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到深处无怨尤


      想你,是一种习惯

        
         作者:亲切的妖怪
  
       亲爱的,想你了
  我的眼睛
  是你的长居之所
  乍暖还寒时节
  我冷彻入骨
  你感到温暖了吗
  
  想想
  那年春天
  被东风裁剪成
  一树笑意盈盈的桃花
  蜜蜂缠绵在蕊上
  一如你我
  耳鬓厮磨的温柔
  难以割舍的芬芳
  陶醉了两只蝴蝶
  
  记得一次远足
  小径深深浅浅的脚印
  丈量着幸福
  你兴奋的哼起歌子
  感染了倚在枝头的黄莺
  浅吟低唱
  疗好了我腿关节的酸痛
  
  那么多情意绵绵的日子
  被记忆一一反刍
  杂乱无章的文字
  捕捉干瘪的灵感
  我拙于表达
  岁月的轮盘上
  镌刻着你的名字
  
  想你是一种习惯
  
  黑夜蚕食那勾弯月
  如你单薄的影子
  在梦里
  柔弱的我有些挣扎
  你召之即来
  却挥之不去
 
       爱情是人世间恒久不变的主题之一。痴男怨女,悲欢离合;才子佳人,爱恨情仇:一幕幕都叫人泪眼迷离、肝肠寸断。这类主题的作品看得再多,也不会叫人腻味。只不过,从前那经不起感动的脆弱的心灵,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结了厚厚的一层茧,有些麻木。但是,《想你,是一种习惯》(亲切的妖怪)还是穿透了那层茧,直达内心深处,令人震颤不已。哪儿来的这种巨大力量呢?
  这就是——爱到深处无怨尤——摒弃自我的爱。
  诗人以回忆的方式,运用第二人称的呼告手法,倾诉了“我”对对方的思念和镌刻在心灵深处的昔日故事。全诗共六节,明晰的脉络再现了诗人的情思过程。这一过程展示的情爱是敞亮的,是不染尘埃的纯净。
  诗歌第一节以呼告开始,“亲爱的,想你了”。这里的表述是纯净敞亮的平静,为全诗的叙述和抒情定下了基调:平静。是包含了无私的爱、宽容的心的那种平静。在这平静的表象,我感到了来自平静的深处涌动的暗流。就是这股暗流直达内心深处,令人震颤不已。“我的眼睛/是你的长居之所/乍暖还寒时节/我冷彻入骨/你感到温暖了吗”。我给你的爱,是不是能有足够的热量抵挡这“乍暖还寒时节”?在自己“冷彻入骨”的时候,诗人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想着对方是不是感到了温暖。没有哀怨,没有感伤,只有舍弃了自我的无限关切和爱意。
  接下来就紧扣“想”字展开,回忆往事,着重描绘了二幅画面。一幅是缠绵春光花海的唯美,一幅是丈量幸福长度的浪漫。这两节诗的开头都有提示感情发展脉络的语词,如:“想想/那年春天”(第2节),“记得一次远足”(第3节)。
  想想
  那年春天
  被东风裁剪成
  一树笑意盈盈的桃花
  蜜蜂缠绵在蕊上
  一如你我
  耳鬓厮磨的温柔
  难以割舍的芬芳
  陶醉了两只蝴蝶
  多么温情、唯美的一幅画面。直透心灵最深处,使人震颤,不能自已。春天“被东风裁剪成/一树笑意盈盈的桃花”,当是受了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启发或是深入心灵的影响。善于从优秀的古典诗歌汲取营养,是当代诗歌创作的支点之一。另一个支点就该是生活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化古意为今声,是诗人的创意。不唯如此,这人格化了的桃花,不是还唤醒了我们对韦庄《题城南》的记忆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韦诗有美好的回忆,也有些失落和惆怅。而这里的诗句透出的都是温馨,都是浪漫。“蜜蜂缠绵在蕊上/一如你我/耳鬓厮磨的温柔”,这缠绵的温柔啊,那富有弹性的触碰,让人的心如花般颤动和惊悸,直达内心最深处,温暖着、柔化着人性中最柔软的角落。
  “陶醉了两只蝴蝶”是不言之言。蝴蝶都被陶醉了,那被幸福浓浓地包裹在中心的人呢?从内心深处往外溢出来的幸福,陶醉了自己,也陶醉了读者。
  在诗人写下这“两只蝴蝶”的意识中,我不知道他此刻是想到了梁祝那感天动地的故事和直达灵魂最深处的爱呢?还是想到了庞龙的两只蝴蝶呢?
  “桃花”、“蝴蝶”等诗歌意象的巧妙运用,有效地扩展了诗意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记得一次远足
  小径深深浅浅的脚印
  丈量着幸福
  你兴奋的哼起歌子
  感染了倚在枝头的黄莺
  浅吟低唱
  疗好了我腿关节的酸痛
  诗人很善于透过细节的描写表达感情。“深深浅浅的脚印/丈量着幸福”,这“深深浅浅的脚印”,本是很平常的现象,但是,当它和“丈量着幸福”联系在一起时,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味。路有多长,幸福就有多长,就像这“深深浅浅的脚印”,可以看,可以感,可以摸,有棱有形,有长度。
  黄莺,也是一个诗歌意象。古诗曰:“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有情人远隔千里万里,小妇人难得的梦里温存都成为了一种奢望。古诗里的那只黄莺其实很不幸,远不如这里的黄莺幸运。她不仅不会遭受被毒打的无妄之灾,还幸运地分享了这对情侣的幸福和快乐,情不自禁地“浅唱低吟”。这人鸟和鸣的景象,把幸福弥散在空气中,满满的。
  二、三两节对回忆的描述,把幸福感渲染到了极致。这就是摒弃自我的爱。诗人没有为离别感觉哀怨、埋怨、甚至怨愤,而是极力地去回忆和恋人在一起的幸福和快乐,并且感受这一切,享受这一切。
  第四节以“那么多情意绵绵的日子/被记忆一一反刍”句开始。结束对故事的描述,并作理性的提升。
  杂乱无章的文字
  捕捉干瘪的灵感
  我拙于表达
  岁月的轮盘上
  镌刻着你的名字
  “岁月的轮盘上/镌刻着你的名字”,这是极其形象的概括:在我的内心里,在我的世界里,你与时间不朽,我们的爱情与时间不朽。相对于人类丰富的情感,语言总是苍白的。再有组织的文字,与大自然的神功相比都是杂乱无章的;再丰富的灵感,与人的内心丰富的感情世界相比都是干瘪的。当爱已深入骨髓,与血脉化为一体,表白,就成为了多余。所以,诗人不再有多余的表白。用一句“想你是一种习惯”回到诗题。由于这一句丰富的内涵给人以足够丰满的想象空间,它只能、也必须自成一节。如果说诗歌语言充满张力,这一句就是最好的注脚。
  诗的最后一节在结构上似乎多余,但它是诗歌内容不可缺少的补充。它是“想你是一种习惯”的意义衍生,为人们提示了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黑夜蚕食那勾弯月
  如你单薄的影子
  在梦里
  柔弱的我有些挣扎
  你召之即来
  却挥之不去
  月,是汉语言文化沉淀的意象,几乎所有的感情都与之相关。杜甫有“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西厢记》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苏轼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不胜枚举。月,负载了太多太多的内涵。“黑夜蚕食那勾弯月/如你单薄的影子”,又创造性地给她增添了新的内涵。望着如你的影子般的弯月,感觉着你的“单薄”,勾勒出你的娇小玲珑、楚楚动人,怜惜之情萦绕心头。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因为,想你,是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