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传统道德陷入窘境


     现在的道德规范,基本上传承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道德标准,都是在总结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升华。每个人对此并不陌生,因为日常看到的影视剧、听到的戏曲以及闲聊中,都能感觉和触摸到这些东西。………………

(注评:一个民族有没有共同的道德,关系到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每个人就会时刻戒备和恐惧,这样的生活有再多的钱,都不会感到快乐。) 

既然现代道德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为什么推行起来会如此困难呢?病根在哪呢?

病情陈述

如今这个社会,不少人把名利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尺度。人生的目标越来越远离事业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爱情等等,正被人们用名利的天平称量着、计算着、判断着。得与失、起与落、因与果,以名利为轴心旋转着进入人们的心中。人变得迷茫了,因为丢了真我,就变成了一架被名利控制的机器。一些人为了钱,强行出卖别人的身体器官;为了钱,组织流浪儿童在大街上乞讨、偷窃,别人的痛苦成了他们换钱的筹码;为了钱,危害国民健康,生产毒奶粉、毒胶囊、地沟油等等恶劣行为,对社会是极大的威胁。还有一些人为了名,为了权,出卖自己的身体,出卖自己的名誉,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这是典型的受市场经济影响后造成的价值观扭曲。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口口声声说别人不讲公德,却很少注意自己的行为,道德的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国学成了看得见摸不着的高雅摆设,道德内容往往形式化,停留在口头上,或者用来评价别人。

不少人得了健忘症:刚骂过别人不讲公德,自己却不知道遵守道德标准;看新闻报道时恨那些赚黑心钱的人,自己却想方设法钻国家政策的空子捞不义之财;看到倒在路边的老人没人施救时说人心不古,自己却又在是否伸出援手的问题上挣扎徘徊……

社会对这种现象是这样议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忙于追逐利益,人心浮躁,世风日下,谣言不断,怨气填胸,制假售假时有发生……类似孔子判断当时的形势,人心出了问题。

这些病是怎样得上的呢?

病因之一

现实生活中,说的与做的不一致,

让人们对道德产生了怀疑。

应该承认,传统道德标准,经过几千年的推行,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目前,没有人敢否定这些道德标准,说明这些标准已经形成了共识,问题是很少人去遵循。

鲁迅1933年在《经验》中写道:“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于高兴的尽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却是极少数。”儒家文化倡导的道德标准,虽被人认可,但已经只剩下一具体无完肤的躯壳,或变成了隐性基因,且与现实生活碰撞着、矛盾着。

2012522《中国青年报》公布了其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76.1%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做好人好事的社会环境差,77.9%的受访者认为在当下社会做好人的成本高;70.0%的受访者表示,需要营造好人受尊敬的社会环境。之后,立即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别总把“做好人难”归咎于环境,掩盖内心杂念;另一种观点是,世道人心远非“是非不分”,现实确实存在做好人好事环境差、成本高。................

解释这些现象,还得从根上说起。

…………………………………………………………………………

看来光说说已经不行了,要重拾传统道德,必须注重提炼全民的精神,然后融入到全民的生活中,成为民族遵循的标准。如果仍以“官”文化形式出现,试图使“书房文化”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简直是个笑谈。我们既要发挥政府在文化推进中的作用,又要尊重民众的创造力。如果不率先垂范,示范大众,让广大民众对社会主义道德有认同感,只在台上高谈阔论、夸夸其谈、言之无物,老百姓只会将其当成笑料抛之脑后,印成铅字的东西只会成为曾经幼稚的证据。

(注评:传统文化要求加强自我修养,可现实社会我们往往要求别人而不要求自己。)

病因之二

传统文化没有和现代文化有机结合,

道德标准不断遭到质疑。

不科学的道德强制性,会遏杀创造性。………………………

…………………………………。还可以这样概括:传统道德标准融进了血液里,市场价值观进入到了思维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挂在了口头上,一个人心、言、行受不同的价值观支配着。现在的任务是,把杂乱的思想体系,用一个主线穿起来,让人们真正地理解和接受,特别是能在现实社会中感受到,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

无论什么时期,思想再多,主义再乱,社会再开放,必须有一个文化的魂,形成主流文化。如果没有文化之魂,民族就没有了自己的精神支撑。…………………………………………

如果我们有了文化创新的勇气,就可以解决道德实践中的问题:……………………………如果不理清各种文化的关系,创造出大众认可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就无法凝聚起来。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几千年中国文化由原创时期到学习阶段后,中西文化一直在碰撞,现在到了民族文化再创新时期。完不成新时期的文化创新,民族没有了自己的东西,人们的思想会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

(注评:我们要敢于承认民族文化中有不适应现代的地方,但是如何创造符合时代的民族文化,是需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病因之三

