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北林业前景广阔,在中部林业崛起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湖北林业在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方面也应当勇于担当,要围绕构建重要战略支点这个目标,以生态立省、产业强省为核心,以资源增量、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为抓手,稳步推进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加速实现湖北全面崛起,助力重要战略支点建设。
关键词:生态林业 生态文明 战略支点 科技兴林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要求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这是党中央和总书记赋予湖北的全局使命。为了完成好这一历史使命,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万众之心、举全省之力、纳各方之策,建立发展的统一战线,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湖北林业在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方面也应当勇于担当,不辱使命。从国土面积上看,林地在湖北占了46.2%,再加上水面、湿地大约 8.5%,基本占到了 54.7%。可见,林业至少分了湖北的半壁江山。在这一背景下,湖北林业前景广阔,在中部林业的崛起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要积极推进湖北生态林业建设,打造现代林业,构建生态湖北,加速实现湖北全面崛起,助力重要战略支点建设。
一、 重要战略支点建设为湖北生态林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依据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到2020年,中部地区将基本实现崛起目标,2005—2020年是湖北重要战略支点的建设阶段。而2011年到 2015年,在即“十二五”时期,湖北要全面推进和基本建成重要战略支点,在一些关键领域有力支撑中部地区崛起进程。为此,2012年6月,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战略支点建设步伐,努力建设“五个湖北”,使湖北成为中部经济要素富集区域、充满创新活力区域、中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平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改革创新方面走在中部地区前列。按照这一标准,重要战略支点建设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进展,也为湖北生态林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一是重要战略支点建设将推进湖北生态林业实现更高层次的跨越。围绕重要战略支点建设,2009年召开的湖北省委林业工作会议,首次确立了“生态立省”的战略方针,提出了建设“生态湖北”的发展定位,明确了“生态建设从山上走下来、林业产业从林中走出来、林业改革发展让农民富起来”的发展理念。2010年2月,武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全面启动,并将其作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武汉的战略举措,作为重点战略支点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2013年,为贯彻落实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绿满荆楚行动的意见》精神,推进绿满荆楚行动,湖北省林业厅启动实施了林业生态示范县建设。2014年,生态省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被列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意见并进行了专门部署和安排,省政府赋予省环委会指导生态省创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职能。同年
二是重要战略支点建设拓宽了湖北生态林业发展的领域与空间。省委提出,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以支点建设为“一元”,统领“两圈两带”、“四基地一枢纽”、“一主两副”等战略,实行了长江经济带开发和湖北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湖北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湖北生态林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按照“生态立省”的战略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以及“三来”的理念,近年来,湖北省大力发展产业园区,培植龙头企业,林业产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2009年湖北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96.35亿 元,2012年达到1056亿元,比2011年增长18%,4年间翻了一番,成为全省第九个千亿元产业。2013年达到1250.7亿元,增18.44%,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达到345家。到2014年2月为止,全省生态公益林总面积5557万亩,综合生态效益达到644.42亿元, 已初步形成了生态和产业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一批湖北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把木材加工、森林药材、花卉苗木、森林食品等产业正实现从零散到集中、从产品到产业、从粗放到集约的跨越。从传统的大宗木竹加工人造板生产为主,向森林食品、林产化工、森林药材、苗木花卉、森林旅游等方面转变,拓宽了林产业发展的领域。
三是重要战略支点建设将不断深化湖北生态林业的发展。伴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实施,中部地区崛起将进入加快推进阶段,湖北重要战略支点建设也呈现出加快推进的态势,经济总量规模连续跨上新台阶;支点框架初步形成,“四基地一枢纽”格局初具规模,战略支点功能初步显现,区域创新能力、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跻身中部前列。所有这些,都为湖北生态林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尤其是近年来,战略支点的区域创新能力逐渐增强,将给湖北生态林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面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湖北重要战略支点建设的深入发展,面对林业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诉求的多样化,湖北生态林业建设将会不断深化,不断加强生态林业体制机制创新,将会创新和完善林业治理体系,建立和健全各项林业制度。将会在生态资源产权制度、生态资源监管制度、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制度、生态资源市场配置制度和生态修复制度等方面有所创新与发展,将会充分调动了全社会参与创新的积极性,推动湖北继续加大对生态林业建设投入,不断探索产业市场化、出台政策意见,赋予经营主体更多的林木资源开发、商品林采伐等经营自主权,扩大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补贴规模,引导农民通过林权要素运用,培育专业大户、家庭林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种市场主体,将会提高林业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规模,逐步实行普惠制,并不断完善林业产业市场化改革,把林业发展由过去单靠政府推动改变为由社会和市场来推动,盘活森林资源资产,解决林业发展的投融资难问题,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生态林业发展。
二、湖北生态林业建设对重要战略支点建设的促进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深刻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加快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按照重要战略支点建设的重要部署,“生态立省”是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更是湖北加快建成重要战略支点的必然途径。当前要突出抓好湖北生态林业建设,而湖北生态林业在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理应在重要战略支点建设中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是湖北生态林业建设可以成为湖北经济建设新的增长点,能有力地促进重要战略支点建设。林业是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功能,能够提供生态、物质和文化三大产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不断提出的多元需求,推进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湖北生态林业建设以湖北国民经济整体为依托,生态林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加快推进林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龙头企业逐步壮大,林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势头良好,产业带动能力持续增强。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生态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相统一的现代林业建设、绿色产品和旅游产业开发等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正在成为湖北建设生态林业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业、木本粮油种植加工业、木材加工及木竹制品制造业、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业、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等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林业产业新的增长点,与其他基础工业构成了紧密的生产链条,并最终将消费需求传递到各个产业部门,带动与发展了大量与林业相关产业,有力地促进重要战略支点建设。
