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后的最大新闻不是监管部门核准发行的批文如雪片般飞来,也不是新股出现史上罕见的密集发行,而是奥赛康的暂缓发行。虽然奥赛康发布公告称,之所以暂缓发行是“考虑到本次发行规模和老股转让规模较大”,其实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市场心知肚明。
截至目前的新股发行,导致IPO新政存在的缺陷暴露无遗。其一是高价发行仍然大行其道,其二是发起人股东成为制度红利的最大分食者。此前新股高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的“三高”发行,正逐渐演绎为高价、高市盈率、高价套现的“新三高”现象。显然,这不是IPO改革的初衷,更不是市场希望看到的结果,但不幸却变成了现实。
正是由于IPO新政存在缺陷,导致新股发行时,发行人通过精心设计意图转让更多的老股,以助老股以更高的价格减持套现。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规定,一旦出现超募现象,即启动老股减持。IPO虽然解决了原先的高超募问题,但新股高价发行的制度基础依然如故。这也是为什么奥赛康的高价发行并不存在违规的根本原因。旨在抑制“三高”发行的IPO新政,最终却没有产生满意的效果,反而让监管层身处尴尬的境地,无疑这是此前所没有预料到的状况,但却再次凸显出资本逐利的本质。
此次IPO重启,发行人与保荐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投资者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利益的现象亦再次重现,也让市场有重回“三高”发行时代的感觉。为进一步加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过程监管,本月12日,中国证监会制定和发布了《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措施》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新股发行过程进行监管,重点又在于从发行市盈率着手抑制新股高价发行。其一,证监会将对发行人的询价、路演过程进行抽查,严控信息不对称。其二,若拟定发行价格(或发行价格区间上限)对应的市盈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发行人和主承销商须在网上申购前三周内连续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每周至少发布一次。其三,证监会和中国证券业协会将对网下报价投资者的报价过程进行抽查。
在《措施》公布实施后,立即产生了效果,新股发行市盈率出现整体下降。1月14日发布发行公告的众信旅游、恒华科技等其发行市盈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措施》的高压下,新股询价时剔除最高报价的比例亦有所提高,像众信旅游、扬杰科技、汇金股份等三家公司,其剔除最高报价的比例超过90%,如汇金股份为95.57%、众信旅游为96.33%,意味着多数询价对象的报价为无效报价,但新股发行价格与市盈率则因之更合理。《措施》实施后的另一“副产品”为老股转让比例均低于50%,这也与此前我武生物老股减持占发行量的56.44%、安控股份的63.15%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此,新股发行是否会出现“新三高”现象,IPO新政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切的一切都在于监管部门是否能进一步强化监管。IPO新政存在漏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有漏洞却不采取任何的措施,这显然是对市场、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