市场经济的逐利行为,

对传统道德形成挑战。

儒家试图构建一个仁爱的社会,也希望每个人通过修养能够达到仁爱的境界。仁爱的内涵就是宽厚、仁慈、关心、爱护、同情心、怜悯心,仁爱的外延就是爱别人、爱社会、爱自然。在市场经济条件,如果人人都有了仁爱思想,社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市场条件下把仁爱思想植于人心。

………………………………………………

现在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学习了西方文化,合理运用西方市场经济管理方式,但是却忽视了自己的东西,有些人几乎达到了言必称市场的程度。…………………………。现在引进了西方市场经济理论,这个理论是与西方的个人价值观相联系的。而传统文化是集体价值观,如何将之与市场经济相融合,需要用理论去解决,否则也会走弯路。如果引进了市场经济,丢掉了传统的社会价值观,没有了民族的东西,众志成城就成为一个空话,也会失去竞争力。

…………………………………

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偏离方向的发展,就会让我们走向歧途。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目标。…………………………………

解决市场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社会价值观冲突的根本途径,是在实践中回答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词是社会主义,目标是共同富裕,…………………………文化虽然有着独立发展的轨迹,但归根到底,仍取决于政治经济基础。如果在路线、方针、政策上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特点,然后还要推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人们就不会相信,从而造成信仰缺失。

由此我们可以说:让人们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需要向全国人民指明一个令人信服的方向,成为人们为之奋斗的精神支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只有务实地去实现这个理想,才会增强民众对核心价值的信任。如果只为发展而发展,忘记了社会理想,当富人为所欲为,穷人满腔怒火的时候,我们的一切努力终将化为乌有。

(注评:传统的社会价值观与市场利益观正在发生着激烈冲突,如果找不出融合的渠道,民族文化就会被冲击得一点不剩,最后我们的民族会变成没有文化的民族,每个人会变成没有文化的人,只剩下了钱。)

病因之四

马列主义的手电筒照人不照己,

让道德成为镜中花。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应该传承的东西很多。但是,仅就儒家文化而论,其精髓是在于教人如何做人。做人之要,首先是加强个人修养。我认为,加强自我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修身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能够做到慎独。

…………………………

…………………………………

……………………。如何才能做到慎独呢?在一次出国的路上,偶有心得。

我的烟瘾很大。每次到国外的时候,都会遇到抽烟不便的问题。在公共场合,再受不了也能忍住,因为有众人的眼光盯着,内心就会克制。可是,到了自己的住宿房间会怎么样呢?

我在瑞典访问期间,每次在房间里都会看到这样的提示:Smoking in your room will incur a charge of SEK1500,ˉ意思是说,如果在你的房间里抽烟,将被罚1500克朗。可是,我老是想,在房间内肯定不会安摄像头,因为这是私人空间,我抽烟了,收拾干净,他们会发现?于是,忍不住的时候,就偷偷地抽了。当时想,要做到慎独真是困难,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

是非标准在心中,是慎独的前提。年龄大的会记得,过去可以与表姐妹结婚,称为“亲上加亲”,现在五代之内的血亲不能结婚,法定禁止近亲结婚,这就给人们一个是非标准,如果与近亲发生了性关系,属于乱伦。我们试想,在这种绝对是非标准下,即使你有机会与表姐表妹深夜独处一室,甚至独睡在一张床上,内心也不会有非分之想,因为你觉得乱伦是非人所为。同样的环境,与其他异性在一起,你就有可能控制不住内心燃烧的欲望,因为你觉是虽非道德允许,但这个是非标准没有达到绝对不允许的程度,即使做了也无所谓,有时候会放纵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慎独是困难的。正如抽烟,在自己房间里抽了,对别人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别人又不知道,干吗不抽呢?

要想做到慎独,还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如抽烟,你平常就没有这个不良嗜好,在自己的房间自然不会抽了。我到瑞典赫尔辛基城堡参观时,适逢当地居民举办上千人的音乐会。我惊奇地发现,每个人走时,都把自己吃过东西的包装袋、喝过的饮料瓶以及其它垃圾收拾得一干二净。上千人的音乐会结束后,草坪上竟是干干净净。人们这种自觉的行为习惯,保证了环境的整洁。让当代人解说柳下惠“坐怀不乱”:有人说他生理有了问题,他才能够坐怀不乱,因为本性的需求,正常人都难控制;当代年轻人说他是伪君子,内心里汹涌澎湃,却装好人;还有人说是古代人弄错了,是“坐槐不乱”,意指坐在槐树下不乱,而不是妇女坐在他怀里。我觉得这些解释,是为自己不遵守传统道德找的借口。“坐怀不乱”是能够做到的,只要脑子里有传统道德这根弦,养成了从不沾花惹草的行为习惯,有什么可乱的呢?如果习惯了沾花惹草,就会为自己找借口,多做一次又何妨?

(注评:作者对慎独的体验,很有见解,也很有意思。这也是改变不良习惯的途径。)

践行道德对自我的要求是:有强烈的是非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做到慎独,有了慎独人生就到了一个新的境界。