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们的政府都在大谈重视就业,可是事实上,就业的形式越来越难。继失业、待业工人之后,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新的问题。政府说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范围,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事实如何?就业首先需要工作岗位,在就业岗位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你政府怎样扩大就业比例?其实这是一种空洞的说辞而已,也就一种忽悠。
就业问题从本质上看,事实上是一个创业的问题,只有创业,才会增加就业岗位,才会扩大就业范围,才能增加就业比例。近年来,政府在创业问题上,并没有积极的措施,相反,高奇的创业门槛,复杂的创业手续,繁重的税费,大大增加了创业的难度和风险。政策风险也是巨大的,例如前几年地方政府允许经营小煤矿、小铁矿,网吧等,但是政府一声令下,不是强行关闭,就是勒令停业,小到几万大到上亿的投资,立马化为乌有。有些人终生成为债主。即使对于悄悄兴起的网上商店,现在也要加以限制和制约。沉重的税收和不断增大的破产风险,制约创业的热情,据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这几年是不是再增加?不得而知。从周围熟悉的人和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来看,不是很高。即使前几年事业比较成功的人,也似乎丧失了扩大的热情,相反,他们对破产非常敏感,经营上也变得谨小慎微。甚至在计划移民。而垄断行业更是在占据了[全部市场份额50% 以上的情况下[金融、石油、电信、铁路、电力、自来水、食盐、公共交通等],还在国进民退的呼声中继续挤占市场份额。这种情形暗含一个巨大的风险:占有全部市场份额50% 以上的国企,吸纳了约1亿人的就业。而占市场空间不足50%的民营经济和农业等,却吸收了大约5、6亿人的就业。假如,全部国有化,按照现在的就业水平,只有2亿个就业岗位。剩下的7、8亿人怎么办?相反,如果放开垄断行业的50%的市场空间。按照目前民营的就业水平,就能提供10亿以上的就业岗位。到底是谁制造了失业大军?
国进民退是愚蠢的,尽管政府可以更轻松的获得更多财政收入。一个问题被忽视了,那就是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就业问题。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政府放弃短视的行为,打破垄断行业,扩大创业和就业空间。才是明智的。有业才有就业,没有岗位,你如何就业?所以就业是一个伪问题,而创业才是最根本的,因为它能扩大市场空间,真正增加就业岗位。因此,扩大创业的市场空间,降低税收,降低门槛、简化创业手续,降低创业者的风险,提高创业热情,才能从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不然,以后的就业问题,肯定会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