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憊和痛楚”。因此,一個人若想健康長壽,在日常生活中必須堅持做到“三樂”,即知足常樂、自行其樂、助人為樂,保持穩定的思想情緒。這樣,才能有益身體健康,延年益壽。
知足常樂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人要想健康長壽,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地對待生活,善待人生,不斤斤計較個人得失;做到“小利不貪,小患不避”,知足常樂。春秋戰國時代的孔子是知足常樂的典範,在醫學極不發達的時期,實屬罕見。他的長壽之道就是豁達大度,保持常樂。孔子在周遊列國過程中遭到不少冷遇,但他“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不怨天,不憂人”;在食住方面,堅持“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非常樂觀。他注意調節生活,始終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充滿信心。在養生方面,他堅持“三戒”,即“少之時,血氣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壯時,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說,人一生中要警惕三作事:年輕時不沉迷於兒女之情;壯年時不要好勝喜鬥;老年時不要貪得無厭。由此可見,孔子的養生觀與現代中醫的養生思想是一致的,也是值得今人借鑒的。
自行其樂
要使自己的心情愉快,就要善於日常生活中自尋歡樂,做到樂而忘憂。唐朝女皇武則天是自行其樂的典型。她從小開始習文練武,14歲入宮任宴會音樂主管,15歲因騎馬術高超,深受李世民的寵愛。她在封建社會政治舞臺上活動了60餘年,享年82歲,是封建王朝君主中一位最長壽者。她的長壽之道是她胸襟寬闊,愛好廣泛,在喜、怒、哀、樂中保持穩定的思想情緒,遇事冷靜、謹慎,在生活中尋找歡樂。當隨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的駱賓王在《討武氏檄文》中列舉她“穢亂春宮,狐媚惑主”等20條罪狀時,她不但沒生氣,反而對檄文作者的才華表示讚歎:“人有如此之才,而使其流落不偶乎?宰相之過也!”可見其心胸之廣,涵養之深,為後人所拆服。
助人為樂
“給”永遠比“拿”愉快。一個人能根據自己的實際,為社會和民眾做些有益的事,就能受到人們的擁戴,自己會感到高興和充實,這種愉快的心情有益於健康延年。宋朝愛國詩人陸游,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享年85歲,臨死前身體仍然健壯。77歲時他描述自己的身體是“八十老翁頑如鐵,三更風雨采雲歸”。他為何能如此長壽?他一生中寫了九千多首憂國憂民的詩歌。他的心始終為國家而跳,筆始終為人民而寫,為國家出力,盡心盡責。他走過科舉成名之路,任過多年的地方官,雖然多次遭到秦檜等投降派的攻擊和排擠,但他一概置之不理,堅持自己的抗敵主張,至死不渝。臨終時他在病床上寫下了《示兒》的絕筆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從詩中我們見到詩人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還在為收復中原實現國家統一嘔心瀝血,真不愧為愛國詩人的偉大稱號。這種崇高氣節、寬闊胸懷是他長壽的根本之道。他還總結了養生的具體經驗:夏天開門得風,冬天修房避寒,吃飯不可太飽,飲酒不要過量,睡覺應有節制,讀書不必終卷,穿衣需看天氣。走路疲倦則止,有地種些花木,有病不亂吃藥等,這對今人仍有些借鑒價值。
風水修復綜合派, 萬靈風水堂(QQ595578222)
Philippines Quezon City Banawe Fengshui Master co
Philippines Ongpin Manila Fengshui Master co
Pasig City Fengshui Master co
Binondo Manila Fengshui Master co
Makati City Fengshui Master co
San Juan, Metro Manila Master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