是旧约的广告化版本,只有三位一体,才能最大程度地自圆其说。中国古代父子分得很清楚,中国文化最反对的就是父不父、子不子,三位一体显然是反华夏文化的,说明远古的尤太与华夏是敌人,观念相反。尽管如此,但穷鬼并不认为三位一体纯属伪造,三位一体其实意味着三个耶稣,而不是三个上帝,耶稣、商鞅、吕不韦三个都是耶稣,商鞅和吕不韦都有一个类似于耶稣的以死弘法的感人故事,其实他们不是弘法,而是灭法,利用人的怜悯之心灭法,焚书坑术士是吕不韦早就计划好的,坑的术士们是老子的徒孙,坑的儒是老子的世俗化版本,焚书坑儒是北魏时的卫宏新说,无据可考,司马迁说的是坑术士,不是坑儒。之所以东亚有两个耶稣,是因为东亚出了老子,耶稣是老子的对头,但远非对手,三耶稣合力对付老子的第一代弟子也不是对手,他们只能等待老子的第一代弟子死后才能转世,他们转世的目的是破坏老子的大道,他们知道老子授徒是弱项,采用的是尤太人惯用的阴谋手法。【路西法意思是光之使者。在古希腊神话中,路西法名为晨曦之星(破晓的带来者),即黎明前除了月亮之外在天空中最亮的星体-金星。古罗马天文学家发现,金星、维纳斯实为同一颗星,因此有不少诗人将爱神维纳斯又名路西法。路西法原为上帝身边最美丽最权势者,因不满上帝要求其下跪于神之子而叛变,最终堕落为魔王,成为地狱主宰之一,即傲慢原罪之魔王】。

    宁梯(Nin-ti)是美索女神仙的名字叫,而她的俗名则叫夏娃(Eve),此夏娃就是在《旧约》中被称为人类之母的那个,也就是华仔用人类之父亚当的肋骨造出来的那个,那么她怎么会跟美索女神仙扯上关系呢?

    在一则苏默神话里,大神恩基(也就是埃阿)因为贪嘴,偷吃了有众神女王之称的宁胡尔萨格【也称神,是美索不达米亚生育女神。她是产房,羊栏中怀孕的人与动物的保护者。尼尼微城就是因她的名字""而得名的】培育的珍贵植物,女王勃然大怒:好小子,还反了你了,那东西是你能的吃的吗?等着死吧!受到诅咒的恩基从此一病不起,因为疼的不行,躺床上直哼哼,眼瞅着恩基快挂了,其他神仙坐不住了:不就吃了点吗?怎么地也犯不着抵命啊。于是跑到女王那求情,好说歹说把女王劝了过来治病。哪疼?女王直接了当的问道。刚还疼的直哼哼的恩基一听女王发话了,不哼哼了,嘴皮子也利索了:肋骨,肋骨疼。于是女王就创造了一个叫做宁梯的女神来治疗恩基的骨伤,结果当然是把恩基治好了。

   本来这则神话也没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宁梯这个名字有点看头,ti在苏默语中既表示肋骨,又有赐予生命的意思。所以宁梯既是肋骨做的女人,也是赐予生命的女人。神话的作者采用的是一语双关。

    巧不巧这则神话被《旧约·创世纪》的作者瞧到了,觉得挺好,就想往自己的本子里添点料,可是这希伯来哥们苏默语学的不地道,看不出什么一语双关,就很随意的把ti译成了肋骨,于是就有了肋骨变夏娃的故事,女神仙宁梯也就成了世界上第二个人——夏娃。

    《华阳国志》云;蜀之邦,媾姻则黄帝婚其族,黄帝所娶嫘祖就出生在古西陵。古西陵(现嫘祖故里)存在着众多的民间传说和文物。天垣有五面山,当地人称为五帝山。嫘祖故里一个完整的上古界碑上面刻有50多行类似文字的符号,已被载入《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一书中,汉字专家何九盈、胡双宝、张猛认为:该界碑文字符号与西安半坡彩陶刻划符号相似,是属于西元前4000——5000年前的文化遗存。就时间来计算,比两河文明、埃及文明时期的文字古远。更比耶酥的降生时间久远。

    基督和耶稣都不是救世主,摩西只是救了犹太人,也不是救世主,真正的救世主出现在末灾之时,而不是出现在两次末灾的中间时刻,尤太人往往在两次末灾的中间时刻牛B,算什么本事?末灾该为人类出力的时候去哪里啦?若论救世,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远远不及华夏恶神共工。信基督远远不如信共工,基督耶稣的救世面具可以休矣。

 4、华夏通路

诺亚洪水之前,东亚与西亚之间,除了北方草原之路和南方海路之外,还有一条陆上近路。路西法是重的后代,因修成连通东西亚之路而名,由于神血稀释,半神退化,飞行技术失传,往返东西方必须借助道路,后来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只是远古废弃道路的接续和修复而已。

大不里士(Tabriz)是远古华夏通路的终点,这条路可不是西汉张骞开的东起长安的那条,而是由四川经云南过伊洛瓦底江,至缅甸北部的孟拱,再渡亲敦江到达印度东北的莫帕尔,然后,沿恒河流域转人印度西北,至伊朗高原的西南丝绸之路,比西汉的那条要早的多。

