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成达教授:一票难求的春运与扩大内需的城镇化


 一票难求的春运与扩大内需的城镇化

/袁成达

一年一度的地球上人口最繁忙的大挪移工程——春运,又开始了。为了解决春运问题,中国政府每年都要提前部署,备战春运,但仍无法满足春运要求。一票难求依然是中国春运的头等纠结的事儿。

为此,近年来国家加大铁路建设,新修铁路、增设复线,开通动铁、高铁,以期提高客车运力;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对售票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实行购票实名制,增加旅客购票渠道;严厉打击倒票黄牛,公安交警全员上路,维护春运交通秩序,等等。这些年从宏观到微观,国家都在围绕着一票难求的春运不断地作答卷,解疑难,可是一票难求的纠结始终无法解开。

窥一斑而知全豹,造成春运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一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深厚,不管离家多远,春节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的理念,早已融入国人的血脉。二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人口大量从中西部涌向东南部。在短期内,交通运输无法满足大量人口流动。

春运问题的原因肯定不止这两条,而隐藏在春运潮背后的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中国春运人口流动的目的就是糊口,就是为了生存。要解决春运问题就要减少中西部人口向东南部流动,让流动的人口融入当地社会。但是,中国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资源配置、户口壁垒等一系列深层次因素,从中作梗,春运人口大量流动的系列问题依旧难以较好的解决。

解决春运问题的答案应该是新型城镇化。以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内需、提高农民幸福指数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都将“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贯穿其间,努力实现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城市化,农民生产生活现代化,农业丰产稳产常态化。让三农问题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突破口,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如此这般,必将会留住很多外出打工的青年农民投身农业发展,引来更多找工作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农业产业化行业。农村有了产业化的支柱企业,将会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带来农村村社的建设和巩固,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大发展。而愿意留在城市里生活的农民,也将会转变身份,顺利地融入现代城市的生活。                                  

三农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春运问题也就不再成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