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惟楚有才名”帮刘先明亮出记者证


感谢“惟楚有才名”帮刘先明亮出记者证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4年10月11日

2014年2月26日下午3点,在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主持调解下,刘先明2013年7月初开始的网络信访、投诉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偏信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的枉法伪证而错审的问题,终于初步得到了的解决;长达十余年的错案,终于得到了查实、纠正,刘先明与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也达成了和解的意向。在襄阳中院主持的调解中,刘先明提出了和解的两个要求:
1、撤销2002年10月30日做出的解除刘先明劳动合同的错误决定。
2、希望和建议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依据党纪国法和企业规章制度,对于过去个别领导的恶意动机和错误做法,进行严肃处理。
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袁副院长在调解中指出:
刘先明的这两个要求,不过分。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个别人过去的个人动机和做法,带来了不良影响,希望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对个别人进行批评教育、甚至是纪律处分。
 
但是,后来,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又背信弃义,不履行2014年2月26日达成的和解意向与承诺。

于是,本人对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公司、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揭批升级。

2014年6月10日,本人在多网发布了《XXX的“管理学博士”,来路正不正?》一文,并将《XXX的“管理学博士”,来路正不正?》一文发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等邮箱。
 
6月11日09:01:54,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公共邮箱([email protected])对《XXX的“管理学博士”,来路正不正?》一文发来回复,内容是:
经管学院是最近开始不招收在职博士的,06年以前是有在职博士的~
 
2014年6月11日10:10:42,本人又回复了一封邮件,全文如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你们好!
感谢回复!
经管学院2006年以前有在职博士,最近开始不招收了,是不是说明2006年以前招收在职管理学博士,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本人2001年曾为安徽一个大型养鸡场提供企业文化咨询服务,在那里得知,一个养鸡场,养一只鸡,都有一个最佳的饲养周期,时间短了不行,时间长了也不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培养一个管理学博士XXX,却花了八年,这属于正常的教育周期吗?会不会存在浪费时间、浪费资源等问题?
 
2014年6月11日,刘先明撰写、发布《关于XXX的管理学博士,刘先明与清华的邮件交流》。
 
2014年6月12日,中化六建一反常态,突然在多网发布了《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关于刘先明在网络上长期发贴对企业进行诋毁、污蔑一事的情况说明》一帖;襄阳中院也在多网发布了《襄阳中院信访办对刘先明要求“按院长发现”启动再审程序等网帖的回复》。中化六建和襄阳中院同时公开给本人安上一些罪名,这些罪名,如果有一条是成立的话,本人就得进监狱。针对中化六建、襄阳中院的6月12日同步行动,本人6月13日针锋相对地发布了《中化六建6月12日发布的<说明>含有造谣的成分》、《驳斥襄阳中院6月12日的<回复>》。在《驳斥襄阳中院6月12日的<回复>》一文中,我写道:
本人2011年7月15日揭批和曝光“共和国脊梁”后,不仅接受了国内多家媒体的电话采访,还接受了一家来自美国电台的电话采访,这家美国电台的记者问:你这样揭批和曝光,网上有人担心刘先生的性命安全,你不害怕不好的后果吗?我说:没什么害怕的,现在,中国的天下,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天下。
既然你们襄阳中院也提到“后果”,那就请你们记住我当年对美国电台记者说的这一番话。
 
在刘先明意料之中的是,2014年6月14日,荆楚网襄阳频道2014年5月26日发表的《书香中国万里行,唤起襄阳书香情 ——访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一文被删除。
 
让刘先明没料到的是,在中化六建和襄阳中院6月12日同步公开网络造谣后,刘先明经历了一场终身难忘的经历。


因为没料到本人曾有的《中国企业报》的记者证会离开我,会留在襄阳,因此,一直没有把这份珍贵的、过期的《中国企业报》的记者证照相,留作纪念。

6月17日,在夏先禄还是襄阳市公安局长的时候,我遭遇到了异常的背景和压力,上午,在襄阳中院违心书写一份认错书或道歉书;下午,跟随我14年的、过期的《中国企业报》的记者证,也不得已留在了襄阳,离开了我。

6月30日,针对中化六建和襄阳中院6月12日来势汹汹的同步行动,及其背后的图谋,刘先明毅然向国家相关部门发去了《冒死举报襄阳中院欺骗组织、报复诬陷刘先明》。


让刘先明倍感欣慰的是,2014年7月23日上午,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布消息,湖北省襄阳市委常委、市公安局长夏先禄因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调查。


让本人非常高兴的是,7月29日13:05:33——13:09:41,中国网连续发表了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的三篇质疑襄阳“千古帝乡”旅游口号的文章,创下了中国网的记录,在中国,估计还没有哪一位记者拥有过这样的待遇。详见:
中国网_新闻中心
http://www.china.com.cn/express/2014-07/29/node_7005200.htm
1、网友:“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不宜作襄阳旅游口号 07-29
http://news.china.com.cn/2014-07/29/content_33085294.htm
2、襄阳竟把“阴阳图中的鱼眼”当成喊“帝乡”理由 07-29
http://news.china.com.cn/2014-07/29/content_33085292.htm
3、网友对口号提出异议襄阳“千古帝乡”能喊多久 07-29
http://news.china.com.cn/2014-07/29/content_33085290.htm

9月5日,本人在襄阳图书馆撰写、发布了《襄阳中院曾给我出示的三份红章证明》,襄阳中院的反应很快,很快就回应性地在网上发布了《以具体事例揭穿刘先明的丑恶嘴脸》一帖,同时,还把那三份红章证明发布在网上了。襄阳中院没料到的是,这是刘先明的一计,因为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6月17日出示给本人看的三份盖着红章的证明,有破绽。

也是这一天,我曾发短信给襄阳市某部门的一位领导,希望襄阳方面能把记者证还给我,以继续留作珍贵的纪念。

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这一愿望没有达成。
要不回记者证,照一张记者证的相片,再发给我,留作永久的纪念,也可以嘛。我曾有过这一念头,但是又一想,毕竟这位领导还在“千古帝乡”的襄阳,我这样的要求,可能会给这位领导添麻烦,所以,也就没有提出这一要求了。

伴随我14年的珍贵的、过期的《中国企业报》的记者证,我再也看不到你了,几分伤感和遗憾,时常萦绕心田。

10月8日,在月全食这一天,刘先明在大连,创新地以明月当笔,把夜空当纸,画了一个圆,表达了一种圆梦的愿望。

真是应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一说,10月10日,“惟楚有才名”把留在襄阳的、伴随我14年的珍贵的、过期《中国企业报》的记者证的照片,发到网上了!看到这一记者证,眼前一亮!我久违的老伙伴、好伙伴,你在襄阳还好吗?

真是“惟楚有才”啊!这可是圆了刘先明的半份心愿啊!“惟楚有才名”,请将你的姓名和工作单位的名称发在网上,我要给你赠送一面锦旗。上面准备写上“柳暗花明又一村 惟楚有才遂明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