目前发掘出来的仰韶文化遗址已多达5000多处,这些遗址距今约7000年到5000年,考古学上把这2000年的漫长历史通称为仰韶文化时期,而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早期类型,庙底沟遗址则代表着仰韶文化中晚期类型。甚至有的学者明确主张半坡类型对应炎帝时代、庙底沟类型对应黄帝时代。在挖掘的5000多处仰韶遗址中,绝大部分为庙底沟类型,这也说明在仰韶庙底沟文化时期,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化扩张。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共计2040处,占全国的仰韶文化遗址数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和半坡类型彩陶多鱼纹不同的是,庙底沟出土的陶器多以黑彩绘玫瑰花瓣纹和弧边三角纹为主。但两个遗址都出土有一种特殊的器物,这就是小口尖底瓶。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变种和发展。庙底沟文化彩陶传播到青海、甘肃一带以后,经过发展,过渡到甘肃临洮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彩陶在庙底沟彩陶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加绚丽多彩。

这说明在汉代丝绸之路形成之前,连接西北与中原之间的文化通道已经形成,这个通道所发挥的作用,一直可以上溯到新石器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强力扩张的过程,正是周围这些文明逐渐衰落并向中原汇聚的过程,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北部的红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这一广大的地区都发现过具有庙底沟文化风格的彩陶。

China最早见于古印度的一些典籍,如《摩诃婆罗多》、《摩奴法典》等,它们的流传时间在商代末期,西周初年。古时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有‘China和‘Cina’二词,而‘Cina’比‘China’出现得更早,读作“支那”(注:支那在古代不是贬称)。古希腊人认为遥远的东方有个丝绸之国,叫‘赛里斯’(Seres,即产丝之国),它的都城叫‘Cina’。古希腊学者托勒密提到当年的‘丝绸之路’,一条是从印度北部进入缅甸,另一条是走海路从斯里兰卡到缅甸,而最后抵达的地方‘四周有山绕之,境内二大川,几贯流全境’。根据三星堆出土文物佐证,这个地方正是古蜀国,即今天的成都地区,而二川则是岷江和沱江,所以古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古蜀,金沙与吉萨音相近,当为亚夏迁徙后怀念故土以故土命名。吉萨三塔对应猎户三星,所以“吉萨”也就等同“三塔、三星”,“三星堆”不过是“翻译”的不同而已。而“吉萨”就是“金沙”在中国的不同译音。无论是“三星堆”还是“金沙”都曾经与河流相伴,这都与吉萨和尼罗河的状况一样。四川大学的刘斌夫先生说:三星堆,实则就是三星台:时台、灵台(舞雩台)和囿台。楚文化中埃及色彩就非常鲜明,如马王堆,如楚文化中的玻璃质“何露斯之眼”等,都说明了外来的文明之风。中国春秋时期长江流域的眼睛符和古埃及的何露斯之眼相似度很高,奥地利考古学家在21王朝的古埃及木乃伊中发现的蜀锦确切地证明了在3000年前的商周之际四川盆地与古埃及确实发生过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红山文化有中亚元素,是与仰韶后期同期的文化,打坏器皿陪葬,两河流域哈拉夫文化叫毁器。

5、羌华联姻

1968年,意大利考古学家保罗.马蒂尔(Paolo Matthiae)博士率领罗马大学(University of Rome La Sapienza)考古队来到了叙利亚,在距叙利亚阿勒颇以南约56km的马尔迪赫丘发现了埃布拉城遗址。马尔迪赫丘高出地面10米,并且占地面积约有57公顷,中央还有一块凸地,后来考古队把它命名为卫城。下挖到8米深的地方,发现了埃布拉王室的档案馆(又称“埃布拉的图书馆”),里面存有近2万块泥板书和残片,甚至还发现了当初堆放这些泥板的木架痕迹。这些泥板书中大约有80%是用苏默语写成,剩下的约20%是用佩蒂纳托命名的“古迦南语写成,有一块泥板书记载王宫内的饷金名单上有11700个人名。毫无疑问,这些泥板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史书。

埃布拉城遗址 


    
埃布拉王宫遗址

   “埃布拉EblaTell Mardikh马尔迪赫丘,地处叙利亚)的原意是白石头,指的就是在岩石上建造的城市。埃布拉城邦的主城埃布拉城平面大致呈菱形,最宽处约1000米,辟有4个门,遗址总面积56万平方米,城址中央是近似圆形的卫城,直径约170米。在卫城中发现的王宫,宫墙高达15米,宫殿鳞次栉比,千门百户,结构复杂多变,阶梯走廊曲折相通。在城墙和卫城之间是普通居民的生活区。

 

    神话还原10


埃布拉的图书馆复原图

    在众多的泥板书中,意大利学者——美索不达米亚学家乔万尼佩蒂纳托(Giovanni Pettinato)。佩蒂纳托发现了这样一段话:人类创始以来,众王之中没有人夺取过阿尔马纳和埃布拉,纳加尔之神为坚强的纳拉姆辛拓宽道路,赐予阿尔马纳和埃布拉,又赐予纳那拉姆、杉树之山和大海。纳拉姆辛就是阿卡德帝国奠基人萨尔贡一世的那个好战的孙子,大海指的就是上海(地中海)。埃布拉泥板的年代在纳拉姆辛之前。