二是湖北生态林业建设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重要战略支点建设步伐,努力建设“五个湖北”,如何实现“幸福湖北”和“富强湖北”,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林业既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重要战略支点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又是生态效益共享的公益事业,是重要战略支点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重要战略支点建设中林业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加快湖北生态林业建设,坚持“治林”与“治穷”相结合、“富林”与“富民”相结合,积极推进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的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转变。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宜林荒山绿化和次生林改造,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为农民提供最适应、最直接、最可靠的就业机会,充分释放林地、沙地、湿地资源和物种资源及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潜力,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三是有效地发挥湖北生态林业的服务功能,更加突出其在重要战略支点建设中的特殊作用。目前,国家林业局提出的林业生态建设的总体战略思想,集中反映了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这样说,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已经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其核心是生态和经济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它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节约资源相结合。湖北是三峡、葛洲坝等大型水利工程的所在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湖北生态林业建设肩负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职责和重大使命,其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生态承载力、协调人与自然、人口、资源、环境的重要角色。通过发展生态林业,通过“南水北调中线植被恢复工程”、“长江三峡库区防护体系构建工程”、“1+8 武汉城市圈的城市森林工程”、“低产林改造和中幼林抚育工程”、“鄂西生态带植被恢复与林区建设工程”等生态工程推动营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全面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森林质量,切实改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生态承载容量,全面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加快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促进全省生态文化建设。
三、湖北生态林业建设促进重要战略支点建设的路径选择
目前,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深入实施,中部地区崛起进入快车道,正在由分散式崛起向集成崛起转变,迫切需要战略支点加快崛起步伐、整合崛起力量、促进区域整体崛起。我们要围绕构建重要战略支点这个目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的指示,牢记“绿水青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以生态立省、产业强省为核心,以资源增量、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为抓手,稳步推进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的大林业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和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林业事业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根本指针,其核心是要求要同时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摒弃以征服自然并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理念,建立一种新型的生产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观。在经济行为上追求经济和生态双重目标,努力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生态文明发展观更加注重文明发展的和谐性、公平性与持久性,强调以人为本与代际公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侵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权。湖北生态林业发展必须树立这一观念,着力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的大林业观,即要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并重,注重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要把握好林业领域里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注重林业经营、管理范围的扩大,也强调林业发展战略、社会功能、投资渠道、产业门类、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既为社会提供林副产品,又要满足人们对环境和精神文化的多种需要;要正确认识“山”与“水”的地位问题。山是源,水是流,水的保持与质量必须靠“山”来涵养。所以,湖北现代林业发展必须通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林业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碳汇、减缓温室效应等方面的巨大生态功能,促进林业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林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湖北林业必须按照“三来”要求,即“生态建设从山上走下来,产业发展从林中走出来,发展林业让农民富起来”,统筹城乡林业工作建设,统筹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
二是实施科技兴林战略,依靠科技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生态林业,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湖北在林业发展上,要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就要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要尽快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要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充分利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鼓励科技人员从林业产业实践中发展高新技术,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尤其是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不断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湖北林业应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创新筹资体制和经营体制,按照“做大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实现林业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在第一产业方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延长产业链,提高林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生态旅游、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中药材种植、森林食品加工、园林绿化工程、林产品市场建设等。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四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努力创造知名品牌。龙头企业的稳定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动力,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产业化发展。湖北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对传统林业产业改组改造步伐,大力引进、培育、扶持发展一批林纸、林板及林果加工等林业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和对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实现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企业服务,要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为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更完善的服务,要对于那些生产力低下,经济效益不高的企业,政府可帮助其发展特色产品或生产与大企业配套的产品;对于那些符合林业产业政策,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政府要在政策,资金,科技成果转让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同时,企业经营者要开拓思路、放眼世界、抓住机遇、加快企业发展,通过资产重组,组建起几个骨干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加速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和竞争能力,择优扶强,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品牌的龙头骨干企业发展,把产业做强做大;创立几个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名牌,以名牌拓展市场,以品牌塑造龙头企业形象。要推进林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成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经济效益高的龙头企业,着力打造林业企业的航空母,使湖北林业产业在 5 至 10 年内能树一批品牌,打造一批著名商标,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参考文献:
[1]刘小洪,严世辉,徐邦凡.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形式研究——兼论湖北生态林业建设与生态效益补偿[J]. 林业经济,2003,05:40-41.
[2]葛凤琼,江丽君.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生态林业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 科技资讯,2012,11:128.
[3]夏春萍,程义娥. 湖北省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11,03:248-251.
[4]韦小满. 生态林业建设及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J]. 吉林农业,2011,10:174-175.
[5]陈南州. 生态林业建设及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J]. 中国农业信息,2013,13:227.
[6]赵树丛. 落实中央精神 加强改革创新 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J]. 林业经济,2013,08:3-9.
[7]付爱强,吴晓旭. 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初探[J]. 农业与技术,2014,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