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实:说几句闲话


1.祝愿所有爱我的人(包括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能够幸福生活,快乐永远!各人有各人的价值观和选择,不存在对错,只要合适,走好便好!

2.远离负面情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譬如,每一天,会心一笑。早上起来,精精神神,快快乐乐,就是成功。学会给自己减压,明天会更幸福。

3.过去了,就过去了,没必要纠缠。或许,如此决断,还可以留下美好的回忆。试想,天底下的事情都一成不变的话,那将是多么无趣啊!所以,向前看,风景会更美好。

4.活得累,是因为或者纠缠过去,或者担忧未来,而没有着眼当下做好自己。说白了,就是活在当下,该吃饭就吃饭,该读书就读书,该睡觉就睡觉,自由自在,轻松快乐,岂不妙哉?

5.一个国家总有一批人在追逐理想,同样一个家庭也得有人去追逐理想。可以说,接受现实的人是好的,同样追逐理想的人也是好的。因为,世界丰富多彩,有人低头,就有人昂头。

6.国家的事情,以繁多杂乱著称。作为学者,不能什么都关注,既没有那个耐力,也没有那个精力,更没有那个能力。所以,兴趣来了就说几句,没有兴趣了就保持沉默,甚至完全可以不理睬。

7.不要以为学了点经济学,就能照方抓药,包治百病。记住,现实没有这么简单,只有理论知识没有社会经验永远是书呆子,绝不可能成为称职的经济学家。再说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搞不懂社会,本本主义行不通。要知道,理论上是经济学,现实中是经济,而经济比经济学复杂得多。


8.学得越多,知道得越多,未必是好事。毕竟,繁多则杂乱,杂乱则难理,难理则不定,不定则漂浮,漂浮则动荡,动荡则险危,险危则易败。所以,道虽广深,精一即可。更进一步讲,大凡善学者,学之小贵有知,学之大贵无知。

9.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人与一代人,无论是个人阅历,经济条件,还是知识结构,都有不同。一般而言,年轻一代虽然个人阅历有所欠缺,但是经济条件相对更好一点,知识结构相对也合理一点。所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基本上符合中国这个转型时期不断进步之时代精神。当然,吃苦精神永远不能丢。

10.过去二十年,我是一个极力死磕的人,硬是自学考上大学并有幸日后成为学者。可以说,最是不堪回首处,是1993年和2005年。究其原因,就是自己不认命,坚决与现实抗争到底。事后仔细琢磨,其实人生不一定非得如此,客观上可以选择的余地很大。但是,当时就是死钻牛角尖,不肯挪移。如今,顺其自然还是好。不过,从经济学层面上讲,我只是时代的记录者反思者甚至批判者,如果能够持之以恒的话,毫无疑问也就是成功者。

11.理想主义也罢,实用主义也罢,都在一定范围内有适用性,不能简单地说孰对孰错。如果做理论研究,大可理想主义,走形而上的路线;如果做政策研究,大可实用主义,走形而下的路线。当然,热衷于经济学问题就属于前者,而热衷于经济问题就属于后者。更进一步讲,在中国,理想主义者如张维迎先生,实用主义者如林毅夫先生。客观地说,这两位先生如果严格区分的话,实质上并无交集,他们只是拥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而已。

12.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想想世间的过往,无不如此。要知道,小家小户正因为无所凭仗,才辛苦劳作,平平淡淡,安安然然,长长久久。更进一步讲,人们向往荣华富贵本没有错,但是一味去安享荣华富贵肯定是过错。

13.林语堂先生的文章不错,很有文化。还有,周作人写文章蛮有情调,完全不同于他的哥哥。高中前后,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自从上了大学以及后来,才逐渐成为了哲学爱好者和经济学爱好者。可以说,文学偏情感,哲学偏理性,而经济学居其间。当然,经济学还需要数学论证。所以,经济学既是科学,又是技术,更是艺术。

14.二十年前,我总觉得追求就是幸福,而追求到了更是幸福。当下,确实该得到的,我也得到了,慢慢心态也变了,一下子明白了此时此刻就是幸福,不必极力去追求。而且,只要高兴,劳作也罢,休息也罢,都处在幸福中。老年人常讲,身在福中不知福。确实,人一旦鬼迷心窍,就把邪路当作正路,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有时候,心魔是很厉害的,没有超强定力的人往往树欲静而风不止,以致于浪费青春,作践生命。所以,佛家讲,随时都在修炼中,要做管理好欲望的高手。