    在众多的泥板书中,佩蒂纳托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翻译词典,这部词典把埃布拉语的词汇译成对应的苏默语词汇。正是有了这部翻译词典,佩蒂纳托的破译工作才得以进行,不用撞哪算哪了。

    泥板文书中有500多处提到幼发拉底河中游一个名叫马里的城邦。马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埃布拉统治之下的一个附属国。据说,埃布拉国王曾将西元前2480年称为征服马里之年。开战的原因是由于马里国王伊布鲁尔伊尔(Iblulrl)没有按期向埃布拉王国上贡,并且卡断了埃布拉的商路,于是两国翻脸,战争爆发,埃布拉国王派大将恩那达根讨伐马里,迫使其投降。战胜马里后,埃布拉总共获得了总值为2193密拉(古时巴比伦,希伯来,希腊等国的计量单位,有1-2磅不等)白银,134密拉和26西克尔(古巴比伦或希伯来的衡量单位,为1密拉的很小一部分)黄金的战争赔款,其中的15%归打了胜仗的将军自行分配,剩下的归埃布拉一把手。

埃布拉在大洪水之后就存在,直到萨尔贡时期才被征服,萨尔贡没难为埃布拉,西元前2275年,纳拉姆辛亲自带人扫平了埃布拉,一翻打,砸,抢之后,纳拉姆辛下令纵火,埃布拉城被焚毁殆尽,不过王室档案库中的大量泥板文书幸免于难,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成为研究西亚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

  大约在西元前2000年,当时还在从事放牧工作的阿摩利人开到了埃布拉,当年的悲惨一幕再次上演,阿摩利人抢完后也放了把火,埃布拉又被烧了。

  西元前15世纪中叶,来自小亚的剽悍的赫梯人彻底摧毁了埃布拉,所用的方法依然是抢完放火,伴随着这场大火,埃布拉人也突然人间蒸发了。

  埃布拉人到底去哪了?直到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埃布拉人融入了胡里特人,其文化也被胡里特人继承,后来被巴勒斯坦诸民族继承下来。不过这个推论有个缺陷,据考古发现,埃布拉在第二次被烧后,重建了的埃布拉文明已经不同于先前,而参与重建的可能就是胡里特人和迦南人。羌族传说其上古有文字,后来丢失了,羌族人崇拜白石头和羊,白石,是大自然中一种乳白色的石英石。这是一种普通的矿石,在羌族人心中却是受人敬仰、高不可及的神中之神,羌族人称白石为阿渥尔。在羌族释比经师的诵经中有羌人用白石取火的故事。至今,边远山寨的羌民远行,也要带上白石、铁镰刀、棉花草自行取火。羌族自称尔玛或者尔咩

茂县城西北角的甘青村白石羌寨的装束

 

    古地亚(Gudea)是苏默城邦拉格什(Lagash)的统治者(2144至前2124年),他可能不是这个城市出身的,不过他与统治者乌尔巴巴(Urbaba)的女儿Ninalla结婚,因此成为拉格什的统治者。西方学者云他是拉格什第二王朝的统治者,不过他的名字并未出现在苏默王表中。

    古迪亚统治拉格什城邦的年代始于阿卡德王朝的衰落,迄于乌尔第三王朝对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冲击平原的稳固统治。有关该王朝的统治者的更迭及其在位时间的记载并不明确。古迪亚之前的统治者为乌尔鲍(Ur-bau),他的女儿宁娜拉(Ninalla)嫁给了古迪亚;古迪亚之后的统治者为他的儿子乌尔宁吉尔苏。

    在古迪亚统治期间,几乎没有发生过重要的政治与军事事件。一次古迪亚在伊朗西南埃兰的安珊城取得了军事胜利,战争的战利品都献给了宁吉尔苏的神庙埃尼努。古迪亚自诩打通了通往南北的商道,并声称为城邦的神庙进口了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所没有的昂贵商品:来自东南面的土耳其与叙利亚的雪松和别的一些硬木以及石板;闪长石、种类繁多的木材、红玉髓、天青石、黄金、黄铜等一些来自遥远的印度河流域(Meluhha)和南方阿曼的玛干(Magan)的商品。

    古迪亚每年的宗教自述与其他的铭文突出地记录了他的祭神活动,特别是在拉格什的重要的中心区兴建或重建神庙并委派神职人员。古迪亚授权神像并将神像安放于神庙是这些活动的核心部分。大约有超过20件的雕像被收藏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这些雕像敬献给不同的神祗:宁吉尔苏(Ningirsu)和他的妻子鲍(Bau)、嘎图姆杜格(Gatumdug)、爱与战争女神伊南娜、宁吉什齐达和他的妻子格什提娜娜(Geshtinanna)和母亲女神宁胡尔萨格(Ninhursag)。这些雕像的尺寸各异,有的大于真人的比例,有的采用了真人的比例,有的则仅为真人比例的1/3。例如,现藏于美国底特律艺术学院的雕像M(通常也被称作斯托克利古迪亚)是一个立像,高度仅为41厘米。古迪亚的雕像或为立像或为坐像。他身着罗马市民常穿的托加袍似的内衣,身披斗篷,袒露右肩,头戴宽沿帽。他的双手交叉于腰部,突出的双目直视前方。两尊坐像把古迪亚描绘成建筑者:雕像B(或称建筑者au plan”)表现他手持带有宁吉尔苏神庙建筑图的石板;雕像G(或称建筑者à la règle”)中的古迪亚则手持石板和尺子。一尊立像描绘了手持盛鱼的容器的古迪亚,水从容器中溢出,这是繁荣和富饶的象征。

