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长家藏2亿现金,发改委该退权了


 司长家藏2亿现金,发改委该退权了

10月31日,最高检反贪总局局长徐进辉表示,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家中搜查发现现金折合人民币2亿余元,成为建国以来检察机关一次起获赃款现金数额最大的案件。(11月2日《信息时报》)

家藏亿元现金,其实已“生不如死”网上有一句流行语,叫做“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不过,这句话在魏鹏远身上只能算说对了一半,因为此前媒体曝光其家中藏有的现金是1亿,还十分精确地报道“执法人员从北京一家银行的分行调去16台点钞机清点,当场烧坏了4台”,如今现金翻番,虽同样反映出“巨款”,但数额差异确是巨大的。

魏鹏远虽被称作“副司长”,其实也就一正处级干部,在北京那是一抓一大把。可就是这么一名职务不算高的官员,却创造出了如此“骄人的业绩”,大家一定会感到惊奇。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国家发改委的权力太大,即使是发改委的一名办事员,到了地方也会受到“前呼后拥”的礼遇,而魏鹏远掌握着煤炭资源的分配,其权力更是炙手可热。

正如今天《新华网》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山西吕梁反腐报告:煤老板给官员送几万像递一根烟》,而魏鹏远刚刚被查时,就有媒体报道“对魏鹏远家藏的1亿元现金,普通公众张口结舌,煤老板不过是淡然一笑,一支烟的功夫就可以定夺。在煤价疯狂期,只要能够获得采矿权,不要说1亿,就是几个亿,很多人也愿意拱手相送。”

发改委的权力实在太大,但他们并没有能力管好手中的权力,以至于在某些领域是越管越乱。比如这个以“审批”为主要职责的部门,通过30年的审批,将汽车业产能由近乎“零”而审批至过剩一倍以上;审批让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及光电产能全面过剩。

早上看到一则微博,说的是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中国(不包括河北):第二、河北省(不包括唐山市):第三、唐山市(不包括瞒报产量):第四、日本;第五、美国;第六、印度;第七、俄罗斯;第八、韩国;第九、唐山市瞒报产量(2011年唐山市瞒报5000万吨,刚好比第十名多一点);第十、德国。笔者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以上信息还真的差不了多少。而钢铁业产能的审批,在发改委来说一直都是“严格”的。而笔者在几年前撰写的《钢铁业,不能弄成卖国产业》中,就曾质疑“谁让中国钢铁业的产能无限膨胀?”

要说发改委里最无良的部门,那非价格司莫属。这个司因为握有价格核定权,不但弄得中国的商品价格严重畸形,还与无良药企公开沆瀣一气,竟将普通药品的指导价定成了“天价”,最终弄得中国人“看不起病”。近期价格司7名司级干部“落马”5人,我看绝非最终结果,因为被查的五人中,4人与药价有直接联系。目前在任的一名管成本核算的副司长,笔者对其结局也是相当不看好。因为成本核算正是制造“高药价”的最重要环节,如果这个环节不作孽,绝无可能形成普遍的“高药价”。

正因为发改委的权力过大,才导致该委的“塌方式腐败”。自去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被查后,至目前已有19名官员“落马”,不但成为“十八大”以来部委反腐的一个活标本,恐怕已成为中央部委历史上最大的“腐败团队”。

而造成如此大规模腐败的根源,就在于“发改委集各领域的审批权于一身,审批权权限过大”。现在看来,那些被查的官员,其实也是这个混乱体制的受害者,笔者在《家藏亿元现金,其实已“生不如死”》一文中,就曾剖析过魏鹏远的尴尬处境。

而要避免发改委官员的这种尴尬局面,老生常谈的“强化监督”是毫无用处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削弱发改委的权力,尤其是让发改委主动放弃其不可能管好的权力。比如近期曝“发改委发文讨论放开药价基本药价或于年内放开”,就是发改委主动“退权”之举,也是实实在在的纠错之举。

而对于那些本该通过市场竞争决定产能的项目,发改委也该尽快退出“审批之权”,还市场以原始功能。如果真正做到“不揽权”,在发改委任职才不至于成为“高风险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