15.听说,香港的饶宗颐老先生钟意两句话,一句是“下棋有输赢,做人当平和”,另一句是“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可以说,前一句是彻悟人生,后一句是着眼学问。更进一步讲,这两句话对学人相当有指导意义。就我的理解而言,人生漫漫,输赢不是问题,在意输赢才是问题,而平和处世才是立身之本。至于做学问,没有信念肯定不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6.懂你的人,不用解释。不懂你的人,解释也没用。只要是自己从灵魂深处认定的路,就应该坚持到底,一直走下去。毕竟,自己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至于如何发挥,自己拥有决定权。尽管旁人出于好意,多有建议,那也只能是仅供参考,而自己的路需要自己去探索,无论途中多么艰难曲折。所以,已经出发了就别后悔。从我前半生的经历而言,最重要的阶段也就是2001年至今这十几年闭门读书。可以说,恰恰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才在学问的道路上取得了一点阶段性成果。更进一步讲,虽然对现实世界的了解相对少了一点,但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了,而这正是我作为学者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17.撒泡尿照照自己,这句话听起来虽然不是怎么文明,但是话糙理不糙,酷似晨钟暮鼓。可以说,我作为学者,不敢坚持说真话或选择性地说真话,非常惭愧。那么,在这个国家,除了我,其他人,包括公务员.医生.教师.记者.演员等等,都不应该打心底里惭愧吗?应该,但是英雄少懦夫多,大多数人不敢。所以,就是这个不敢,决定了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记得,威廉.华莱士最喜欢的一首诗是这样的,告诉你,我的孩子,在你一生中,有许多事值得争取。但,自由无疑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带着脚镣,过奴隶的生活。

18.在人的一生中,有四个字必须心里明白,而且要做到,那就是“隐藏退屈”。什么是隐藏?隐蔽躲藏,不让别人发现,也就是深藏不露,或者指人有知识才能但性格内敛,不爱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的才能。什么是退屈?就是退缩屈服,该服输就服输,该投降就投降。俗语讲,墙里柱不显身,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相当讲究“藏”和“屈”。可以说,在社会上行走闯荡,不少人就是不知“隐藏退屈”的妙用而败下阵来,甚至命丧黄泉。其实,世间事何等复杂,仅凭个人智力至少难于一时一地认识清楚。也就是说,有些事情,此时此地在认识上有局限,必须等到彼时彼地才能有全面深入系统的认识,而在这个间隙就非常需要“隐藏退屈”。当然了,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就是告诉我们,不合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应该知晓怎么办。

19.大学是思想撒野的地方,即学者的乐园。何谓撒野?无拘无束,毫无顾忌。所以,不服管的人最适合做学者。在中国这个社会,学者接近于隐士,一是知识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二是社会的旁观者.谋划者和推动者。可以说,他们在本质上是学问的载体,斥名利为蜗角虚名和蝇头小利,甚至不得已过着供养的生活。

20.人生七十方开始,这是国民党元老张群68岁生日时说的话。他解释说,人类的天寿在125岁以上,人的智慧要到65岁以后才完全成熟,才是一个人潜能发挥的巅峰时期。以往许多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都是到了六七十岁以后,才完成他们毕生最成功的作品。在个人修养上,他主张谦抑以应世,宽恕以待人,忍耐以自制,协和以容众。在婚姻方面,他认为结婚之前是恋爱,结婚之后是恩爱,夫妻老伴是怜爱。而且,夫妇之间必须情理并重,处处为对方着想,家庭就会永远保持着春天。关于养生之道,他赞同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说法,就是浩饮伤神,贪色灭神,饱食闷神,久读苦神,多动乱神,多言耗神,多忧郁神,多思扰神,多睡倦神,是为“九戒”。当然,他也有自己的见解,譬如大笑一次,年轻一天;大怒一次,短寿一年。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怒恼;天天忙,永不老。晚年,中外记者向他请教长寿秘诀,张群微笑着说了6个字,忘年,不怒,常笑。有人追着要进一步讨教,他又淡淡地说了16个字,淡泊明志,生活简朴,淡然愉悦,表里如一。在我看来,张老先生的故事值得人们学习借鉴。不过,鉴于个人情况千差万别,还可以灵活变通。如果是有领导责任的人,记得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上说得非常好,特意送给你们,那就是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意思是,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淳养高尚的品德,只有静心学习才能深思熟虑,只有心胸宽广才能恩泽广覆无所遗漏,只有敦厚仁慈才能以众人为怀,只有公正公平才能不专制武断。