    大约半数的古迪亚雕像来源于考古发掘。大约有910件雕像出自阿达德那丁阿海(Adad-nadin-ahhe)所建宫殿的庭院,阿达德那丁阿海于西元前2000年统治该地。砖上铭文用阿拉米亚和希腊语双语刻写。宫殿建于特罗(Tello 古代吉尔苏Girsu,伊拉克南部)最高处突出的土墩中心区域,有可能宁吉尔苏神庙就位于该地。雕像I发现于土墩东南核心区的所谓5号丘的突出地带。德萨尔泽克(De Sarzec)于1898年发现了该头像,雕塑的躯干则在1903年由克洛斯(Cros)发现;卢浮宫的助理古物报关员在若干年后将这两个部分组合了起来。

    尽管很少有雕像能从岩像学中得到辨认,但古迪亚声称他仅用一种采自玛干(阿曼)的岩石来制作雕像,这种岩石通常被翻译成闪长石。在雕像B的铭文中,古迪亚道出了他看中闪长石的原因,相较于银、天青石、黄铜、锡或青铜等普通材料,闪长石这种稀少的石料被用于制作雕像,它可以防止雕像被修改或改作他用,同时也能防止铭文被修改。他将苏默语中的动词赋予生命,用来描述雕像的制作,这个命名表明这些雕像被认为是具有生命力的。古迪亚命令将雕像B放置于祭酒之地中的宁吉尔苏神庙,祭酒之地为死者接受祭品所设,这也暗示哪怕在古迪亚百年之后,他的雕像仍然能够保持其灵性,同时他还为雕像规定了祭品。古迪亚在雕像B的长篇铭文中详细阐明雕像的功能。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对宁吉尔苏的所言强调了古迪亚对于社会公正的关注。

    古迪亚从山地玛干运来了闪长石以制作雕像。致我的国王,我所建的宫殿。生活是我的宿命。正如他给它所取的名字,古迪亚把它放到宁吉尔苏神庙。古迪亚向雕像传达了他的训诫:雕像,如我王所言:当我为他所建他喜爱的居所é-ninnu(即宁吉尔苏神庙)时,我已经取消了所有的债务,洗净了双手。’7年的谷子没有磨了,女奴与她的女主人一样平等,男奴们与他们的主人并肩而行我阻止了它房中的恶魔。凭借南塞与宁吉尔苏神的律法,我关注自我。孤儿不再遭受富人的攻击,孀妇也不再受到富人的欺负。在一家之中,我命令,不再有男性的继承者,他的女儿就是他的继承人。这个雕像即是被用来传达上述文字的。

    当时,库提人在苏默城邦到处抢掠,但拉格什只顾着做生意,压根没一点要跟流氓团伙火拼的意思。

    古提(Gutium,又称库提,亚述语作Kuti),起初之阿卡德后期出现在楔形文字文献中的一个民族,后来也用它来特指底格里斯河下游东北部的山区。古提不光是一个民族的概念,还有地区的概念,而这个古提地区就在库尔德斯坦Kurdistan)。

   库尔德斯坦是一个横跨土耳其、伊拉克及伊朗三国山区的地区,一直都是库尔德人(又称科尔多人)聚居的地方。库尔德人的祖先是半游牧民,札格罗斯山是他们的家,库尔德语属于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因为古提人和库尔德人来自同一地区,并且库尔德的另一个称呼就是Gutium,所以难免会把古提人和库尔德人搞杂。


    
史前美索地区部分重要的城市

    西元1854年,英国驻巴士拉港的领事级官员J•E•泰勒再次对乌尔丘(沥青土墩)展开考察,发现了一座苏默时期的大金字塔神塔的遗迹,并从他发掘出的铭文考证出他挖的那个土墩就是世界上最早城市之一的乌尔,此即《旧约》中曾经提到的亚伯拉罕的出生地——“迦勒底人的乌尔。西元1922年,大英博物馆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资助对乌尔进行发掘,英国人查尔斯伦纳德伍利(Charles Leonard Woolley 18801960)被任命为负责人。

伍利爵士发现了乌尔王陵,可惜王墓早在几千年前即已被盗,无法确定王是哪位,幸运的是他挖出了普阿比王后墓,出土了许多金、青金石、红玉髓饰物,普阿比被安葬在无名王的隔壁,她交叉双手安详的躺在木头棺材里,一头一尾各有一位照料她死后生活的侍女,而在墓室上方发现的一枚青金石的印章上刻了她的名字普阿比和头衔(王后的意思),以显示她尊贵的身份。

    虽然墓里的物品很丰富,但似乎墓室外面那个被伍利叫做大死亡坑“Great Death Pit”)的大坑更引人注目一点。在192728考古季伍利挖到了另一个王墓的死人坑装下了不少于74具尸体,而其中的64具为穿着鲜红色礼服的女性,这些尸体排列的相当整齐,并且在这些尸体上没有发现任何暴力的痕迹,大死亡坑PG1237号墓)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之一:一对草丛中的公羊,分别收藏于资助伍利爵士考古的两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公羊的头和腿上包金箔,耳朵由铜制成,犄角和肩上的毛由青金石镶嵌而成,背部的毛由贝壳制成,黑色的肚皮则是沥青所作。公羊倚在一棵表面包有金箔的玫瑰花枝上。

早王朝晚期,约西元前2550~前2400

  乌尔(伊拉克南部)

  H.42.600cm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30-12-702


早王朝晚期,约西元前2550~前2400

  乌尔(伊拉克南部)

  H.45.700cm;W.30.480cm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藏品号:ME122200

 
    
炎帝姓姜,姜为羊女,羌为羊儿,说明羌在炎帝之前就已经产生,且与姜同源,两族共同的先祖是羊的驯化者。羌族人称白石为阿渥尔,即是指乌尔,羌族自称尔玛或者尔咩,尔玛应是乌尔和乌玛城,尔咩就是儿羊,指公羊,女羊姜自然指母羊,表明姜是羊奶牛奶挤奶工艺的发明者。

    综上所述,苏默时期羌族在美索地区至少有埃布拉、乌尔、乌玛、拉格什4城,在东方也有多城,当时的羌族是横跨整个亚洲的大族,由于可去的地方很多,埃布拉人的行踪必然无法考证。埃布拉、乌尔、乌玛、拉格什4城频临地中海、红海、波斯湾、黑海四海,四海一词当是美索羌族带到东方的,当时的中原只有东海(古东海含今渤海黄海)和南海。

   公羊倚玫瑰花枝雕塑并不是某种器物的支架,而应是羌华两族联姻的双图腾,玫瑰的原产地是中原,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常见图案,远古具茨山岩画中出现过很多玫瑰花,庙底沟类型一般对应黄帝到尧帝时期,有学者论证玫瑰花是华族的标志,花即华,公羊是羌族的图腾,两图腾合在一起,表示两族联姻。两族的联姻在黄帝时期就开始了,雕塑中的玫瑰花枝全部用金箔包住,表示金色,金色即黄色,黄色的华族指黄帝,坑中64红衣女象征先天64卦,红色是炎帝的颜色,整个墓坑表现的是炎黄羌三族一体。三族融合显然发生在大洪水之前的黄帝朝。以下两个玫瑰花图案文物表明华族在7000年前就已抵达地中海。

四叶玫瑰彩绘陶盘

  哈拉夫时期,约西元前5500~前5000

  阿尔帕契亚(Arpachiyah叙利亚北部)

  M.E.L.Mallowan

  H.5.000cm(碗);W.15.700cm(碗)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藏品号:ME127585

 

绘有玫瑰花纹饰的陶器残片

  哈拉夫时期,约西元前6千纪

  布拉克(Tell Brak叙利亚东北部)

  陶土烧制,彩绘

  3.960×5.210cm

  Colt Archaeological Institute Inc., 1988 (1988.323.6)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一组奉献给神庙的石雕像,除一座坐像外其余均为站像。所有的人物形象都双手紧握,置于前胸,以显示虔诚。

  早王朝二~三期,约西元前2750~前2500

  阿什玛尔(Tell Asmar 伊拉克)

  石膏

  东方学院

  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

图上人的手势就是中国远古的拱手礼



乌鲁克晚期或捷姆迭特那色时期,约西元前3300~前3000

  乌鲁克(伊拉克南部)

  雪花石膏
  H.105.000cm;Dm.36.000cm(上部)

  伊拉克巴格达国家博物馆
  藏品号:IM19606

    乌鲁克瓶,它上面的图案分为三个部分。底部两个嵌条中的水、庄稼和羊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再上一层是搬运祭品的裸男。最上面描绘的是爱情和战争女神伊南娜接受祭品的情况。缺损部分描绘的是一位国王站在女神面前。该瓶曾在20034月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的那场浩劫中被损坏(瓶的上部和底座,后被修复)。

    根据苏默王表,从炎帝开始就定都在埃利都,蚩尤击败炎帝,记载很不全面,只是记载了东方部分后期的战役,而西方部分还应有计都击败炎帝和岐伯,当时的黄帝只是东方的大酋长,还不是帝,炎帝作为大帝,只有被大败后,实力才有可能比黄帝和蚩尤差,所以,末代炎帝是先被计都打败东逃,与其在东方的部属汇合,再和黄帝消耗,黄帝破蚩尤后,炎帝禅位于黄帝,至颛顼时才收回埃利都。故在苏默典籍中炎黄两朝的首都都是埃利都,炎黄关中基地建设规模不如埃利都,表明中原只是两朝在东方的行宫或都督府。炎黄羌族是当时的统治民族,后来帝喾平定尤太后,西夷族成为统治民族,故苏默人发源于炎黄羌夷四族,古埃及最早属于西夷族系统,由于西方战场的部队长期在山区防守,就有了日出山头的图案。苏默语当为远古汉羌夷语中一种。

   “国王墓PG789号墓)出土的有牛头和镶嵌前挡板的大竖琴

  早王朝晚期,约西元前2550~前2400

  乌尔(伊拉克南部)

  金箔、银、青金石、贝壳、沥青、木头

  H.35.600cm(牛头)

  H.33.000cm(前挡板)