21.做出决定,痛苦一时;不做决定,永远痛苦。人生如此,中国亦如此。要知道,佛家就是为了破我执,真实不虚。有一位高僧讲过,修行的路上我们一直都是“常败将军”,但是最终有一次会成功,那就是成佛。可以说,经历二十年失败,第二十一年成功了,就是人人称羡的成功人士。所以,作为年轻人,不要怕失败,失败是成功的资粮。

22.在市场经济时代,做服务的人都明白,顾客就是上帝。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被淘汰是很自然的事情。以此类推,政府是最大的服务组织,老百姓就是顾客。如果政府服务不到位,甚至有过错,老百姓有权依法提出批评并责令他改错。在这个时候,如果政府非但没有积极主动改错,还把这类老百姓当做坏孩子看待,那就是错上加错,不可救药。所以说,政府犯错很容易,如果再没有老百姓的约束监督,就更是罪大恶极了。进一步讲,有极个别老百姓也会做错事,甚至成为坏孩子,这时候就需要政府依法公正处理。但是,这与上述是不同层面的事情,不能胡拉被子乱扯毡。

23.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其实我能够成为独立经济学家,在一定程度上讲,是被逼出来的。如果在我生命中,没有出现那两段被逼无奈,或者说走投无路,理想极有可能只是理想,永远没有实现的可能。第一段逼迫,是在1993-1996年;第二段逼迫,是在2001-2005年。可以说,恰恰是那两段歪打正着的逼迫,把我的最大潜能给激发出来了,从而使我本来平淡的人生发生了质的飞跃,变幻得更加波澜壮阔,精彩纷呈。早先,我对这两段逼迫中的另两位主人公颇有怨恨。但是,如今对他们更多是感恩。也许,这就是古人常讲的“恩生于害”的道理。记得,有一首歌《在路上》可以精准刻画我在奋斗路上的独有情感。现在,把它抄录在这里,借以勉励同我一样有艰难历程的人。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24.学术就是劳作,同农民在田间工人在车间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普通职业,不比谁低贱,不比谁高贵,既有热闹,也有寂静,终归平平淡淡才是真。所谓大牛,就是一个优秀的劳动者,比别人有更多勤奋而已。也就是说,学术的道路千万条,只要肯动真心思敢下苦功夫,目不窥园兀兀穷年,你就是名副其实的大牛。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艰难,超凡脱俗的人还是极个别人,大多数人只能是小猪,甚至是小鸡罢了。那么,我的思想导师外四王(萨缪尔森,科斯,马克思,哈耶克)内九圣(刘国光,董辅礽,厉以宁,吴敬琏,魏杰,樊纲,刘伟,钟朋荣,白永秀)是大牛吗?肯定是,不过,要分国际国内。更进一步讲,论学术贡献,外四王是在经济学理论一般问题上,内九圣是在经济学应用具体问题上。

25.英国文豪托马斯·卡莱尔说,雄辩是银,沉默是金。什么意思呢?雄辩虽然象银子一样贵重,但关键的时候,沉默会像金子一样,更为重要。《犹太人的智慧》中说,沉默的好处是,别人看不出你下步往何处走。要知道,曲线飞行的鸟儿才不易被捕杀。要我看,沉默是一种自足,是一种高度,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幸福。中国人讲,明眸善睐,顾盼生辉,就是一种高雅的沉默,不言一语,胜似万句。1990-2009年,我一直是沉默的,在不断学习研究。2009年9月到现在,我正好用自己的笔在网络上呐喊了五年多一点。可以说,既辛苦,又欢乐,更满足。所以,下来相对就会少写一点,甚至保持沉默,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等到积淀够了,再出来讲话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