  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
  藏品号:B17694

   右上角的一幅图表示姜羌两羊紧密地团结在以黄帝为首的中央周围。美索地区独立驯化了山羊、绵羊

     6、亚夏联盟

    《山海经》上的北非地图只是亚夏联盟的一部分,亚夏联盟还包括老子的西亚和盖娅的希腊。亚夏联盟一直延续到亚当、夏娃被逐,颛顼西征后演变为华夏联盟。撒哈拉沙漠中有更古老的巨石阵,蚕丛之国当在今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山海经称之为柔利,蚕丛可能是姆派去监视亚特兰蒂斯的情报局长兼核部队统帅,既知姆,也知亚特兰蒂斯,手下有两个著名的神千里眼和顺风耳,因而可能代表全知之眼,姆大陆沉没后,他按了核按钮,两千多年后,他的后代遭到了亚特兰蒂斯孑遗尤太基督的报复,被迫迁徙到东亚,共工到红海后建立伊甸国,首任老子在西亚和南欧建立希纳国,《旧约全书》中称苏默为希纳land of shinar),远古希腊曾经跟来自大西洋的亚特兰蒂斯文明有过一场大战。那时的远古希腊是涵盖整个亚细亚,北非的,含苏默。今希腊是远古希纳的遗存,其神与苏默神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为了共同镇压亚特兰蒂斯孑遗,柔利、伊甸、希纳三国形成联合国,此联合国就是纳非力姆,后更名为亚夏,早期的纳非联盟巨人如云,鬼怪众多,很快击溃了亚特兰蒂斯孑遗。

    亚特兰蒂斯败亡后,少数巨人隐居,他们深知没有神是不可能复仇的,半神的能力与神差距很大,为了保持高贵的血统,他们的女神采取了近亲繁殖的方式,男神则一方面与女神近亲繁殖,另一方面也与女半神和女人非近亲繁殖,这种方式虽然产生了很多怪胎,但却避免了神血的稀释,终于在两千五百年后产生了基督,战胜了亚夏巨人,一些高贵的尤太家族至今还保留着近亲结婚的传统,他们没有料到的是,近亲结婚时间过长会导致绝种,颛顼之后,经过两千年近亲繁殖的尤太巨人生育能力明显下降,以至于帝喾时代之后,尤太文明再无力与华夏文明抗衡,即使是所罗门时期,尤太人也只是在很小范围内称霸,不可否认的是,尤太精英比之其他人种有着更多的神血,所以尤太人聪明,但精英数量太少,如非用奸耍滑,尤太广告文明不可能成为当今主流。

    中国拥有一个比CINA更古老的称呼:震旦,古代西域把中国叫震旦,意思大概是中国处于八卦的震位,八卦之震位东,属雷,性动,早上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旦即东,后天八卦描述的是中国地理,先天八卦描述的则是欧亚非大陆的地理。

    按照古人座的绘图习惯看上图,中原位于欧亚非大陆东北,湿润多雷,震卦=震旦,东南为印尼菲律宾新西兰澳洲,多海,为兑泽,西南为撒哈拉沙漠多风沙,巽风,西北为欧洲,平地被波罗的海、地中海蚕食,多山,为艮山,昆仑居南为乾天,北部多平地,为坤地,欧亚非大陆东面日本、夏威夷多火山,离火,西面大西洋、地中海为坎水。

    解先天八卦图可知,远古亚夏联盟的地盘涵盖了整个欧亚非大陆,中国只是其中一块而已。而不是国产现代哲人所说的弹丸之地、小国寡民。

    可惜《山海图》已经失传,不能一睹亚夏全貌,记得陶渊明有一首诗说他经常看山海图,肯定是他带进了桃花源,也许桃花源记和陶渊明诗中隐藏着宝图密码。

    苏默文本自认其属于纳非力姆,纳非力姆各族融合后演变为一个部落联盟,称为亚夏a-sar,欧洲将其拼读为asiaasia后来成为亚洲的名称,梵文中将夜叉Yasha写作“Yakşa”Yakşa就是亚夏,夜叉是雅利安的盟军,说明雅利安也属于亚夏系统。蓐收盖娅部为亚族,蚕丛共工部为夏族,白人为撒克逊人,西王母部为高加索人和戎。

    苏默这个名字并不是苏默人自己的称呼,而是其它人给他们的名字,最早使用这个名字的是阿卡德人苏默人称自己为黑头人sag-gi-ga,即黑头发的人),属于白印度人种,他们称其居住的地方为文明的君主的地方ki-en-gir),阿卡德人所使用的Shumer这个词有可能是这个名称的一个地方方言的变异。苏默人的语言文化,可能也包括外表,都与他们的闪族邻居和继承人不同。过去有人认为他们是入侵者,但是考古发掘证明从53世纪4千年的早期欧贝德时期开始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居住文化就是连续的。

    sag-gi-ga的读音是沙基迦,今阿联酋七酋中的沙迦酋当为苏默遗裔,沙迦是阿联酋七酋中唯一一个在阿拉伯海湾及阿曼湾均有海岸线的酋长国,其辖区除首府沙迦市外,还包括迪巴(Dibba)、豪尔法坎(Khor Fakkan)等城镇。北欧神话中也有女神萨迦(Saga),有说法认为萨迦名字的意思是女巫圣诗,也有说法是看见话语。萨迦在阿萨神族(Aesir)中,是位阶很高的女神,但提到的神话却非常少,一般的说法是,她的住所是索克瓦贝克(Sokkvabekkr)。每天奥丁(Odin)都会到她的宫殿,萨迦会用黄金的酒杯招待到奥丁,并讲述传奇的故事给他听。也许是这个原因,萨迦这个名字也被引申为传奇故事。沙迦酋可能也是远古北欧遗裔。

    今天的伊拉克南部干旱的冲积平原是一个对当地居民来说很困难的地区。要在这里生存下来,这里的人必须有控制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能力来保证全年灌溉和饮用水的来源。在苏默语运河堤坝水库这样的词非常丰富。欧贝德陶瓷与更早的北方的萨迈拉文化Samarra culture,前58世纪到前50世纪)的陶瓷是有联系的。萨迈拉文化的人利用底格里斯河及其支流的水来进行早期的、原始的灌溉农业。198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在今天的拉尔萨附近发掘出来的居民点非常明确地显示出两个文化之间的联系。在这里八层欧贝德文化早期的陶瓷与萨迈拉文化的陶瓷并存。苏默人从这里向南扩展,他们高级的社会组织和技术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他们有能力控制水,在一个困难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而当地原来的采猎文化无法与他们竞争。

    也有人认为苏默这个词只应该指苏默语,实际上不存在隔离的苏默人这个民族。在语言学中苏默语是一个孤立语言,不属于任何语族。阿卡德语属于闪含语系。苏默与古埃及和夏朝一样,善于治水,苏默语言中出现很多的词是asar,说明苏默是亚夏的后代,白皮肤黑头发是联盟中各民族混血的结果,前缀a表示一种联姻关系,a-sar表示其与白种的盎格鲁-撒克逊族的联姻关系,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初祖是水星神蓐收,蓐收肤白,大本营在黎巴嫩山,蓐收部一部西迁,成为南欧白人的先祖,一部东迁与两河流域的老子部族融合,故苏默民为白皮黑发,《山海经》中的大夏就是指亚夏,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族就是大夏的后代,按苏默语保持辅音、调整元音的演变规律,大夏就是党项,而党项是羌的一支,所以,苏默人与羌族同源。亚夏联盟在5000年前末灾之后自动解体,留在西亚的幸存者与周边异族幸存者融合,称为苏默人,由于血统各有不同,且与东亚帝族失去联系,进入各自为政的城邦时代。苏默文明是华夏文明的又一个源头,东亚各族都有冥界传说和鬼魂文化,可能源于苏默。

   《尚书.刑德放》曰:禹长于地理,水泉九州,得《括象图》,故尧以为司空。据说此《括象图》即《河图括地象》。这段话把鲧的功绩记在了禹头上。禹是在末灾洪水后才做官的,且禹重新划分了与此不同的九州,应为鲧得括地象。此括地象源于西方,比尧帝早许多年。其九州为大九州,不同于禹的小九州。小九州只是邹衍大九州的1/81,大体只相当于中原一带。

   《纬书集成》辑《河图括地象》正文: ○地中央曰昆仑。昆仑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神州,其中有五山,帝王居之。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

   东南神州曰晨土,【注】郑玄曰:晨犹朝也,谓日始出于东南,日光炤临,故曰晨土也。笔者曰:赤道附近比南北面最先迎来早晨,神州即江南及东南亚之地也。

   正南昂(或迎)州曰深土,【注】郑玄曰:深犹茂也,谓日光临既深,故曰深土也。笔者曰:印度洋水汽被喜玛拉雅山阻挡,印度次大陆为迎风坡,水量充沛,植物繁茂,印度次大陆海拔低,距太阳远,为迎州。

西南戎州曰滔土,【注】郑玄曰:滔犹疾也。谓日光滔滔,不能久著,故曰滔土也。笔者曰:非洲大陆多沙漠,沙浪滔滔,戎族起源于此,故曰戎州也。

    正西弇州曰并土,【注】郑玄曰:并犹平也。笔者曰:地中海沿岸为冲积台地,地势平整,为揜州。

    正中冀州曰白土,【注】白犹素也。笔者曰:青藏高原和新疆及西部高山区多雪山冻土,为白土。

    西北柱州(一作括州)曰肥土,【注】笔者曰:波罗的海周边土地肥沃,北欧有天柱,印度之为天竺,实因其先祖雅利安居于天柱故也。

    北方玄州(亦曰宫州,又曰齐州)曰成土,【注】笔者曰:西伯利亚西边黑海以北为玄冥之地。

    东北咸州(一作薄州),正东。曰隐土,【注】郑玄曰:隐犹藏也。谓日尚未大光,故曰隠土也。笔者曰:西伯利亚为白雪掩埋,距离太阳远,为隐土。

    正东扬州(一曰阳州)曰信土。【注】远古东方之人守信不任疑,今人易被愚弄,信风吹于沿海,中日韩及蒙古是也。

    从以上远古资料分析不难看出,大九州就是整个欧亚非,而非今之中国。如果以夏朝后的版图解释,一定会漏洞百出。大九州就是亚夏联盟的版图,亚夏联盟就是《第十二天体》中的纳菲力姆,纳菲力姆为希纳(欧洲+西亚)和非洲的联盟,应译为纳非联盟,亚夏是纳非联盟的另一个名称。

    苏默《创世史诗》:地球上有纳非力姆,在那些日子及往后;当神的儿子们与人类的女儿们结合,她们怀孕了。他们是永恒的强者Shem中人。

    这首诗是说,刚开始,神的联盟是纳菲力姆,神人通婚后,联盟叫shem,即夏亚盟或夏姆,有姆文明之夏族的意思,西王母是姆大陆的储君,帝王拉姆不在,她当然代表姆文明,所以,姆就是西王母,西王一词是个官衔,意思是亚非欧大陆西部之王,夏姆即诸夏象姆一样的联盟,或指西王母手下的夏族,女娲是东部之王,但她是女神,不是东王公,长住东方的神只有句芒,但手持圆规掌管春天的句芒不是东王,所以,东王公是后人为对仗工整想象出来的,西王母是母系婚,绝不会有固定的异地配偶。考虑到asarashar两词出现更多,我们把后来的联盟名字叫亚夏。shem也译为闪,闪即电闪,提阿马特就是电母,后宙斯继承其技,那么巨人老子(金古)就是雷公,两者曾助女娲补天,后西迁。

 

埃利都神庙遗址

    乌鲁克塔庙遗址

    乌鲁克(《圣经》中称之为以力)由埃南纳(Eanna)和库拉巴(Kullba)两部分组成,西元前3000年初期,两部分合并成为乌鲁克,行政中心设在埃南纳地区。

    欧倍德台可能已经被捣毁,欧倍德、乌鲁克、埃利都就是大洪水前的苏默三台,此三台与幼发拉底河的关系就像尼罗河与吉萨三塔之间的关系一样,但土金字塔毕竟不能和石金字塔相比,平原上的高台建筑一般会因风吹雨淋而逐年降低,由于年代久远,加上诺亚洪水的强力淘刷,苏默三台早已失去往日的魁伟,大洪水过后,后世将这些金字塔改造为神庙,使之失去了远古的形状。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看出这些废墟就是金字塔。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又被叫做两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大体以今天的希特萨马拉(Hit-Samarra)为界一分为二,北部高地部分称为亚述(Assyria),南部低地称为巴比伦尼亚(Babylonia)。巴比伦尼亚还可以以尼普尔(Nippur《圣经》中的以力城,今努法尔Nuffar)为界再一分为二,北部为阿卡德(Akkad),南部为苏默(Sumer)。

    美索不达米亚位于北纬30度线以北,低地海拔仅为45.7米,跟北京的平均海拔差不多,东北部为札格罗斯山脉(Zagros MTS.),西南部为阿拉伯高原(Arab Plateau属荒漠地带),南部濒临波斯湾(Persian Gulf),为冲积平原,湖泊沼泽特多。

    西元前6000,美索不达米亚进入了第一个文化时期——哈苏那文化时期(Hassuna Culture 约西元前6000年~前5200),陆续又发展起了萨麦拉文化(Samarran Culture约西元前5500年~4800)和哈拉夫文化(Halaf Culture约西元前5500年~前4500年)

    这张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列出了史前美索地区部分重要的城市,这些城市曾经是我们这个星球的骄傲,不过现在都已成为了废墟。

    大约在西元前5000年,欧倍德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建立了埃利都/欧倍德一期文化(约西元前5300年~前4800年),一期完了当然有二期(哈吉穆罕默德/欧倍德二期Hadji Muhammad/ Ubaid Period,约西元前4800年~前4500年),(三期),四期(Classic Ubaid Period 约前4500年~前4000年)。

   金字塔纹彩绘陶碗

  哈拉夫时期,约西元前5500~前5000

  阿尔帕契亚(Arpachiyah叙利亚北部)

  M.E.L.Mallowan

  H.5.000cm(碗);W.15.700cm(碗)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藏品号:ME127530

此碗每个方格是一个金字塔,方格内斜线交点为塔顶,每个三角形内一座山表示斜坡,是最早期的立体构图。金字塔共三层,表示三塔为一组。与吉萨三塔的规制相近。

陶罐残部

萨麦拉时期,约西元前5000

哈苏那

陶土烧制,彩绘

Dm.8.700cm(罐口)

伊拉克巴格达国家博物馆

藏品号:IM50235
 
    
此罐的眼鼻位于一条直线上,与正常人眼鼻关系不同,鼻就是金字塔,可能提示了神的眼鼻连成一线,形成吉萨三塔,神口就在狮身人面像位置,似乎意味着末灾的秘密在狮身人面像,三塔是末灾的监测装置,这大概是全知之眼的早期标志,每只眼睛下面一个川字,口下有口水,意味着口眼鼻周围全是洪水,洪水之中是山或金字塔,意味着上山进洞可幸免。脸侧面洪水有两次洪峰。罐身的金字塔都有一个三角形的洞,提示避难之处。

    从远古城市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埃利都、欧倍德、乌鲁克三城连成一线,各有一个金字塔,其中心欧倍德附近的乌尔城有塔庙,规制与吉萨三塔类似,这说明当时的美索和古埃及是同一类文明。

    出土于乌鲁克遗址的销钉镶嵌建筑。装饰图案也是金字塔纹,这种双框相套中间一点的金字塔纹与河图的图形相似。

   (潘世东转载于武陵君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